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斌 賀 翔
摘要《呂氏春秋》哲學思想在談及人生觀,著重討論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觀的問題,全書貫徹“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的思想。本文對《呂氏春秋》的欲望論重新展示,討論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觀的問題,把人欲與道德融合。
關(guān)鍵詞適體 適心 情操 生死觀
中圖分類號:K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17-01
《呂氏春秋》①又稱《呂覽》,在對人自身的研究中,把人欲提到及其重要的地位。不但如此,還把人欲問題作為審人的一個根本問題加以考慮。提倡人欲與道德的融合性,道德也是對這種人欲適度的限制和提高。試圖把普通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與理智支配下的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
一、適體
“欲”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從欠,‘欠表示有所不足,故產(chǎn)生欲望?!扒贰睆暮味鴣?《呂氏春秋》回答:“始生人者,天也人,無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欲…所受於天也,人不得與焉,不可變,不可易。”(《大樂》)就是說天使人有“欠”,人追求所欠缺的是正常的需求。首先就承認人欲是天賦予的,所以基本的需求不能歸為欲望。既然萬物生長是順其自然,那么怎么才能“順生”呢?“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于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則為。”(《貴生》)就是說,養(yǎng)生是關(guān)鍵,與個人的生理需要相一致,都是利于自身的?!吨丶骸菲兄赋龉糯ネ跣迗@林,能活動身體就好;建宮室樓臺,能避開燥熱和潮濕就好;制造車馬和衣裳,能暖體安身就好;擺宴飲食,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樂音舞歌,能得到娛樂好了。所以“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重己》)《呂》除了先肯定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從欲望和物的關(guān)系方面指出欲望的控制性,“物也者,所以養(yǎng)性也,非所以性養(yǎng)也。(《本生》)也就是講,“物”本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是生活更有質(zhì)量,但如今人們卻被“物”所牽制,就比加說國家養(yǎng)兵是為了防備外來的入侵,而如今卻反過來侵害本國人民了,失去原有的目的意義了。而且“物”過多也傷害自己的身體。同時指出人如果沒有欲望就像是死了一樣,指出有欲也是養(yǎng)身所必須具備的。所以滿足欲望首先要適體。②
二、適心
既然欲望存在具有合理性,且欲望的滿足必需在身體的承受范圍之內(nèi),那么如何滿足欲望就是進一步要討論的問題?!秴问洗呵铩诽岢觥胺驑酚羞m,心亦有適。人之情:欲壽而惡夭,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適音》)故適欲得原則是“適心”?!斑m心”又有很多種,如果人的欲望與人生的價值發(fā)生沖突?!靶摹笔恰斑m欲”的尺度。這里有些主觀判斷的意味,人心如何定位愉悅與否,全憑個人的主觀臆斷,也許就是過度強調(diào)了“適心”才出現(xiàn)的欲望無止境,人心無法得到滿足。這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覺地基礎(chǔ)上,且社會處在高度平等,社會物質(zhì)很豐富的時代,才能以“適心”來要求人們達到高度的自覺性。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暫且不談,古人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才是有益的,所以提出了全生論。
三、全生
于是在適生與適心的兩個方面的基礎(chǔ)上,《呂氏春秋》又提出“全生”。《貴生》篇說:“子華子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故所謂尊生者,全生之謂;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虧生則於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其尊彌薄。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復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何謂全生?就是要人們審視觀察并且要順應(yīng)大自然的生命規(guī)律,順應(yīng)人的自然天性,以符合養(yǎng)生之道的原則“行欲”,如果生不能悅心,舍棄生命也是全生。同時,由于他們玩弄政權(quán),棄正義不顧,謀求私利,也一定會招來百姓的不滿和怨恨,得不到好的下場;女色和淫靡之音是“砍伐生命的利斧”,美酒肥肉是壞腸子的食物;進門坐輦,出門就坐車,追求安逸舒適,那么這種車輦就應(yīng)該叫做“招致腳病的器械”,這叫做虧生。如果圣王賢主懂得貴生的道理,就會順應(yīng)自然,節(jié)制情欲,能夠“天全神和”,目明耳聰,處理事情也能像天地那樣“不謀而當,不慮而得,必然會得到百姓的支持與擁護,這叫做全生。從氣節(jié)高亮的大臣說明,比如伯夷、叔齊寧可餓死也不吃周粟,豫讓漆面吞碳為主人復仇的行為,這些都是重節(jié)守義之舉,都達到全生。③且《情欲》篇指出:“欲有情,情有節(jié)?!惫?jié)欲才使人成為圣人,舍生取義是圣人所必需具備的品質(zhì)。
另一方面,指出明智的圣王懂得“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審”的道理,能夠掌握讓人們滿足欲望的方法,將人們的欲望控制在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合理范圍內(nèi);能夠按照“悅心”區(qū)分出欲望的種類,去除違逆自然的欲望,就能夠利用人的欲望來建功立業(yè)。且認為:“人如無欲,則不可得用?!辈还苁裁礃拥娜?沒有一點欲望就不能用。由此可見,它認為欲是人們進行各活動的動力。人潛能的開發(fā),工作積極性和人的欲望有直接的關(guān)系。欲望的滿足也是人的自由的發(fā)展,人欲和國家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就是帝王對才能者選拔所依存的原則標準。④
總之,《呂氏春秋》的欲望論提出了全生的概念對我們現(xiàn)代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從大的方面,使人類膨脹的欲望和社會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起來;從人自身方面來講,使人類內(nèi)心道德和欲望相統(tǒng)一。給兩種看似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雙方,提供了新的解決視野。
注釋:
①呂氏春秋.岳麓書社.2006.
②晏海珍,伍鈴.《呂氏春秋》中的人欲論心理學思想.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4).
③呂娜.《呂氏春秋》中的養(yǎng)生思想初探.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0).
④胡一華.物質(zhì)利益追求的歷史作用.麗水師專學報.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