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籌備進行時
上海世博會將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國東部城市上海舉行。距離開幕日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23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會,世博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同時開建100個地鐵車站
“2010年上海世博會預計游客7000萬人,每天整個園區(qū)約有40萬人?,F代社會除了戰(zhàn)爭、宗教原因,很少有如此大的場面,我們面臨的運營壓力非常大?!鄙虾J啦聞諈f調局朱詠雷副局長說。
這種壓力主要來自交通、住宿和經費。
據介紹,上海正在改造機場,到20i0年世博會開幕前,上海的機場承載量將達到每年8300萬人次。游客進出上海將不成問題。
軌道交通將成為解決市內交通的主要方式。世博會期間,50%的游客將通過軌道交通進入園區(qū)。將有5條地鐵線路通過園區(qū),園區(qū)及共周邊大約有10個車站。游客可以在軌道交通的入口處完成安檢,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園區(qū)內的壓力。
“現在,在上海有超過100個地鐵車站在同時施工?!敝煸伬渍f,2008年底,上海的軌道交通里程為234公里,排名居世界第9。到今年年底,上海軌道通車里程將達到400公里,僅次于紐約和倫敦。
朱詠雷透露,盡管會發(fā)展home stay等多種住宿形式,上海現有條件仍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游客將被分散到杭州和蘇州等上海周邊城市。上海正在建設連接杭州的城際鐵路,38分鐘就能從上海到杭州,發(fā)車頻次很高。
經費的籌措使用是外界十分關心的問題。朱詠雷說,勤儉辦世博會是貫穿整個園區(qū)建設的理念。園區(qū)利用了很多舊建筑,比如把上鋼三廠的特種鋼車間改建成演出中心,用江南造船廠的3個船塢改建成觀演中心等。利用工業(yè)遺存是國際潮流,朱詠雷說。
“世博會參展確實需要一定費用,每個展館都需要幾千萬美金。金融風暴對所有國家造成影響,涉及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辦,在申辦成功時,我們就承諾建立一個1億美金的援助資金,符合申請標準的國家可以獲得資金的援助。目前已經有120個發(fā)展中國家收益。對于發(fā)達國家,我們也盡量降低各種成本,總體上,在上海參展的費用應該比在發(fā)達國家低一些?!敝煸?strong style="position:absolute;left:-100000px;">1ffe89bf6319985a5565f59209c730f9雷說。
盡管遇到經濟困難,各國對于世博會依然十分關注。在經濟危機中遭遇巨大困難的冰島,在去年12月正式簽署協議,確認參加世博會。朱永雷說,“目前我們已經超額完成了申辦時提出的希望有兩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能夠參加世博會的承諾?!苯刂?009年5月14日,已有23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
中國館借鑒唐代建筑風格
在世博會規(guī)劃圖中,中國館享有東道國的先天優(yōu)勢——緊鄰黃浦江,處于南北、東西軸線交匯的視覺中心。其體量也讓它雄踞于其他場館之上。中國館目前的地上面積約7萬多平方米。
世博會后,其他國家館都會照慣例拆除,而傳統斗拱造型的中國館將作為永久建筑保留。根據國際展覽局和《國際展覽公約》規(guī)定,世博會外國館在展覽結束后必須拆除。這既是為了防止過度商業(yè)化,也是防止主辦國浪費大量土地資源。上海世博會的永久性建筑約占整個園區(qū)面積的30%,其余皆為臨時性建筑。這些永久性建筑吸收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具有上海本地建筑特色。
“中國館的設計剛剛出來的時候,有人說像日本建筑。實際上,是最正宗的中國唐代建筑元素在里面。日本傳統建筑借鑒了很多唐代的建筑元素,并一直傳承延續(xù)下來。在中國,唐代建筑的風格中間有些是斷掉的,我們現在又重新采用唐代建筑的元素。”朱詠雷解釋說。
