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山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開展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做好這項工作,應把握好教育的重點、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命題和戰(zhàn)略任務,這是我們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又一偉大成果。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黨的十七大報告在作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的新論斷后,強調(diào)指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碑敶髮W生將承擔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如何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現(xiàn)實課題和戰(zhàn)略任務。
一、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面臨的發(fā)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zhàn)也十分嚴峻。和平、發(fā)展、合作成為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同時,國際環(huán)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fā)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nèi)詫㈤L期面對發(fā)達國家在經(jīng)濟、科技等方面占優(yōu)勢的壓力。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進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階段,經(jīng)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diào)整、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中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都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空前的活力和較大的沖擊,使得他們的社會生活、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也日趨多樣化。
當代大學生多是上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他們主張自由解放,有著善于理解另類事物的能力,善于展示自己的天賦;他們爭做時代寵兒,享受人生快樂,處事具有前瞻性和獨創(chuàng)性,喜歡追求新事物和新生活方式,不會因為受到別人的影響而輕易放棄對生活的自主權;他們緊追時尚潮流,追求生活品位。通過調(diào)查,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好的,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尤其是2008年,他們在奧運圣火傳遞、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等重大活動中的精彩表現(xiàn),讓世人重新認識了被誤認為是“垮掉的一代”的“80后”和“90后”大學生。但是,由于青春年少,思想還不夠成熟,面對復雜多變的時代,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點
1.鑄造靈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的頭腦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它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長期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了根本性作用。但是,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nèi)核還缺乏真正的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為此,高校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深刻把握其中蘊涵的科學真理、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在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要著重從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實效性出發(fā),抓好教育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建設。
2.突出主題,增強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于增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自覺性與堅定性,鼓勵他們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與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掌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本領,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貢獻力量。
3.把握精髓,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更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變”圖謀仍然沒有改變,他們通過網(wǎng)絡、書籍、電影、廣播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文化滲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教育大學生自覺樹立偉大的民族精神。同時,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他們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上,主動地學習、借鑒和吸收先進思想和技術,努力使思想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而奮斗。
4.夯實基礎,強化大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概括精辟、內(nèi)涵深刻,涵蓋了人生態(tài)度、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為人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規(guī)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褒榮貶恥,揚榮抑恥。
三、創(chuàng)新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增強其吸引力
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容,通過開設形勢與政策課、舉辦專題講座等,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要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校報、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等校園媒體,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采用大學生熟悉的語言、身邊的事例、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頭腦、扎根人心,真正為大學生所接受、所掌握、所認同。要全面加強校園網(wǎng)絡建設,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專題網(wǎng)站,使校園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轉化,增強其感召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重在實踐。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認真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diào)查、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建設體現(xiàn)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以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傳統(tǒng),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袁貴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N].人民日報,2008-04-21.
[2]閻高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政教育[N].光明日報,2009-05-09.
責編: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