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我國廣袤的版圖上,有波浪兼天海的江河壯闊:有氣勢雄偉的九天飛瀑;有氣吞云夢澤的千頃碧波:有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江南水鄉(xiāng)……造化總是在不經(jīng)意之處留下神來一筆,鐘靈毓秀。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水與中國》雜志每期將向您推介一道中國最美的水利風(fēng)景,和您一同體驗水之樂,水之美。
桃花潭景區(qū)位于安徽省涇縣境內(nèi)太平湖畔,在青弋江流經(jīng)翟村至萬村間,2008年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fēng)景區(qū)。這里地勢平坦,潭面寬闊。桃花潭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層巖陡峭。臨潭峙立,形似龍盤虎踞??h志《桃花潭記》稱這里“層巖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潔,煙波無際”。峭巖上古藤綴拂,煙霧繚繞,朝陽夕暈,山光水色,尤顯旖旎。駕一葉扁舟泛游其上,一籬新綠,微波漣漪,足見“千尺潭光九里煙,桃花如雨柳如綿”。潭東岸,有東園古渡,系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有明朝建踏歌岸閣;西岸有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臺、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下游東岸有建于乾隆年間的文昌閣。閣樓重檐飛角,方圓八面,氣宇軒昂,昔為文人興會之所,游人登臨極目之處。
桃花潭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之所以令我向往,完全是李白的勾引?!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那首詩,是世代公認(rèn)的千古絕唱,連許多小孩都會背誦。桃花潭在哪里?李白與汪倫有哪些故事?常常在我腦海里翻騰,亟盼解開謎團(tuán)。詩人吟詩,本是家常便飯,他們走過的地方,詩興大發(fā)時,嘴里筆下都是人間仙境,真實情況也未必那么好看。但名家的廣告效應(yīng)確實厲害,一旦掛到哪個地方,斯地也就名聲大振,成為人們朝思暮想處。
但這次,我沒被李白忽悠,桃花潭確實是一個不去會后悔幾輩子的地方。李白沒忽悠我,可李白到桃花潭卻是被汪倫忽悠去的。汪倫當(dāng)時是桃花潭所在地涇縣南陽鎮(zhèn)的一位名士(一說縣令,無考),唐天寶年間,聽說李白到了南陵縣的叔叔李冰陽家,很想見李白一面。南陵與涇縣是鄰縣,相距不遠(yuǎn)。于是修書一封送李白,上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這里有萬家酒店?!蓖魝惤^對是個心理學(xué)家,對李白的嗜好研究得透透的。不幾日,李白果然欣然而來。其實,那里既無桃花十里,也無酒店萬家。李白一到,汪倫便據(jù)實以告之: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李白哈哈大笑,倒未怪罪汪倫,興許為汪倫的文字游戲而開心呢。李白來到桃花潭,果然潭水清澈,風(fēng)景秀麗,群山飛紅,翠巒倒映,就高興地住了下來,經(jīng)常與汪倫詩酒唱合,竟留連忘返。臨別時,兩人依依不舍,岸邊鄉(xiāng)親們跳起踏歌舞相送。李白深為汪倫之情感動,遂寫下上詩。