中國館高63米,相當于20多層樓高,外形既像官帽,又像一個裝糧食的斗,寓意“中華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中國館運用了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中的斗拱。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構建,大多用于柱頂、額枋和屋檐或構架。兩千多年前就已有雛形,唐代發(fā)展成熟。中國館表面運用了一種主要用于印章鐫刻的字體,其筆畫折疊堆曲,顏色為“故宮紅”。
而主題館的構思則取自“里弄” (上海人稱建筑之間的小通道為里弄)和“老虎窗”(上海俗語,指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建筑手法上則運用了傳統手工藝“折紙”,形成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構建。
在永久性建筑中還有更多先進的設計理念。以世博演藝中心為例,這個能容納1.8萬名觀眾的飛碟狀建筑里,觀眾席可以根據演出需要和觀眾容量在4000座、8000座、1.2萬和1.8萬座中進行選擇變換,舞臺可以根據演出內容在大小、形態(tài),甚至在360度空間進行三維組合,為各類演出提供巨大的舞臺設計空間和各種視覺效果。這一設計在國內是首次運用。
“先進的能源利用技術,在園區(qū)內都得到了利用?!敝煸伬捉榻B說。所有的永久性建筑都采用了太陽能屋頂、雨水搜集裝置。世博軸是園區(qū)內最大的單體項目,長1045米,寬99—110米,世博軸除了起到引進人流的作用,兩邊都是商業(yè)設施,世博會結束后,這里可能就是一個大型的商場。世博軸設置了6個巨大的陽光谷用于采集陽光和雨水收集。每個陽光谷的上端大小相當于足球場,下面相當于兩個球場。因為園區(qū)位于黃浦江兩岸,江水與建筑內的溫差被用于制冷或制暖,這就是所謂的“江水熱流”。
外國館很有特色
乘車進入世博園區(qū),隨處可見巨大的鋼架結構以及高大的吊車矗立,先期開建的中國館、演藝中心等已初具雛形,道路兩旁已經種上了樹木。目前由世博組織者負責建設的中國館、主題館、世博中心、演藝中心、世博軸等工程已全部結構封頂,今年年內全部竣工。外國自建館、租賃館和聯合館大部分都已開工建設,部分場館已竣工。
一般來講,外國館都是臨時建筑,這些展館又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自建館,就是參展國從展館設計、施工到布展全部自己做。現在自建館大概有40個左右;第二種是租賃館,就是由主辦方造好,參展國來租;第三種是聯合館。有些國家,例如一些非洲國家,認為沒有必要自己單獨建設一個館,因此主辦方就建設了非洲聯合館,有45個國家參展。聯合館其實也是租賃館的一種。朱詠雷說,“我們的非洲館做得很精心,在建筑上運用了很多非洲元素。因為非洲兄弟能歌善舞,我們還特別建了一個非洲廣場。”
朱詠雷說,自建館投入比較大,每個展館都有特色,目前已經發(fā)布了將近20個展館的方案,最近紛紛開工。
為了選出最佳方案,前年,英國派6支團隊到上??疾?,回到英國后設計出6套方案,又到上海展出,讓市民投票,然后回到英國結合自己的程序遴選出了最后的方案。英國館整個外墻上有6萬只帶有細小彩色光源的觸須(光導纖維),可以組合成多種圖案和顏色,這些觸須還能隨風擺動。
盧森堡在設計自建館之前也到中國進行調研。他們了解到,在中文中,森是森林,堡是城堡,盧森堡即森林中的城堡。而且,在中國人眼中盧森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于是,盧森堡館的造型就是一個城堡,上面用中文刻了幾個“小也是美”。
西班牙館設計方案在女性設計師中征集。最后入選的方案外形仿佛跳弗拉明戈舞時飄逸的裙擺。這個裙擺是用藤條編制的,能起到調節(jié)溫度的作用,還可以降解。
臨時館因為在184天的展期后要拆除,因此,很多高科技得以體現,各國大量地使用了環(huán)保技術和材料,要么可以重復利用,要么可以降解。比如,瑞士館的外墻是用大豆纖維制造的,它能夠發(fā)電,而且涂一層生物涂料外墻就可以自動降解。
朱詠雷說,未來臨時館土地的后續(xù)利用肯定不是一般的房地產開發(fā),會是上海的一個新的文化、休閑、商務中心。
治理城市的案例展示
設置最佳城市實踐區(qū)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一個亮點。
按照慣例,參加世博會的主體應為國家或者國際組織,城市是不能參展的,但因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一個15公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qū)隨之誕生。朱詠雷說,嚴格來說,參加最佳實踐區(qū)展示的不是城市,而是好的治理城市的案例。
目前,15個建筑實物案例和40多個展館展示案例已從全球80個城市自薦的108個案例中脫穎而出。
