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立
11個花季生命追問教育投入
12月2日凌晨,陜西省定邊縣堆子梁鎮(zhèn)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發(fā)生特大煤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該校小學四年級一女生宿舍12名女生集體中毒。截至晚8時,有11人死亡,1人仍在搶救當中,死亡的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只有11歲。(《南方都市報》2008年12月3日)
在這起令人悲痛的學生傷亡事件中,撇開孩子們?nèi)∨瘯r可能的操作失誤或經(jīng)驗的欠缺,悲劇發(fā)生的直接誘因,很大程度上源于過于簡陋的取暖設備——在城市已不多見的炭爐。在北方邊遠的山區(qū)學校,要對付寒冷的冬天,客觀現(xiàn)實決定了他們只有選擇簡易而陳舊的方式,用炭爐取暖。這起悲劇凸顯的更為現(xiàn)實的困境則在于:一些地方農(nóng)村教育經(jīng)費不足,教學環(huán)境低劣,安全管理有漏洞,生命教育欠缺……這里并非在做過度闡釋,而是基于對11個逝去生命的敬畏和對農(nóng)村教育的憂思,我們需要做出必要的追問。事實上,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對農(nóng)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隨后2002年,學校建設的新投入開始由鄉(xiāng)鎮(zhèn)為主轉(zhuǎn)為縣財政為主。但由縣級財政“為主”體制,并不等同于縣級財政“保障”。實踐中,一些地區(qū)的職能部門并沒有為單個公辦學校明確制訂預算制度,資金撥付無常規(guī)性。因此,學校一些基本的生活設施,比如安全的飲食、住宿等等,如何能得到保障,便成為問題。筆者希望,這些幾乎年年冬天都可以看到的悲劇,能早日終結。
見車敬禮能保安全?
在貴州省黃平縣,中小學生在公路沿線行走時遇見車輛,都要停下腳步敬禮。當?shù)亟逃块T稱,中小學生向過路車輛敬禮是2004年后在全縣范圍內(nèi)推廣的一種禮儀方式。目的有兩個,一是表示對駕駛員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發(fā)生。(《貴州都市報》2008年10月13日)
黃平縣教育部門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其做法值得商榷。司機遇到行人應該緩行,行人遇到車輛應當避讓,這是最起碼的常識,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相互尊重。讓孩子停下腳步向過往車輛敬禮,這種行為本身將起到什么樣的心理暗示?有禮貌不等于謙卑,少先隊禮一定能換來交通安全?比經(jīng)濟脫貧更為迫切的是意識脫貧。讓中小學生向過往車輛敬禮,有灌輸不公平教育之嫌,讓禮儀受到奴性的污染。孩子在遇到安全威脅時,不應是靠禮貌,而是要靠智慧、靠自覺遵守各類安全規(guī)定以及各類自救知識,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不會煮飯不配拿畢業(yè)證?
成都市青羊區(qū)教育局日前正式頒布了《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全區(qū)中小學校,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一項藝術特長以及一項包括整理、打掃、自我保護、烹飪、縫補在內(nèi)的生活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發(fā)畢業(yè)證。青羊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徐江涌表示,盡管在監(jiān)管上有一定難度,但“藝體2+1”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不再盲目學習、盲目成長。(《天府早報》2008年10月27日)
應該承認,開展體育、藝術、生活等技能的培訓,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飯、縫衣,改變“小皇帝”、“小公主”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xiàn)狀,既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也是學校和老師一個共同的追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劍走偏鋒、不擇手段。畢竟作為學校和學生來說,學習才是第一位的,至于縫衣、煮飯等生活技能,可以列入教育目標和內(nèi)容之一,并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方式和手段來提高,但卻不能以扣發(fā)畢業(yè)證的強制方式去“逼迫”。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挾畢業(yè)證以令“煮飯”的極端做法,也面臨著合法性危機,難道不會煮飯真的連小學畢業(yè)證都不配拿嗎?