當(dāng)我終于有機(jī)會前往皖南涇縣拜訪著名的桃花潭時,李白已乘舟走了1200多年。我在桃花潭古渡口岸邊徜徉了許久,幾株桃樹在河風(fēng)中輕輕搖動。桃花潭水瘦了許多,水面離古渡口堤岸已有幾十米遠(yuǎn)。我低著頭在渡口光滑的石塊上走來走去,最終還是不能確定哪塊石頭曾被李白走過或被汪倫踏過。李白乘舟欲行,汪倫在岸邊踏歌相送的故事,是多年前在詩集里讀到的。
這千年前的往事真相已經(jīng)模糊,我只是從后人的記載中了解到一些枝節(jié),且立即被這比詩句更優(yōu)美、更動人的友情故事所感染。桃花潭其實是清弋江上游支流上的一段水,從北岸的桃花潭村到南岸的萬村,要靠船擺渡而過,因此有了一個渡口,只有30米左右寬,再普通不過。時為涇縣名士的汪倫邀李白來游玩時,在信中說此處有“萬家酒店,十里桃花”,李白看完后欣然而至,沒想到只有姓萬的店主開的一爿酒店和清澈碧綠的桃花潭。李白“上當(dāng)受騙”了,但汪倫對李白的友情卻是真摯無比的,況且皖南清幽秀麗的山水也讓人一見傾心,李白不僅沒有責(zé)怪汪倫,還與汪倫一起飲酒吟詩,在涇縣住了不少時日。聽說,李白從桃花潭渡口乘舟走了以后,就到采石磯的江心中“攬月”去了。而汪倫死后,葬在了桃花潭渡口對面的青山上,他的墳?zāi)梗肋h(yuǎn)地朝著李白乘舟而去的方向?,F(xiàn)在,李白、汪倫都已不在了,但他們的這段友情佳話,卻因一首詩歌而流傳了下來,這桃花潭便是見證。
來到桃花潭鎮(zhèn),穿過古鎮(zhèn)翟村,沿著由鵝卵石鋪成的路面走過,據(jù)說路面保留的是明朝原貌,一點沒有動過,路兩邊是粉墻黛瓦和高出房頂具有防火功能的馬頭墻這種典型的徽派建筑。我們似乎走進(jìn)悠悠數(shù)百年的時間隧道,靜心聆聽著歷經(jīng)滄桑老人的吟唱。主人把我們直接送到河岸上一個亭子,此亭叫做“踏歌岸閣”,傳說是汪倫為李白送行之處。上二樓,透過窗子,桃花潭盡收眼底,好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從來還沒見過這么美的地方。我們大口吸著濕漉漉伴有清香的空氣,貪婪地欣賞著美景。河水清澈見底,河中船夫撐著小木船悠悠劃行:對岸有一突兀石磯,峻拔陡峭,山上郁郁蔥蔥,其間跳躍著如火桃花,頂上豎一古亭尤其惹眼;看岸邊,一溜村姑在勞作,有的淘米洗菜,有的在搗衣浣紗。藍(lán)天、白云、遠(yuǎn)山、民居、人船、花木,和諧地勾勒出的整幅畫面,簡直就是瑤池仙境。據(jù)主人介紹,桃花潭不僅景色獨特迷人,而且兩岸古村林立,文化底蘊(yùn)豐厚,是青弋江最美的一段。怪不得李白來了就不想走了呢。
那一日,我住在桃花潭酒店里,吃著桃花潭里的魚,喝著“桃花潭”酒,品著桃花潭水泡的茶,欣賞著墻上的“李白將行圖”,默誦著《贈汪倫》,心里的感動像桃花潭水面的漣漪,一波一波蕩向很遠(yuǎn)。但是我卻不能明確地說出讓我感動的是李白、汪倫,是桃花潭,還是那傳誦千古的詩歌。風(fēng)吹了1200年,太陽曬了1200年,桃花潭因此老了許多,也瘦了許多,但知道桃花潭的人卻越來越多,到桃花潭渡口來探望的人也越來越多——在時空的隧道里,友情和藝術(shù)真是永不衰老啊!夕陽西下的時候,我踩著那些浮出潭面的、黝黑的、擠在一起曬太陽的鵝卵石,乘船從此岸到彼岸,又從彼岸回到此岸,為我送行的,是兩岸洗衣女子噼噼啪啪的搗衣聲。半夜醒來,朦朧中發(fā)現(xiàn)床前月光明凈如水,聽到漫山遍野的秋蟲聲協(xié)奏出汪倫高低參差的踏歌聲,不覺將手伸入枕下,摸了摸從渡口撿回來的石塊,許多朋友的身影,便陸續(xù)來到我腦海里。我想明天該沽些“桃花潭”酒帶回去,到時候一杯杯斟滿端與朋友們,與他們一起細(xì)細(xì)品嘗、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