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摘要: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是指導整個科學發(fā)展時期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根據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應以發(fā)展的眼光,保持共青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的主觀能動性,即支持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和章程并根據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的民主參與、民主監(jiān)督作用;堅持統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保持共青團的先進性與群眾性相統一。
關鍵詞:科學發(fā)展觀;黨團關系;中國共產黨;共青團
中圖分類號:D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3—0048—02
一、以發(fā)展的眼光,保持共青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擔負著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茖W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隨著革命形勢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黨的指導思想是不,斷向前發(fā)展和日益完善的,因此,必須以發(fā)展的眼光保持共青團在政治上、組織上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共青團工作的根本保證,是共青團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共青團先進性的根本保證。
還在黨、團組織初創(chuàng)時期,黨、團組織的關系就非常密切,黨創(chuàng)建團、領導團、團協助黨的關系就已經得到基本確立。早在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發(fā)展青年團①作為黨的預備學校的問題,決定了吸收優(yōu)秀團員加入共產黨的辦法。但早期青年團與共產黨之間的關系并沒有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明確下來,事實上造成“黨團不分”。直到青年團“二大”,黨團關系才完全按照共產國際的規(guī)定確定了下來,即:青年團組織可在本組織內討論所有的政治和策略問題,可持有這樣或那樣的立場并在本國共產黨的隊伍中進行活動,但它必須要絕對服從本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綱領、策略和政策上的指示)和參加總的革命路線[1]。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根據新的形勢對黨團關系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吨袊伯a黨章程》第十章“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規(guī)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受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共青團的地方各級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同時受共青團上級組織領導?!薄包h的各級委員會要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注意團的干部的選拔和培訓。黨要堅決支持共青團根據廣大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生動活潑地、富于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工作,充分發(fā)揮團的突擊隊作用和聯系廣大青年的橋梁作用。”[2]同時《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總則”也規(guī)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3]。
二、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的主觀能動性
1.支持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和章程并根據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共青團放棄政治上的獨立性,決不等于取消其組織上的獨立性。在政治方面,共青團須完全服從共產黨的主張,在其它一切為青年利益而奮斗的方面,共青團應是一個獨立的團體,有完全自主權。在我們的國家里,全國人民的總體利益同廣大青年群體的具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總體利益同具體利益之間、這部分群眾同那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之間也有可能產生某些矛盾。廣大青年需要通過其組織表達和維護自己的具體利益,黨和政府也需要共青團經常反映廣大青年的意見和要求,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因此共青團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遵循黨的基本路線,圍繞黨在每個時期的中心任務進行工作。同時,黨組織應當支持共青團依照法律和其章程,執(zhí)行其上級組織的決議,獨立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支持共青團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維護其所代表的廣大青年的具體利益。這樣,共青團才能更好地體現其性質和特點,才能廣泛地吸引和團結廣大青年。
2.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的民主參與、民主監(jiān)督作用。共青團等群眾團體都是正式的群眾組織,它們作為社會的某個階層人群,某種性別人群和某個年齡段人群的團體,通過對于特定人群利益的維護和代表來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因而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系性和鮮明的利益代表性,它們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雖然它們不是權力機關,但它們卻擁有相當高的號召力、凝聚力、公信力,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共青團作為廣大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不僅要接受黨的領導,也要對黨實施監(jiān)督。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對黨團關系進行了新的定位,確立了共青團是執(zhí)政黨黨風監(jiān)督主體的地位。明確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各監(jiān)督主體的積極作用,提高監(jiān)督的整體效能”,“發(fā)揮共青團等人民團體的監(jiān)督作用,擴大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拓寬對施政行為的監(jiān)督渠道,增強涉及群眾切實利益的有關政策?!?[4]
共青團既是黨領導的組織,又是群眾組織,既帶有執(zhí)政黨的政治基因,又帶有人民群眾的政治血緣,這種特殊的地位使得它既非執(zhí)政黨完全意義上的外部力量,也非執(zhí)政黨完全意義上的內部力量,準確地說它是執(zhí)政黨的外部力量與內部力量的接合部的力量,這種接合部的地位使得共青團對于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具有外部監(jiān)督和內部監(jiān)督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目前整個監(jiān)督機制還不十分完備的情況下,它既可以摒棄內部監(jiān)督難以避免的局限,也可以摒棄外部監(jiān)督易于出現的偏頗。并且這種監(jiān)督是與接受和擁護黨的領導相統一的,這種監(jiān)督可以大大增強群眾監(jiān)督的有序性和理性化,鞏固執(zhí)政黨的群眾基礎,形成一種新的政治生活環(huán)境。
三、堅持統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保持共青團的先進性與群眾性相統一
共青團是一個集先進性與群眾性于一身的特殊的群眾組織。這是共青團區(qū)別于其他群眾組織的顯著特點。根據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要保持共青團的先進性與群眾性相統一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與獨立開展工作相統一,堅持對黨負責與對青年負責相統一。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與黨有著特殊的政治關系。其地位和它所肩負的政治使命決定了其必須受黨的絕對領導。堅持黨對共青團的絕對領導,是共青團的光榮傳統,是共青團工作的靈魂,也是共青團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各項事業(y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建設時期,乃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每當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都是黨為共青團指明方向,確定任務,領導共青團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壯大,并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立下不朽的功績。歷史充分證明,共青團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薪火相傳,興旺發(fā)達;離開了黨的領導,共青團就會迷失方向,遭受失敗。在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的原則下,共青團還必須獨立開展工作,這也是黨對共青團工作的根本要求。毛澤東同志在《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一文中指出,“青年團要配合黨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當中,要有自己的獨立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盵5]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和獨立開展工作的統一,才能爭取廣大青年群眾,才能鞏固黨的青年群眾的基礎。不僅如此,共青團只有獨立開展工作才能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推動團的整個工作向前發(fā)展。
共青團在正確處理好黨團關系的同時,還必須正確處理好與青年的關系。即共青團既要緊密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又要照顧青年的特點,始終堅持對黨負責與對青年負責的統一。事實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與照顧青年特點開展獨立工作,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正確處理與黨的關系和正確處理與青年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青年工作是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年負責就是對黨負責,對黨負責的實質就是對青年負責,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任何把兩者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說法都是錯誤的。共青團組織只有堅持對黨負責與對青年負責的統一,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既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廣泛傾聽青年的呼聲,及時把握青年的思想動態(tài),反映青年的合理要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幫助青年解決成長成才中的實際困難,才能堅持共青團先進性與群眾性的統一,才能始終保持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
注釋:
①1920年8月,上海首先發(fā)起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廣州、長沙等地區(qū)相繼成立。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1925年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為了團結廣大青年參加抗日,決定改組共青團,使它成為廣泛的、群眾性的青年抗日救國組織,先后出現如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青年救國會、青年抗日先鋒隊等團體。1949年正式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5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
參考文獻:
[1]鄭光.中國青年運動六十年[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89.龍潤忠.“黨建帶團建”與黨團關系[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4).
[2]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章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18/content_633225_11.htm,2007-10-21.
[3]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EB/OL].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06/16/content_15820015.htm,2008-06-13.
[4]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
綱要[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179/41181/
3123853.html. 2005-01-03/200-01-17.
[5]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5.
(責任編輯/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