中國澳門“德成按”的修復與利用案例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qū)建設案例。它在2004年曾經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暗鲁砂础苯ㄓ?917年,曾經是澳門最大的當鋪,1990年代一度被空置,2001年澳門特區(qū)政府出資140萬澳門元對“德成按”進行修復與保養(yǎng),并交由民間業(yè)者投資營運。修復后的“德成按”以典當業(yè)展示館和文化會館的形式面向公眾開放,不但保存了傳統典當業(yè)的建筑及行業(yè)文化,還滿足了相關利益者的需要。
“動遷”體現世博會理念
上海世博會園區(qū)橫跨黃浦江兩岸,共5.28平方公里。園區(qū)建設過程中需要遷移1.8萬戶居民。他們大部分是原址上兩個主要工廠江南造船廠和上海第三鋼鐵廠的職工?!耙蚴啦@區(qū)建設而拆遷的1.8萬戶,可以說是最先感受到了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敝煸伬渍f。
江南造船廠有“中國現代工業(yè)搖籃”之稱,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占世博會浦西區(qū)的47%。上海第三鋼鐵廠(寶鋼集團上海普通鋼鐵有限公司)同樣歷史悠久,它的前身是1913年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家鋼鐵廠,面積達210萬平方米。朱詠雷說:“當年辦廠時,兩家工廠所在的位置都屬于城市郊區(qū)。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兩個工廠都相對進入了城市核心區(qū)域,影響了城市環(huán)境。兩個工廠通過搬遷也找到一次發(fā)展的機會?!?br/> 除部分歷史建筑得以保存,江南造船廠搬到了位于長江出??诘拈L興島,規(guī)模是原來的5倍,已經成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基地,年造船生產能力達到450萬噸,位居世界第二。上鋼三廠則搬遷到羅涇,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熔融還原煉鐵技術,幾乎是零污染。
搬遷的1.8萬戶居民原來的房子大多建于1930年代,很多都沒有衛(wèi)生設施。動遷戶在拿到現金補償后,既可以購買其他住宅,也可以購買專門為動遷戶興建的兩個“世博家園”,大多數動遷戶選擇買“世博家園”的房子,因為那里的價格比相同地段的住宅價格低1000元左右。朱詠雷說:“對于絕大多數居民來說,世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善居住條件的機遇?!?br/> 大約有二三十戶人家對拆遷感到不滿意。其中一部分是子女多的家庭,希望動遷后每個小家庭都能有自己獨立的住宅。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解決,但是因為他們原來居住的面積有限,解決起來有一些難度。還有一部分是上鋼三廠一些住在集體宿舍的住戶,拆遷后,他們搬到了相同面積的集體宿舍,這些住戶希望能夠獲得新宿舍的產權,“但在法律框架下,這一問題還無法解決?!敝煸伬渍f。
百年“世博”夢
中國人,尤其是上海人,對“世博”有著100多年的復雜情結——上海人對“世博”的向往和熱情,在19世紀就很強烈。
自1851年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后的150多年,中國人不斷融入世界,努力參與全球競爭,卻屢屢遭遇挫折。上海,19世紀中國現代化運動的代表城市,“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法、美、德等西方國家令人眩目的新發(fā)明、新技術,讓同時進行著工業(yè)化的上海民眾瞠乎其后。因“開埠”而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的上海,多次承擔了世博會中國館的籌備事務。在倫敦、巴黎舉行的早期世博會,中國館大都由當地商人、漢學家和外交官承辦。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和1876年費城世博會,清朝政府開始自主建設中國館,都是由總稅務司出錢,在上海籌辦的。中華民國建立后,以上海商人為骨干的“南洋勸業(yè)會”、“江蘇教育會”、“上??偵虝苯M織和贊助了以后的歷屆世博會的中國館。上海的工廠、農場、商店、研究機構,乃至教會團體,都發(fā)動起來,提供展品。參與世博會,令上海人覺得全球“商戰(zhàn)”之激烈,新技術的競爭,不下于民族戰(zhàn)爭,因此把“世博會”翻譯為“賽會”。
