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軍
摘要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能化抽象為具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既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應求實效不求時尚、求能力不求便利、求實用不求花哨、求交互不求播放、求共享不求獨用,要預見并減低不恰當?shù)脑O計帶來的負面效應,讓多媒體課件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實效;實用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能化抽象為具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抽象、深奧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縮短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既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多媒體課件在公開課、評優(yōu)課上的使用已成“規(guī)矩”,在平時的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但是許多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應用中的問題卻很多,比如背景畫面復雜,令人眼花繚亂;教師按錯一個按鈕就必須從頭再來;學生沒有按教師的意圖回答,課件卻依然按照事先準備的順序出現(xiàn);一個課件只能按照一種教學設計上課……
筆者結合平時制作及所見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提出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和運用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
一、求實效不求時尚
隨著多媒體設備進入教室,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越來越方便,但相關的課件相當匱乏,因此,各校投入許多人力、財力開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培訓,學習Authorware、Flash等功能比較強大的多媒體制作軟件,但真正掌握這些軟件,對許多一線教師來講并不輕松。筆者認為,一般的課件可以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來做。PowerPoint的操作極其簡便,系統(tǒng)提供的模板和各種提示讓使用者在幾分鐘之內就能開發(fā)出一個生動美觀的多媒體課件。對一般教師來講,之前都學過這一軟件的使用,學校只需搞幾次專題培訓,學習一些超鏈接、動畫效果設計等,教師就會掌握;對一些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內容,可請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較高的教師用功能強大的Authorware、Flash等軟件制作完成。
因此,筆者認為,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盡量選用大多數(shù)教師懂的軟件,這樣便于課件的推廣、普及,講求課件的實效性。
二、求能力不求便利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關鍵是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使學生原來難以覺察的東西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感覺能力范圍之內。這是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
當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數(shù)課件把教材內容直接搬上銀幕,充當了電子圖書的角色,把那些原本需要教師講解、學生思考的東西,甚至包括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都用計算機來呈現(xiàn)。這樣過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切抽象問題都形象化了,將會剝奪學生思維的權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注意符合啟發(fā)性原則,在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動腦動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求實用不求花哨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突破時控界限等優(yōu)點,所以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有益處。然而,目前許多課件過于花哨,為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烘托課堂的氛圍,一些教師絞盡腦汁地在課件中插入一些色彩鮮艷但與教學內容不相及的圖片、動畫,同時不斷改變文字或圖片的進入方式,而且還伴有聲音。表面上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由于繁多的圖片、聲音、視頻等令人目不暇接,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無法認真關注和深入思考課件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這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不少多媒體課件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都搬到多媒體課件上體現(xiàn),包括課本插圖、錄音、錄像、練習、板書、作業(yè)布置等。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是不能以計算機代替一切的,黑板板書、掛圖、學具等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輔助用品,在教學效果上它們具有難以摸殺的作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師,任何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包括目前最先進的多媒體課件)都只能對教學活動起輔助作用,不能主宰課堂,多媒體不等于獨媒體。許多專家、學者也曾提出,過多過濫的電子板書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講求課件的實用性,只要能完成教學任務,有時穿插幾幅圖片、一段動畫就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求交互不求播放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有些教師怕操作過程中失誤,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
成為“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課件的既定流程上來。這種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學,嚴重束縛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學習理論家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在一個設計好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環(huán)境里獲取信息的過程,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切實參與了各項學習活動時,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有很大提高,會隨時冒出一些精彩的思維火花。因此,在課件的制作時必須注意交互性。交互性包括教師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性(多媒體課件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師能靈活控制計算機的進程,能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反映情況來決定多媒體課件所呈現(xiàn)的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性(教師應充分應用啟發(fā)式教學,隨時觀察學生的理解和反饋情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時溝通,避免新的滿堂灌)。
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求共享不求獨用
有些課件的出發(fā)點不是為整體的教學服務,只是為了偶然上公開課的需要。有些教師在上公開課時,為了顯示其課件“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為此花很多的時間來制作課件。這樣的課件耗時多、效益低,難以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資源,無疑是智力與財力的雙重浪費,這與當前的課件設計本身的“交互性”不符。
作為一線教師,既要鉆研教材、查找資料,又要設計課件,往往會顧此失彼。所以,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善于利用共享資源,懂得合作、分工,并能根據(jù)各自的要求對資源加以組合,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重復的勞動,提高效率。所以應該開發(fā)一些交互式“課件碎片”的積件,積件制作的著眼點是教學內容的一個個知識點,即把教學內容的每一個個知識點制作為一個獨立的小課件。這樣,學科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積件庫調用自己所需的,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軟件,快速完成一堂課的課件制作。這需要教育技術、教育科研人員、各科教研員、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共同研究,分工協(xié)作,逐步建設一個科學、實用和高效的教學資源庫。
總之,一個優(yōu)秀的課件應該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設計時要突出、強化教學重點;要突破、解決教學難點;要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引發(fā)學習動機;要顯示過程、形成表象;不能讓教學為多媒體課件服務,圍著課件轉,淪為點擊鼠標的機器、課件的講解員,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讓多媒體課件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p>
參考文獻
[1]王治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及其軟件設計.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鐘玉琢.多媒體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教育局電教儀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