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幼兒園猶如一個小小“地球村”,從1991年創(chuàng)辦至今已培養(yǎng)中外幼兒上萬名,園內現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800名中外幼兒,來自8個國家的近百名中外教師。封莉蓉現任上海宋慶齡幼兒園園長,她先后榮獲過“全國模范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特級園長”、“上海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愛的接力
封莉蓉是性情中人,她愛身邊每一個人,走到哪兒,都會洋溢出春風蕩漾的柔情。說到自己一路走來,得到多少關愛,她常常淚流滿面,說到她的幼兒園、孩子、員工,又總是神采飛揚。她的事業(yè)說白了就是在做一件事,把自己得到的愛放大、再放大,去百倍地愛孩子、愛員工、愛他人、愛社會。
小時候,封莉蓉的家里并不富裕,姊妹5人,僅靠父母兩人微薄的工資收入生活。父親謙和儒雅人緣特別好,是單位的老先進,遇事先替別人著想,年三十晚上,家里的年夜飯總是吃得特別早,因為父親要到單位替人值班。家中的門聯年年都是父親親筆寫的: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父親對她的人生影響特別大。
從小學到初中,老師們都特別關愛她這個瘦弱女孩。她最忘不了的,是初中時的班主任,一個家庭出身不好的女老師。那個年代,家庭出身不好,仿佛就是天底下最被看不起的人。就是這位女老師待她就像待親生的女兒。
1971年,初中畢業(yè),17歲的封莉蓉還不到80斤,班主任牽著她瘦小的身軀,從市區(qū)倒車換船,一路將她送到崇明前哨農場,交到指導員的手中,“這孩子膽小、忠厚,我不放心,請指導員多關心!”話沒說完,老師就哽咽了。這件事深深印在封莉蓉腦海中,她說有時老師也許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會整整影響學生的一生。
封莉蓉沒有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雖然瘦弱,但有股拼勁。初次挑擔時,衣服和肩皮磨破,血糊糊粘到一起,她咬咬牙,擦干眼淚,第二天換一個肩膀再挑。磚塊,開始時她只能一塊一塊接,到后來,5塊疊到一起扔過來她都能按住。到農場第二年封莉蓉作為全農場先進典型入了黨,當時她剛滿18歲。場領導對這位很勇敢、很努力的小女孩特別關愛,先是當了排長,后來當了副指導員,不久,又調到場機關政宣處工作。那時流行學馬列主義經典哲學原著,她負責講“費爾巴哈論”,由于文化基礎單薄,講得干巴巴的,她自己有點難過,領導就開導她、鼓勵她,理論基礎好的同志,主動幫她輔導。在農場的6年多讓她知道,包涵、呵護、肯定、鼓勵,對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一心想報考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她,只錄取到幼教學校,為此,農場場長十分惋惜:我們花了多大的力氣才培養(yǎng)這么一個人才,要到幼兒園當“阿姨”,我不贊成。如今,封莉蓉感慨地說:其實,我的性格還是十分適合從事兒童教育的。
1980年,從幼師畢業(yè)的封莉蓉被分配到宋慶齡創(chuàng)辦的中國福利會幼兒園。那時,老園長陳善明還在幼兒園,陳園長是留美博士,為了追隨宋慶齡的事業(yè),放棄了在美國的家庭,毅然回國,獻身幼教事業(yè),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委屈,依然無怨無悔。“愛孩子,首先就要做孩子”,一個煙盒、一塊紙板,在陳園長的手中都能變出孩子們喜愛的多彩玩具。“從事宋慶齡的事業(yè),就要有宋慶齡那樣的愛心”,說起孫夫人如何關愛孩子,陳園長總是熱淚盈眶。愛心需要不斷的感受和傳遞,封莉蓉告誡自己:握牢接力棒,把愛心傳遞給孩子、員工和他人。
幼兒園是員工一生依靠的地方
1991年,以宋慶齡的名字命名的幼兒園落成,封莉蓉受命擔任第一任園長,她深知一個人的事業(yè)與一個偉人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這是莫大的幸運,也感到肩上的責任。走實驗性、示范性之路,融合中西方多元文化特色,培養(yǎng)孩子寬闊的胸襟、活躍的思維、好學的態(tài)度、開拓的國際視野、文明的行為習慣,具備自信、樂觀、大氣、充滿愛心、不怕挫折的健康人格,這是宋慶齡幼兒園的目標。
在封莉蓉看來,愛孩子就要對孩子尊重,這種尊重不僅是觀念上的,更是內心和行為上的。她要求自己必須蹲下身子與孩子交流,說話時眼睛要看著他們,傾聽他們,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用孩子的眼光去了解他們的真實心理,用孩子愛老師的深度檢驗老師愛孩子的程度。
“孩子有差異,但沒有差生,每個孩子爆發(fā)點不同,有的語言發(fā)展好,有的動手能力強,老師要尊重并善于發(fā)現引導這種差異,孩子做得好不好不要緊,認同他、欣賞他,這很重要?!?br/> 幼兒園畫廊里,掛滿每一個孩子的作品,每幅作品上都寫上孩子的名字,告訴他你是最好的。每年幼兒藝術節(jié),每個孩子都能站到金碧輝煌的大舞臺上,盡情表演,享受成功。在這里,鼓勵孩子充分想象、大膽思考、展示個性,贊美孩子用不同方法嘗試去解決同一個問題,陶吧、繪畫、建構,都成為孩子創(chuàng)造的舞臺。