多次為他人作嫁之后,上海市民一直盼望在自己家門口舉辦一次“上海世博會”,招待全世界的客人??释褪澜绺鲊嗣裨谝黄穑颜x競爭,上海市民的愿望在清朝末年就由作家們充分表達出來。1902年,改革宣傳家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幻想六十年后的上海舉辦“大博覽會”,“那時我國民決議,在上海地方開設大博覽會,這博覽會卻不同尋常,不特陳設商務、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合大會,處處有論說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上海,連江北,連吳淞口,連崇明縣,都變作博覽會場了?!?905年,小說家吳趼人寫了一部《新石頭記》,說的是《紅樓夢》里的賈寶玉,轉世再生之后受邀游上海,恰逢在浦東舉辦世博會,“吳淞的商場也熱鬧起來了,浦東開了會場,此刻正在那里開萬國博覽大會。我請你來,第一件是為這個?!?br/> 1910年,還有另一位出生于上海青浦朱家角鎮(zhèn)的小說家陸士諤,在一篇名為《新中國》的小說中夢想道:100年后黃浦江對岸的浦東,終于有了中國人自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陸士諤的“百年世博”夢想,簡直就是一個讖言。上海人的世博夢,果然是在經歷了整整100年的反復曲折之后,才十分艱難地得到實現。
150多年來,上海一直處在中國現代化的前沿,面向世界。上海市民歷來有一種外向性格,對近代以來的全球化運動有著出于本能的渴望。在上海,人人都知道,城市加入世界經濟體系,個人就有商機,才能發(fā)展?!叭蚧保恢笔巧虾H说摹吧嬷馈?。從此,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城市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里對于“世博”的高度熱情。
多年來一直關心上海世博會進展的美國加州大學華志建教授,最近出版了他的新書《全球上?!?,書中把2010年上海世博會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都市回到世界各大城市之林,是所謂“再全球化”的重要標志。上海,這個19世紀全球化的先鋒,如今不愿再做鐵幕背后的“隱士”,決心回到人類大舞臺的中心。借助世博會,“上海,會成為一個21世紀的未來派城市”。
像泰晤士河醞釀了倫敦,賽納河造就了巴黎,赫德遜河帶來了紐約一樣,黃浦江畔誕生了一個并不遜色的大上海。這座城市有著豐厚的近代底蘊,有著與世界打交道的豐富經驗。
在政界、財界和商界,人們更多談論著2010年世博會給上海和中國帶來的經濟效益。確實,政府為世博會投入了大筆的建設資金,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企業(yè)贊助、特許經營和土地開發(fā)收益。參展國家的政府,也會承擔本國館的建造經費。但是,上海世博會更主要的資金來源,將會來自廣大觀眾的參觀收入。6個月的展出期間,預計有7000萬觀眾涌來,門票銷售的基準價定價人民幣160元。門票之外,加上旅行、賓館、會展、商店、餐飲、娛樂、廣告、物流、金融等各行各業(yè)的經營收益,上海的主辦者決心把本屆世博會辦成一次不虧本、有盈余的盛會??偛吭O在巴黎,負責協調和管理世博會經營的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甚至指望上海世博會能夠像洛杉磯奧運會那樣,一舉扭轉虧本經營的歷史,為世博會帶來新的生機。
由于計算方法不同,就像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一樣,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投資總額也很難估計。上海市政府和各類商業(yè)機構,為世博會投下巨額資金。園內場館建設之外,大量的資金用于園外的市政設施建造,以及商業(yè)建筑的開發(fā),民間人士估計涉及的金額約有4000億元之巨。目前已經開通的機場、地鐵、賓館設施之外,還有大量同類建筑開工。至2010年,早先規(guī)劃的1到14號地鐵將全部竣工,總長達400多公里。加上屆時竣工的江、浙兩省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和擬議中的磁懸浮鐵路,上海的軌道交通將達到1000公里以上,構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加上虹橋交通樞紐的建造、眾多市政設施的改造,都是目前全球經濟衰退時期的“內需刺激”,是中國對于世界經濟的貢獻。此外,大量國際化人才的培養(yǎng)、城市現代服務業(yè)的創(chuàng)建、市民素質的重新鍛造、民眾國際化視野的提升,都會是“世博”的無形遺產,給上海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奠定堅實的精神力量。
