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玲
摘要:聽力是英語學習的五種技能之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英語教學難以適應社會變革和發(fā)展需要。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聽力理解;因素;對策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英語教學難以適應社會變革和發(fā)展需要。從新世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特別是面對四、六級考試改革以及社會的新需求,原來的應試教育已暴露出各種弊端,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由于某些教師對四、六級考試認識不到位,把重點放在了片面追求通過率上,為考而教、為考而學,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實用英語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聾子英語”及“啞巴英語”現(xiàn)象。因此,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勢在必行。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亟待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背景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英語不僅僅是人們交流和溝通的工具,還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國際交往中,英語被廣泛使用,已成為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因此,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針對大學英語的改革,研究提高聽說能力的方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大學英語教學自身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另外,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考慮,隨著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外語教學的目的也應該越來越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應用能力。英語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影響著學生應用語言的綜合素質。改革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關心的問題。
二、影響聽力理解能力的因素
1.語音、語調、連讀
英語的語音是學生較難掌握的內容之一,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讀,受漢語的影響比較大。此外,由于英語的輕重音在句子中是比較突出的,每個單詞、語句和會話中都有重讀的部分。根據(jù)讀音規(guī)則,代詞、助動詞、連詞、冠詞、介詞等在句子中一般不重讀,其他詞類則要重讀。句子中的輕重音都表達著一定的意思。學生往往習慣于漢語的發(fā)音,對英語的發(fā)音過于拘泥,力圖發(fā)清每一個音素,不善于弱讀。因此,聽英語時易忽視對輕重音的辨別,以致不能理解聽力材料的內容。英語中,任何一句話除了其表面意義之外,都有其語調意義,同一句話有時可以表達出驚喜、憤怒、諷刺等意思。連讀是漢語中較少出現(xiàn)的語音現(xiàn)象,但在英語中卻經常出現(xiàn)。連讀是前一個單詞詞尾輔音音素和后一個單詞詞首元音音素連接起來構成的一個輔音加元音的音節(jié),很難聽清楚。
2.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記載文化、傳遞文化,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是與該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連的。這里所說的文化是指人們所具備的獨特的信仰、習慣、行為、準則等,所以語義中可以蘊涵文化因素,因為它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于受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人在諸如審美趣味、價值取向等方面和西方人存在著較大差異,在語言交際中不可避免地會因文化差異而出現(xiàn)語言交流障礙。
3.語法
英語的口語語法和書面語法有一定的差異。聽英語材料時,語法上的理解困難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的準確理解。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在聽一段英語時,單個的詞都是熟悉的,但連成完整的句子就變得陌生了。學生必須利用語法識別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使句子的瞬間記憶保持較長時間,以便準確理解意思。
4.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流的工具,而學習語言需要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都知道,學齡前的兒童雖然不會看書寫字,但他能很自如地與人交流,那是因為他從小就處在一個母語環(huán)境中,自然地就掌握了聽說能力。而我國的學生是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又由于漢語與英語是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講這兩種語言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這給聽力理解增加了難度。正如劉潤清教授所說的那樣:“大多數(shù)第一語言學習者,在非母語國家里學習,其語言環(huán)境實在可憐。只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聽到一點語言,而且不是為交流而進行的語言?!?/p>
三、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對策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1.打好語音基礎,培養(yǎng)朗讀技能
語音是語言最重要的基本功。發(fā)音不準,就無法聽懂別人的話,也無法使別人聽懂自己的話。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第一步就要給學生講解語音方面的知識,特別是漢語中沒有的音標。同時,可以將學生容易混淆的音標加以對比。英音和美音的讀音差異也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可以結合音標講解英、美讀音的不同,并讓他們多聽,使他們對兩種讀音能夠熟悉,減少理解的難度。在此基礎上,要對他們進行朗讀技能的訓練。朗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強化聽說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有效措施。
2.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學習者,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交往過程中常常會存在理解上的障礙。如果照搬母語文化套用到目的語文化表達中,肯定會影響聽力理解的正確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背景知識的介紹,鼓勵學生在課下泛聽、泛讀,積累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在平時除了必須幫助學生積累英語語言知識,打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外, 還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擴大知識面。
3.抓住關鍵詞,繼而理解其間接含義
聽說的過程是注意、接受和理解的過程,是一種積極能動地接受話語的過程。聽的目的在于獲得并理解信息,準確地聽就成為一種技巧。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出一個情境讓學生預測關鍵詞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學會找出對話或短文中的關鍵詞。
4.給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語法知識
這里的語法強調的是學生實際應用英文的能力,而非語言知識點本身。它強調應用語言的生存能力,而非將語言作為孤立的知識來研究和記憶。聽力的要訣在于有張有弛,如果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大腦神經時刻高度緊張,記憶壓力就會大大增加,應當聽到并需要寫下來的信息就會被大大沖淡,造成一連串不應有的失誤。
5.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英語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因此,在我國現(xiàn)有的條件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實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機會較少,要盡可能給他們提供語言實踐的場所,讓他們接受盡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語料。要做到這一點,聽力課就不能局限于語音室,教師要努力探索語音室以外的天地,把對學生的聽說訓練貫穿到各個教學環(huán)境中。
四、結語
總之,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滲透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教學中一定要講究藝術和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感到有所收獲和成就。學習英語應是輕松有趣的,教師要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并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樹立起信心,從而提高其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4]曹慧.影響聽懂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
[5]劉潤清.語言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2).
責編: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