延長寒假不能以節(jié)約成本為借口
從2008~2009學年開始,甘肅省一些高校紛紛調(diào)整教學計劃,實行每周6天工作制,延長出來的天數(shù)被放在寒假,從而使今年寒假的天數(shù)翻了一倍多,長達兩個半月左右。集中課時、延長假期的高校均表示,采取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縮短冬季校舍供暖時間,這樣既節(jié)約學校開支,又為國家節(jié)能減排作貢獻。(《蘭州晨報》2008年11月18日)
高校什么時候放寒假,放多長的寒假,從法律層面上講是可以由學校自己決定的,別人是沒有發(fā)言權的。但問題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而采取集中課時、延長假期的做法是否考慮了教師、學生的利益?且不說每周6天連軸上課,是否損害了教師作為勞動者按時享受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的合法權益,是否有悖于張弛有道的素質(zhì)教育理念,單就造成學生在校時間縮短,從而使學生使用學校其他教育設施和資源的時間和機會相對減少這一點,對交費上學的學生而言是很不公平的。事實上,高昂的學費之外,高校學生要交的費用至少還有住宿費這一項。物價部門核定高校收費標準時就有這樣的規(guī)定:“住宿費標準中已包含衛(wèi)生費、水電費、取暖費等。學生寒、暑假期間住宿不再單獨收費?!钡行W校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在住宿費之外,還在或多或少地另收取暖費。也就是說,真正向供暖企業(yè)掏暖氣費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生,而因延長寒假受益的卻是學校而不是學生。但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聽說過哪個學校因延長寒假,而主動向?qū)W生返還部分取暖費、住宿費的。
不管到了什么時候,教育機構都應該把學生和教育本身放在第一位。經(jīng)費緊張,高校有理由節(jié)約成本,可以從改革體制,從降低人員及其他管理成本上入手,還可以從設施的挖潛改造上想辦法,但不應該損及學生的利益,讓教育教學大打折扣。
關心學生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
榆中九中周邊商店屢屢向?qū)W生賣“散煙”并提供吸煙場所,商店老板的行為引起了學生家長的公憤。(《蘭州晨報》2008年12月7日)
中小學生吸煙有諸多危害,為此許多中小學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禁煙”措施。現(xiàn)在,學校周邊的一些商店向“小煙民”售煙并提供吸煙場所的做法,不僅會讓學校的“禁煙”成果毀于一旦,而且成了學生沾染煙癮、損害學生健康的“罪惡黑手”。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學校和家庭應盡的義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希望有關部門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斬斷商販為學生遞煙之手,也希望小賣部老板不要唯利是圖,能夠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識,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教師向?qū)W生下跪師道何存?
攀枝花市新華中學28歲的女教師李虹蓉,在教育學生問題上,與學生及其家長發(fā)生沖突,當著兩名校領導的面,向?qū)W生及其親屬下跪。隨后,李虹蓉瘋了,住進了精神病醫(yī)院。(《華西都市報》2008年12月8日)
尊敬老師,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今天,老師被家長狀告、老師被學生打、老師被家長打、老師被家長罰跪道歉……諸如此類的報道卻時常見諸報端,不勝枚舉。這樣的事情,怎能不讓人震驚和心寒呢?老師沒有了尊嚴,不僅意味著師道沒有了依托,也意味著教師再也不敢教育自己的學生。于是我們看到,因為害怕遭遇學生報復,老師們再也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了;因為害怕承擔意外風險,再也沒有學校愿意組織學生春游、秋游了;因為害怕被家長、社會懷疑為色狼,老師們已經(jīng)被明令禁止和異性學生單獨相處了。面對著學生及其家長的恐嚇和侮辱,老師們顯得非常的軟弱和無助,這似乎也體現(xiàn)了一點教育的無能。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的這種情緒對立,儼然已經(jīng)成了一種敵對矛盾。這種敵對情緒的養(yǎng)成,恐怕絕非一日之寒。到底是因為升學教育弱化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還是教師自身形象不佳的原因或者是多種因素兼而有之呢?不管怎樣,一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竟然頻頻遭遇暴力威脅,確實已經(jīng)到了全社會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