無論如何,“世博”將給上海和中國留下更多的精神遺產??梢栽O想,2010年5月到10月,在比“奧運”長得多的整整六個月之內,有7000萬各國各族的民眾匯聚在中國和世界的“未來之城”上海,提出自己對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未來思考。國與國、城與城、族與族、人與人,不但爭奇斗艷,而且精誠合作,這是不是一個比“奧運”更精彩的“全球化”真諦,是不是一種讓人類更加融合在一起的化學助劑呢?
人類理性認知的進步
“主題的選擇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選擇主題的時候,我們研究了以往世博會的主題,覺得所有的主題都被人‘搶’了,好像沒有什么好的主題了。”上海世博局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博士說。今年是他與上海世博會結緣的第10個年頭。從1999年5月,上海決定申辦2010年世博會起,當時做大學教授的他就參與了主題研究工作。
“一個世紀的進步”是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的主題,從此每屆世博會才開始有自己的主題。世博會主要是人類懷著自豪的心情展示自身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成果。諸多“世界第一”在世博會上首次亮相,如1851年倫敦博覽會上的大功率蒸汽機、自動鏈式精紡機、高速汽輪船、起重機,1853年紐約世博會上的電梯,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的混凝土,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的打印機、留聲機、電話,1878年巴黎世博會上的鎢絲燈泡,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的電影、無線電收發(fā)報機、x射線儀、可放大千倍的望遠鏡,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上的飛機、電動公共汽車、自動交換電話機、電子管收音機,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的空調和機器人,因此也有“一切始于世博會”的評價,就連國家展覽局的會刊都被命名為《進步》。
二戰(zhàn)后人類開始由科學崇拜轉向反思科學和工業(yè)化帶給人類的負面影響,二戰(zhàn)后的第一次世博會——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的主題為“總結更為人性的世界、科學文明和人道主義”;進入1970年代后,世博會開始關注如何協調技術進步與人類福祉及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與和諧”;進入1990年代后,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人類關注的話題,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主題為“人一自然一技術:一個誕生中的新世界”,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主題為“自然的睿智”。
世博會已經成為人類探討遭遇的重大問題的方式和平臺。
上海世博會主題研究課題組最終從32個提名主題中選擇了三個,其中兩個和“城市”有關;而1999年時任國展局主席菲利普森訪問上海所做的10條主題表述中每條都有“城市”和“生活”,于是,最終確定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季路德博士說:“城市的問題是全世界關注的,因為所有的主題都要有共鳴。城市包括人與自然,包括前面三個方面的主題,有人對自然的征服,科技的成果,也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可持續(xù)化發(fā)展?!?br/> 然后,季路德博士和同事們開始了主題闡釋的階段,但他說“這個主題直到今天還存在爭議”。首先,主題的中英文翻譯有一些差異,英文為“better city,better life”,這是出于技術性的考慮,為了讀起來瑯瑯上口。針對中文的意思,有人質疑,難道農村讓生活不美好嗎?“其實世博會展示的是一種訴求,而不是結論?!奔韭返抡f。
