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蓓
當前教學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已成為人們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所謂反思,是指人的一種心理活動,人的一種認識活動。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是指意識的內在活動的觀察,即“內省經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反思是指對思想本身進行反復思考。那么,教學工作中所說的“反思”是指什么呢?它應當是指學生學習時的一種思維活動,是對學習情況(知識、態(tài)度、方法等)的自我觀察和反復思考。
1 在反思內容的設計方面,應當依據小學數學教
學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內容作全面的、適當的考慮
作為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當然首先要考慮反思的內容。反思內容是反思的依據。反思內容設計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反思的效果。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怎樣來設計反思的內容呢?
比如在學習分數四則計算中,出現這樣一題:(3/25×1/6+3/7×3/25)×42。在自由演算幾分鐘后,教師讓學生匯報,結果發(fā)現幾種算法,主要有:1)按照題中運算順序計算,但計算過程復雜;2)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這時可以誘導學生反思,提出這樣一類問題:你對自己的算法滿意嗎?有沒有更好、更簡便的方法?這就迫使學生對自己原有的方法作進一步的思考,通過反思,學生會對原有的算法作如下改進:運用逆向聯想的方法去思考,原式=(1/6×42+3/7×42)×3/25。
教師還不能因此滿足,繼續(xù)提問:對剛才這些思考,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訴同學們?
生甲: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不容易計算錯誤,而且節(jié)省了時間。
生乙:我平時經常是一看到題目就立即去做,以為這樣最節(jié)省時間,從來不去想是否有更簡便的方法。
生丙:對于這類題目,先要觀察,想一想是否能運用轉化的方法進行簡算。
生丁:我認為不但做題前要想,而且做題后還要對方法進行總結,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學生會在這樣的反思過程中得到啟發(fā),相互交流后又有進一步感悟。這樣,他們就不僅僅做對了一道題,更重要的是嘗到一種反思后的“發(fā)現的體驗”“成功的體驗”。在這種發(fā)現中,不知不覺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本質,感悟到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力量。
2 反思活動的方式應當是根據實際,靈活多樣,講究實效
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說,他們是喜歡活潑生動、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的,他們對單一、刻板的活動缺乏興趣。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及小學數學的教材實際,采取靈活生動、多種多樣、學生喜歡的方式方法,要講求實效。筆者根據有關文章的論述,并結合個人的體會,綜合起來,認為大致有以下幾種。
1)從反思的主體說,有個體的和群體的2種。所謂個體的,是指反思者為單獨的個人;所謂群體的,是指反思者為群體(2個以上的個體構成)。
2)從反思活動的時間說,有課內的和課外的2種。課內的,是指課堂教學中進行反思活動,例如課堂上進行的對教材、教學內容以及學習知識、方法、態(tài)度等的個體或群體的反思活動;課外的,是指課后進行的對學習的反思活動,例如寫成長記錄、記數學學習日記等。
3)從反思的表達方式說,有口頭的和書面的??陬^答問和討論交流等都是口頭表達方式;寫成長記錄、記數學學習記錄等是書面表達方式。
4)從反思的范圍說,有大有小。小范圍的可以是針對一道題目的解答、一節(jié)課的學習之類;較大范圍的可以是針對一個單元、一學期的學習等。
小學數學學習中反思活動方式的豐富多樣,為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很好的反思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如何利用這些有益方式,組織好學生的反思活動,還需要教師作妥當安排,有效實施。在這方面,各人有各人的成功經驗和切身體會。不過依據實際,靈活多樣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應該是成功者的共同經驗。
3 組織學生進行反思活動,應當注意循序漸進
從小學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來說,由于小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3個階段的學習能力和經驗各有不同,教師就應當注意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進行反思活動。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經驗都比較缺乏,中年級則有所增加和豐富,高年級更有所增強和豐富。因此,在反思的內容和方式方面,應當有所區(qū)別,各有側重。
總之,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長此以往的培養(yǎng)和訓練,能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化、條理化,增強批判性、深刻性。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就會起點高、思路廣,對數學本質的理解才會由量的積累發(fā)展到質的飛躍,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康人格。這是一切教育的初衷,更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和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