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摘 要】全民健身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關鍵時期提出的以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為中心的戰(zhàn)略性決策,是一項直接影響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大事的偉大系統(tǒng)工程。全民健身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應該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其有效實施。
【關鍵詞】全民健身 意義 措施
在我國跨世紀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為調動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群眾體育的積極性,提高全民體育意識,普及群眾性體育,增強國民體質和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群眾體育工作的體質,國家體育總局做出了“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并重的兩大戰(zhàn)略決策,并把“全民健身”提到“全社會全民族的事業(yè)”的高度來抓。
“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和實施,對提高勞動者的全面素質,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推動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同時它還指明了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對指導我國群眾體育實踐,促進體育理論建設,全面提高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健康水平和整體素質都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全民健身的健康促進作用對維系社會活力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已進入總體小康階段,但因病致貧,因亞健康引起的工作、學習、家庭問題頻頻發(fā)生,因此,在新形勢下,對曾經流行過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必要賦予新的內涵,因為健康的身體不僅關系個人發(fā)展、家庭幸福,而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其次,全民健身的“安全閥”作用對維護社會安定具有重要意義?,F(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緊張,造成精神壓力很大。如不及時釋放壓力,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引起社會矛盾。健身活動時,身體的各個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適宜刺激,產生舒適感,加上體育具有的輕松愉快氛圍,人們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會得到較大程度的釋放,因此健身運動被稱作調節(jié)身心健康的“安全閥”。
第三,全民健身的陶冶情操作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活動因其有嚴格的秩序規(guī)則和文明禮貌要求,一直被作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手段。目前,社區(qū)精神文明先進評比內容中就有全民健身發(fā)展指標?,F(xiàn)代生活方式中的休閑體育活動,因其積極向上、健康活潑、修身養(yǎng)性的性質特征,對提高市民修養(yǎng)水平也有積極的作用。
第四,全民健身的互動與合作對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全民健身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體育、社區(qū)體育、企事業(yè)單位體育、學校體育、俱樂部體育等。幾乎包含了人們的所有人際關系。由于健身活動時的組織形式有別于正式組織的結構形式,組織氛圍比較輕松,人際關系比較平等,情感比較融洽。因此,活動時人們比較容易交流、溝通、合作,對改善親子關系、鄰里關系、同事同學關系、同志關系都有重要的作用。
為了保障全民健身活動順利發(fā)展,要采取多種措施保證全民健身運動的有效開展。
第一,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力度
政府部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本著以人為本,一切為了造福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宗旨,堅持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方針,以普遍增強人民體質為目標,更加重視全民健身工作,把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特別是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出成效。要把開展群眾體育工作、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和人民群眾的體質與健康等情況作為評價一個地區(qū)、一個單位的體育工作狀況的重要標準,把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情況作為評價考核體育行政部門的主要業(yè)績。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變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管體育、辦體育的工作模式和思維方式,樹立服從和服務于大局的觀念,增強市場意識,以社會化為突破口,進一步協(xié)調好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精心打造群體活動品牌,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的實際需要。
第二,重視傳統(tǒng)體育活動,全面提升市民整體素質
在新形勢下,我們既要重視傳統(tǒng)特色項目的開展,又要注重引進符合時代特征、適合本地群眾開展的新的體育健身項目,努力做到每個學校、每個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每個社區(qū)都有一項以上特色體育健身項目,從而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健身運動。要進一步重視對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的扶持,加強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并通過競賽、獎勵等手段提高各校開展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積極性,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鍛煉。要進一步加強職工體育工作,動員組織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文明的職工體育健身活動。要進一步積極發(fā)展社區(qū)體育,發(fā)揮居民委員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社區(qū)特色團隊建設,正常開展活動。
第三,以體育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健全機制為保障,努力優(yōu)化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條件
目前個地的體育設施總量還不足、分布也不平衡,影響了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地各部門要從轉變政府職能、構建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城鄉(xiāng)社區(qū)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納入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真正落實國家關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規(guī)定,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要完善布局,建立公共場館與社區(qū)體育設施互為依托、互動發(fā)展的體育設施新格局,為群眾提供方便、多樣的健身設施。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改善資金支出結構,逐步增加群眾體育事業(yè)費在預算中的支出比重,并確保經費及時足額撥付。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鼓勵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個人資助體育健身活動。要提倡家庭和個人為體育健身投資,引導群眾進行體育消費,拓寬體育消費領域,開發(fā)適應群眾消費水平的體育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體育咨詢、體育培訓等體育市場。
參考文獻:
[1]黃聚云.制約我國社會體育和諧發(fā)展的若干人口問題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1).
[2]胡紅權.制約我國全民健身事業(yè)和諧推進的若干因素的社會學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