盡管西方國家已經進入后現代化時代,開始面臨城市帶來的犯罪、污染、高消耗等問題,但中國仍然處在迅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城市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仍然為很多人所認同?,F在全世界已經有一半的人進入了城市,20年后將有70%的人在城市生活。在此過程中,如何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是一個引起全球響應的話題。
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競爭非常激烈,上海以54票、88%的得票率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
上海能夠獲得2010世博會的申辦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得到了全球的認可。
市民眼中的世博會
承辦世博會會給上海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世博會在上海普通市民眼中是怎樣的?日前,筆者走訪了上海市,采訪了幾位上海市民,與他們聊起一年之后將在他們家門口舉辦的這次國際盛會。
孫珠風:我家通了天然氣
在上海的繁華街區(qū)——南京路步行街的中央,立著一個小亭子,亭子上方醒目地寫著英文字母“i”。這個亭子的作用對于大多數國內游客來說,或許還很陌生,但是,對于很多外國游客來說,這里是他們游走上海的重要幫手。這里便是上海國際訪問者中心,主要為境外游客提供咨詢服務,孫珠鳳是其中一名咨詢員。
“我們咨詢亭里面的資料比以往更加豐富了。世博會將在一年后舉辦,為了更好地向游客們進行介紹,我們這里關于上海、關于世博會的英文材料增加了很多。資料的增加迫使我們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首先對明年召開的世博會有一定的了解。此外,我還得不斷地更新我的英文詞匯,比如,一些特定的表達方式在世博會期間用得上的,我得先掌握?!彼f。
孫珠鳳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一直住在靜安區(qū)靜安寺附近的一處老城區(qū)?!耙郧?,我家的居住條件很不好:外面看上去,那些老樓亂糟糟的,到處都是電線、廣告牌。因為世博會,城區(qū)需要美化和改造。我們家小區(qū)的外立面已被粉刷一新,廣告牌有的被拆了,有的規(guī)范了安放地點;以前像蜘蛛網一樣掛在小區(qū)上空的電線重新布線,從地下接入每家每戶,小區(qū)漂亮多了!”她說道。
“區(qū)政府還為我們小區(qū)里的每戶人家完善了內部設施。比如,之前我家一直都沒有通天然氣,每次都得靠我父親將煤氣包扛上扛下換煤氣,經過這次整改,小區(qū)居民的很多生活實際困難都得以解決?!彼f,“為了更加幸福更加舒適的生活,我們去美化、改建我們的城市,而改建之后的城市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這就是我對這次世博會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解?!?br/>
徐雯婷:難得的工作機會
“世博會給我?guī)砹艘粋€難得的工作機會,”徐雯婷今年22歲,是上海市世博會協調局的常駐譯員,主要負責201 0年上海世博會的一些英中口筆譯工作。“非常幸運,能夠在一畢業(yè)就找到世博局里的這份工作。我大學四年的兩個夢想一個是做翻譯,還有一個就是做記者,而在世博局的這份工作正好符合我對職業(yè)的期許,”她說。在徐雯婷眼中,自己所在的工作團隊中人才輩出;“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各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都集結于此,為的就是籌備一屆精彩的讓世界難忘的世博會,能夠成為其中一員,我很自豪。世博局譯員崗位的競爭是很激烈的,我一共經歷了四輪筆試和面試才最終得到了這個職位?!?br/> 談到兩個月的工作經歷,她笑著說:“開始自然有些不適應,因為那時的我剛剛從校園踏入社會,對于這份工作還有許多不確定的感覺:不知道在這里我能得到什么,也不確定我可以為這里貢獻什么。再加上日常工作的壓力,我常常會失眠。但是,經過父母的開導,以及自己對于工作一天天的熟悉,我慢慢開始適應了這份工作?,F在,我開始享受這個工作的過程了。我現在越來越覺得世博會就是一個大Party,一個全世界人民一起享受人類文明進步成果的大Party。而我和我的團隊,正在為它做著籌備,并且樂在其中?!?br/>