都說家長眾口難調,學校要和家長保持距離。封莉蓉卻不以為然,她認為學校離不開家長,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心意是相同的,都愛孩子。宋慶齡幼兒園從開辦之初就提出與家長零距離,家長全程參與幼兒園教學、管理。由家長自發(fā)組成的家委會每天輪流派家長到幼兒園,從早晨的迎接鞠躬問好,到課堂上的“爸爸、媽媽當老師”,從每個父母的工作特性、個人專長告訴孩子工作情趣、生活常識,到后勤管理、衛(wèi)生安全,孩子的膳食搭配。家委會成員中不乏世界500強的CEO,他們將先進的細節(jié)管理帶到幼兒園的制度建設、方案制定中。
宋慶齡幼兒園接送孩子的車輛,承租于上海錦江集團,家委會成員每日上車檢查車況安全,從齒輪磨損程度到剎車感覺是不是好,什么情況下開空調到如何看出消毒的痕跡等。“宋慶齡幼兒園班車組”的先進事跡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表彰,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優(yōu)秀班組。
封莉蓉對員工體貼入微。幼兒園規(guī)定老師上班時間不能開手機,家人、朋友有急事,可以通過園部人員轉告,她告誡園部人員,接到每一個找員工的電話都要熱情、親切,要讓對方感覺到這個員工在這里非常優(yōu)秀,被大家真誠地關愛著。
“幼兒園就是員工一生依靠的地方,是員工信賴的港灣,我們不一定能給員工多少精神和物質上的滿足,但一定要盡我們所能,幫助員工找一個理想的愛人,讓員工的孩子有一個好的讀書學校,要讓她們生病的時候能進一家好的醫(yī)院接受好的治療。”封莉蓉說。
員工身體健康是領導的分數,員工家庭和諧也是領導的分數。每年春節(jié)前,幼兒園會把員工的家人請來,開一個新春聯歡會,封莉蓉總要向員工家人鞠個躬深表謝意,再給他們發(fā)一份慰問品。
幼兒園在員工成長上舍得投入,這里工作3年以上的老師都曾在國外進修培訓,30歲不到,出國進修5次以上的老師大有人在,幼兒園長期聘請上海市特級教師、大學教授、教科院專家來園帶教。教師隊伍中,63%為幼教高級教師,60%參與幼兒園書籍編寫,76%參與國家和市、區(qū)級課題研究,80%發(fā)表過學術論文、參與國際論壇。
家人的支撐
封莉蓉非常愛她的先生和家人,但卻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愛人、家人給了她無私的關心、呵護與支持。她的愛人是同濟大學的高材生,學生會干部,畢業(yè)后曾在同濟大學做老師,為了支持封莉蓉的事業(yè),他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女兒的責任,自己事業(yè)發(fā)展受到限制,但他從無怨言,總是樂呵呵的。每天,封莉蓉回來再晚,他都等著她一起吃飯。還常常打趣說:你只有到了家門口,才會想起家中還有個先生。就是坐在家里,她也常常會走神,把先生喊成員工的名字,先生總是俏皮地一字一頓地說:這里,是家,我,是你先生。
“別看我平時挺堅強,但我深知是因為我有愛人這根頂梁柱?!狈饫蛉卣f。
有一年,幼兒園裝修出現質量問題,幾個班級的吊頂石灰塊掉下來,好在沒砸著孩子,封莉蓉心里別提多害怕,給愛人打電話,話沒說出口就哽咽得難以自持,先生一個勁地安慰她:別怕、別怕,我馬上過來。后來,果然是先生想辦法將問題解決了。
女兒已經上了大學,封莉蓉總是記不起女兒的生日,也難得坐下和女兒好好談一次心,那天,女兒就要出國讀書,不無失落地對她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成長的許多事都是爸爸告訴我的。一次,女兒到美國,因誤了一個航班,又沒有及時通知家人,本來早晨該到,結果中午還沒聯系上,先生及親友亂成一團,密切關注重大新聞,飽受煎熬,精神臨近崩潰,誰都不曾想過要讓封莉蓉知道,直到下午接到女兒電話后,大家才緩過神來。
“家人待我太好了,真的很欠他們的。”封莉蓉說,讓她欣慰的是,女兒成長很好,一如她所期望的陽光、善良、知書達禮。
在封莉蓉限里,做教師是最幸福的。有一次,站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一個父母都是盲人的學生,拼命往前擠,不斷喊著“小封老師”,滿頭大汗,只為見到了他6年未見的小封老師。在去美國的途中,在機場遇到兩位學生,而走在紐約的街頭,竟然又遇到一位學生,封莉蓉是那么地自豪。每年,她都能接到很多從國內外寄來的信件、明信片、邀請函等,匯報孩子在外學習生活情況,希望她去參加學生的個人演唱會、畫展等活動。
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封莉蓉一度患上嚴重的心肌炎,從她的健康著想,痊愈后,她被調到中國福利會機關當處長,為此,10多名家委會成員一起來到總會找領導,請求讓封園長回去。封莉蓉到幼兒園蹲點,老師們圍著她說著說著都哭起來,一位后勤女工聽說老園長回來了,一直等到天黑,封莉蓉走到大門口時,她緊緊攥住封園長的雙手,邊哭邊說:你要?;貋砜纯次覀?。
這些讓封莉蓉深受觸動,3年后,她謝絕了領導的再三挽留,又回到了她所熱愛的宋慶齡幼兒園,她說:我的事業(yè)在這里。
許多國內外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參觀完幼兒園之后,都贊嘆不已。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第三次世界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先生起先不太相信中國會有這么好的幼兒園,他來到這所幼兒園并與孩子們交流后,在留言薄上鄭重地寫下一句話: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