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慶
美國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jù)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shù).”為了提高生物學科的課堂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新課改以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致力于合作學習方面的實踐研究.下面就如何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制定合作學習的目標
合作學習的目標分分為個人目標分和小組目標分.每節(jié)課上課前要求學生把個人目標分和小組目標分制定好,并寫在小組記錄本上.我們知道,當船在江海上行駛時,船長要知道船最終到達的目的地、沿途靠岸的碼頭、所設(shè)置的航標等,這樣才能保證航船順利駛向目的地.學習也與江海行船一樣,需要學生在學習時,知道學習最終的目的地和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的碼頭與航標,這樣學生才能將學習之舟順利駛向知識的彼岸.所不同的是,真正的江海行船中所指的碼頭、航標、目的地是一種真實的存在,而學習之舟所指的碼頭、航標、目的地則是指
學生頭腦中存在的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是一種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小組內(nèi)部成員的真正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思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制定合作學習的目標分是非常重要.小組目標分和個人目標分的制定是以最近一次檢測得分作為依據(jù).例如,一名學生第一節(jié)生物課學習檢測的成績是80分,這80分就作為他個人的下一節(jié)課學習目標分,把小組每個成員上節(jié)生物課檢測成績相加即為下一節(jié)課該小組的學習目標分.
二、合作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古人云:“學貴自得”,一語道破學習所得在于學習者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原理認為,學習是個體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積極自主行為,只有學習者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學習自覺性,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具有強烈的學習責任感,才有可能保證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并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筆者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是閱讀,閱讀不是盲目的讀,也不是泛泛而讀,而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一是可以指導學生探索發(fā)掘課文內(nèi)容的缺失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二是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思考,得出正確答案;三是可以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學習.例如,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nèi)的途徑”一課中,先向?qū)W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1)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樹皮的作用為什么這樣重要?(2)家庭養(yǎng)花時,如果莖葉長得過于旺盛,往往開花很少甚至不開花,你能解釋原因嗎?(3)為什么有的植物的莖可以
逐年長粗,而有的植物長十年八年還是一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為下一步合作學習奠定基礎(chǔ).
三、讓合作學習成員的責任具體化
約翰遜等人認為,構(gòu)成合作學習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積極互賴.沒有互賴就沒有合作.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有兩個責任:一是學會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二是確保所有的小組成員都學會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這兩項責任的技術(shù)術(shù)語就稱“積極互賴”.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還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將自己學會的知識教給小組其他成員.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前,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至關(guān)重要.分組時,筆者是以4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名成績好的學生、一名成績差的學生和兩名成績中等的學生,保證小組之間水平相當和小組內(nèi)成員之間存在差異.在小組活動中,每個成員都分別承擔不同的責任:總結(jié)人一人,負責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表述小組的主要結(jié)論和答案;記錄員一人,負責記錄小組討論達成的意見和觀點,并記錄每個成員的每次測驗分數(shù)及提高分;檢查員一人,負責檢測小組成員的結(jié)果,保證每個成員都能表述小組得出的答案或結(jié)論以及統(tǒng)計小組總分;觀察員一人,負責監(jiān)督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保證每個成員都積極主動參與.
四、要制定科學的、積極的獎勵機制
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關(guān)鍵,動機又是確保個人成績的本質(zhì)要素,如果小組成員都熱心于使自己的小組成為優(yōu)勝組,他們就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并對別的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如果小組中的個人有達成小組目標的動機,他們將會盡全力去完成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對小組做出貢獻.所以,制定科學的、積極的獎勵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制定的原則是:當小組達成了它的目標時,所有成員都能得到同樣的獎勵.
考慮到我校學生參差不齊的狀況,通常不以個人的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jù),而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與獎勵的標準.這種機制可以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zhuǎn)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促使小組內(nèi)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盡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所以小組目標分以小組上次測驗得分的總和來制定.計分方法如下:
學生的測驗得分用來與他們自己以往測驗的平均成績相比,根據(jù)他們達到或超過自己上次成績的程度來計分(個人獲滿分的加30分),然后將小組成員的個人分數(shù)相加構(gòu)成小組得分,達到一定標準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通過提高自己的成績來對他們的小組作出貢獻,這就保證了學習上快、中、慢的學生都能盡己所能,而且所有組員都會受到重視.
計算方法參考如下:
(把前一次的測驗得分作為基礎(chǔ)分,每人所得提高分加起來即為小組總分.)
在每次測驗結(jié)束后,計算每個學生的提高分和小組得分,對那些得分高的小組進行獎勵(計算方法如上).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小組,用三個不同等級的獎勵進行認可,標準如下:
實踐證明,由于學生是因為比過去做得好而受到獎勵,并非將他們的成績與別人的成績相比較而受到獎勵,所以學生會有更強的動機去取得成績.因為對學生來說,通過進步而獲得獎勵,既不太難,又不太易.
五、合作學習后要進行反思
合作學習后的反思主要是進行小組自評,由教師提供自評的框架,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評,如“列舉出你的小組做得好的三件事和一件值得改進的事”.通過自評能夠使小組成員維持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學習,使組員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保證學生在認知水平上進行思維,并為強化小組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小組的成功提供手段.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在生物課中采取以上做法開展合作學習是非常有效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發(fā)言大方,敢于指出教師教學中的不足,教師也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生生之間或互相提醒或共同探討或相互爭辯,出現(xiàn)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我們經(jīng)常感受到實驗班學生的活潑以及富有生機的課堂氛圍.
從綜合測試情況看,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及格率及優(yōu)秀率都明顯優(yōu)于非實驗班學生.如,在這一學年,筆者用一(6)班作為實驗班,經(jīng)過一年的實驗,該班同學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學習成績也在穩(wěn)步上升.現(xiàn)把該班幾次段測的綜合成績情況列表如下: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課堂上最佳的學習情境是合作,課堂活動的主流應當是學生的合作活動.如果只注重學生的個人作業(yè),評價學生主要取決于個人在考試測驗中的成績,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不利于集體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正確的競爭觀、合作觀和良好的社會技能.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尋找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