王建軍:上海越來越包容了
王建軍是上海的一名交警,記者碰見他的時候,他正站在淮海路商業(yè)區(qū)的十字路口執(zhí)勤。來自山東聊城的王建軍從1 999年警校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上海當警察。他認為,上海這座城市在過去的十幾年內最大的變化表現在“越來越包容了”。
一直以來,在許多人眼中,上海市民的地域優(yōu)越感很強烈,對于非本地人士不能夠很包容地對待。比如,在公共場合,上海市民會大聲說上海方言,商店里的上海營業(yè)員對于說普通話的顧客態(tài)度冷淡抑或表情異樣等等。但王建軍認為,這種現象早已逐漸改變了,上海對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越來越強。他說,自己已經很好地融合在這座城市里。“我相信通過召開世博會,上海會越來越開放,對于多元的文化越來越包容。這座城市,會讓我們每個人,不論來自何方,生活更美好!”王建軍說道。
李佳:我為世博會設計門票
20歲的李佳是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qū)設計專業(yè)的一名大學生。周末李佳會前往位于浦東環(huán)球世貿中心負一層的一家冰激凌店打工。談到世博會,李佳的第一反應便是“堵車”,因為他每次到冰激凌店上班都需要坐公交車路過世博園區(qū)的建筑工地,而那里因為修建地鐵和世博園馬路非常擁堵。“我每次被堵在那里的時候,都會望著園區(qū),心中默默期盼世博園可以早點修好。不過,我并不反感世博會,因為我們上??梢該碛幸淮芜@么好的機會向世界展示自己。所以,堵就堵點吧!”他幽默地說。
李佳說,現在上海高校內迎接世博的氣氛日漸濃烈?!扒皟蓚€月,我們系舉辦了為世博會設計門票的活動,我也參加了。我設計的世博會門票有兩面,一面是浦東陸家嘴地區(qū)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舊照片,另一面則是當今的陸家嘴地區(qū)的照片。雖然方案最終沒有被采用,但是還是很高興自己可以參與到其中去?!?br/>
“世博”牽手互聯網
歷史上,世博會比現代奧運會更具有號召力。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沒有什么人關注,于是,現代奧運會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決定借助當時人氣十足的世博會來提升奧運會的知名度,接下來連續(xù)三屆奧運會都是在世博會上舉辦的。
“我個人認為,奧運會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奧運會找到了和現代媒體結合的方式。1984~洛杉磯奧運會與電視媒體合作的方式,讓奧運會的盈利模式和傳播模式的問題都得到解決。奧運會的商業(yè)開發(fā)模式也是與電視結合在一起的。”
“世博會的很大不足是沒有很好地與現代媒體結合。”在擔任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前一直在媒體工作的朱詠雷說。但他并不認為,與電視媒體結合是適合世博會的展示方式。
體育運動之所以與電視媒體結合,與電視的傳播方式強調共同體驗有關。但展覽不同,展覽強調個體體驗,每個人的訴求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展館中的訴求都不一樣,電視媒體很難與世博會結合,但是互聯網為世博會提供了一個機會。
朱詠雷說:“用互聯網是世博會最合適的?;ヂ摼W恰恰能夠提供完全個性化的體驗,受眾可以按照個人需求選擇觀看的內容、方式、時間。世博局也希望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找到一個載體。我們的想法一拍即合?!睆?006年7月,上海世博會提出了網上世博會的概念。
世博會開通官方網站始于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但網上上海世博會有些特別之處。據朱詠雷介紹,它的首頁是立體世博園區(qū),只要輕動鼠標就可以自由參觀世博會任何展館,欣賞三維的展覽,在某種程度上比現場蘊含更大的信息量。
上海世博會預計外國參觀者不超過1000萬。網上世博會給不能來參加世博會的人提供了關注自己國家展館的機會。那些準備參觀的人可以通過事先上網瀏覽,選擇自己參觀的項目;那些因為時間的原因意猶未盡的參觀者還可以到網上繼續(xù)參觀,并了解更為詳實的信息。而且,網上世博會還會提供大量實況的信息。
有人擔心,網上世博會會影響參觀世博會的人數。對此,朱詠雷認為,實體與虛擬畢竟不同,迪斯尼的網站做得很好,但也沒有影響其實際客流。
