魏莘茸
[摘 要] 本文探索關于非語言符號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比賽中的應用。著重闡述了運動與非語言符號之間的關系,通過對非語言符號的了解,為非語言符號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 非語言符號;體育教學;訓練
信息的傳播符號一般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大類。對于語言符號的認識,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認為“語言符號是一種口語傳達信息的使用符號:即口語中的言語符號”;另一種是廣義的,它包括語言符號之中的形態(tài)符號、輔助符號以及身勢符號。而非語言符號是以語言為基礎,但不伴隨符號使用,而單獨表達一種信息的符號。
一、非語言符號
1、概念
所謂非語言符號,是指除語言符號之外的一切傳遞信息的交際方式。從理論上說,非語言符號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依附于語言符號。
2、特征
非語言符號作為一種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在一般情況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原始性。應該說原始性是非語言符號主要的特點,而這一點恰恰被人們所忽視。研究表明,人類有近三百萬年的歷史,而有聲語言的歷史只有五萬年左右,在有聲語言產(chǎn)生之前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交際工具只能靠非語言行為,如用動作、表情傳達信息。應該說人類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是非語言符號。如嬰兒的“啼哭”語,表示饑餓、痛苦等意義。
(2)普遍性。非語言符號的普遍性特點是指超越文化、超越民族和國家的范圍,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交際手段。這一特點是語言符號所沒有的。比如:球賽時裁判所使用的手語、音樂語言、數(shù)學符號和化學元素符號等,都是超越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交際符號。正是由于非語言符號具有其普遍性的特點,使有些活動(如觀看球類比賽)可以在說不同語言的人群中進行,不同民族的人不需翻譯而能從中獲得一樣的效果。
(3)非結(jié)構(gòu)性。從本體上看,語言符號有一個結(jié)構(gòu)體系:音位、音節(jié)、語素、詞、短語、句子等。這些語言單位具有如下特點:線條性和層級性;有限性和生成性。非語言符號無結(jié)構(gòu)可言,因而也就不具有線條性、層級性、生成性的特點。
(4)依附性。雖然非語言符號在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外有學者經(jīng)過研究甚至得出:人們交流的總效果=7%的言語+38%的音調(diào)+55%的面部表情,但我們清楚地知道,不管非語言在交際中的作用有多大,都無法與語言相比較,無論是結(jié)構(gòu)的靈巧性、功能的開放性、內(nèi)容的復雜性、傳遞信息的豐富性、使用范圍的廣泛性等等方面,非語言都不能與語言相提并論。所以從總體上看非語言交際處在輔助的、從屬的地位。
(5)鮮明性。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非語言符號的鮮明性隨處可見。在機場、鐵道邊和高速公路上,用標示鮮明、一見就懂的符號發(fā)出各種指令,指揮交通,用清晰的圖形標志來代替文字說明,別人理解起來也比較易懂。
(6)隱含性。非語言符號的隱含性在許多場合得以體現(xiàn)。如打撲克、玩游戲需雙方配合默契,用打手勢弄眼神等非語言符號傳遞雙方預先密謀的信息。考場里使用非語言符號傳達信息的手段也比較隱蔽。以上這些都是非語言符號的隱含性所在。
3、非語言符號的功能
和語言符號相比,傳播過程中的非語言符號具有表達功能和信號功能。非語言符號是信息的載體,傳者將其作為一種交際工具,把自己要表達的東西有意或無意地指代、暗示出來;同時,非語言符號還是一種信號,受者接受了信號,對信號作出反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傳播過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非語言符號最重要的是表達功能。
二、非語言符號在體育中的應用
1、體育教學中的非語言符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借助于語言符號(口語、書面語)作為載荷信息的載體,對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剖析、講解,而且還必定要運用其身體的某些器官作為非語言符號,向?qū)W生進行示范、幫助等,來輔助語言符號傳遞、交流信息。非語言符號可以調(diào)節(jié)教學氛圍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教師站在隊伍前,一言不發(fā),而是用目光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迅速做好上課準備;并利用眼睛的相互對視來傳遞一種“友好、關切”的信息,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目光、手勢來調(diào)整練習的進行。在技術動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合理的身體動作、姿態(tài)來進行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而在保護與幫助中,師生間的身體接觸(引導),更會產(chǎn)生“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效應。教師通過語言符號,向?qū)W生們講解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利用手勢、姿態(tài)以及表情等非語言符號,可以強化講解所傳遞的信息;然后利用身體動作進行示范,更能加強、印證教師想要傳遞的信息,使教師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明確,讓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要求。
2、運動訓練和比賽中的非語言符號
非語言符號的作用需要有不同的非語言符號來承擔,不同的非語言符號會釋放出不同的功能,我們將體育信息交流中非語言符號分為5種類型:外貌與衣著,表情與眼神,姿態(tài)動作,觸摸行為,空間與距離。在體育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非語言符號來更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非語言符號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能起到強調(diào)、補充、替代的作用。對講話中的某些詞或話故意重復、加強音量或拖長,也是為了強調(diào)和表現(xiàn)其特別之處。
非語言符號可以協(xié)調(diào)和調(diào)控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狀態(tài)。如在勸說比賽中產(chǎn)生沖突對峙的運動員時,除了告誡雙方保持冷靜外,還伴隨將沖突雙方隔開的動作。對于不斷和裁判較勁的運動員,教練員往往用嚴厲的目光、手勢等非語言符號來配合語言,要求運動員服從裁判,非語言符號在這里起到調(diào)節(jié)言語交流狀態(tài)的作用。
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可以利用非語言符號傳遞的信息實現(xiàn)對對手施加心理壓力,破壞對手均衡的心理定勢,以達到刺激對手、干擾對手的目的。足球守門員在面對點球時,常常適當靠近對手、并伸展手臂以造成罰球運動員的視覺誤差,感到球門變小,守門員變大,影響到罰球運動員的自信心。
三、結(jié)論
非語言符號在體育中的應用非常的廣泛,不論是體育教學當中還是訓練、比賽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我們應用的時候,應該注意如何有效的去利用,使教學效果或者比賽中成績更加出色。這里,我們就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運用非語言符號者應從善意出發(fā),尊重別人,盡量不使別人引起反感、誤會或?qū)α?要引起其興趣。非語言符號要跟語言講解和諧配合,雙方的非語言行為有共同的含意,都能被對方領會、運用和掌握,彼此心領神會。要達到這一狀態(tài),初期的語言說明十分重要。在運用非語言符號時,要注意跟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室氣氛和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更應該注意同學生感情和活動配合協(xié)調(diào)。非語言符號的運用要簡潔、明了、及時、適度,不能過于頻繁,也不能夸張,要恰到好處,準確地把握。要注意各種非語言符號的最優(yōu)化配合,使非語言符號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及比賽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原.社會語言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
[2]齊滬楊.傳播語言學[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楊愷琴.信息傳播中的非語言符號[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