由中國移動承建的上海世博會無線官方網站wap.expo2010china,com已經正式開通,全球手機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登錄該網站,瀏覽世博概況、世博新聞、熱點活動、園區(qū)場館等內容。今后,該網站還將推出交通地圖查詢、餐飲酒店指南、氣象預告等服務,將食住行信息一網打盡。
中國人與世博會
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上,大量的中國工農業(yè)產品和工藝品被展出。在上海經商的廣東商人徐榮村帶去的產品還榮獲大獎。徐榮村聽到當時在華的英國官員和商人游說中國人參加世博會的消息后,精選了12包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緊急運往倫敦。盡管因為包裝簡陋,幾個月后才逐漸有人問津,但最后評選時竟然獲得了大獎,維多利亞女王還親自為他頒發(fā)了獎牌和獎狀。從此,徐榮村的“榮記湖絲”銷量大增。
1889年巴黎世博會期間,中國駐法參贊陳季同陪同很多不會外語、也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參觀了巴黎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艾菲爾鐵塔,親身體驗了熱氣球、參觀了展示當時最先進技術成就的機械館。
由于國力的衰敗,中國參與世博會的事情,直到20世初一直由掌管中國海關的外國人負責,他們通常以外國貿易利益為重,有時甚至會刻意展示負面的中國。如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展出了一組反映中國娼妓、囚犯、乞丐、大煙鬼等形象的泥人雕塑。直到1906年米蘭世博會,中國才開始改變由海關洋員控制世博會參展事務的局面,由官方和民間聯合自行參加國際展會。
1982年,新中國首次參加美國諾克斯維爾世博會,展出了1O塊長城的古老磚石、秦始皇兵馬俑和戰(zhàn)車等國家級文物。中國館每天接待近3萬人,占世博會日參觀人數的近1/4。當地媒體稱,美國人被中國的長城古老磚石征服了。到2005年愛知世博會,中國一共參加了11次世博會和幾乎所有注冊類博覽會。中國的古代文明仍然是展品中的重點和吸引人之處。
中國在世博會不僅展示傳統的中國工藝,也展示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1988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世博會,中國的18分鐘的360度環(huán)幕電影《華夏掠影》受到熱烈歡迎,中國館先后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及最佳展館;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中國展示了各種通信衛(wèi)星和長城2號火箭等先進的航天技術成果;1993年韓國大田世博會,中國館展示了現代航天科技、三峽水利工程。
在世博會進入主題化時代后,先進理念的展示成為關鍵。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博士將主題演繹稱為世博會的“靈魂”。中國人不僅需要帶給世界自己古老的文明、先進的技術成果,更需要獨特的創(chuàng)意。
20世紀初,中國的展館在世博會以北京城墻、萬里長城、四合院、寺廟亮相;20世紀末,1993年大田世博會上仍然是“中華門”的形象。自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科技成果的展示方式,引起學者的反思,如何通過世博會演繹和展示中國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本身獨特的智慧和文化,受到更多的關注。
201O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主題為“城市發(fā)展中的中華智慧”包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和而不同”四方面內容。據說,前兩者是對城市文化精髓和城市人精神的高度概括,后兩者表達了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至于真正的展示方案,上海市常務副市長、上海世博會執(zhí)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館的展示方案將“保密到世博會最后展出那一刻,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