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華
電影《狂蟒之災Ⅲ》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在歐洲鄉(xiāng)間的秘密研究室里,一位頂尖的科學家正對兩只巨蟒進行實驗測試,當資助者企圖干預實驗時,饑餓的蟒蛇逃出了研究室。這種巨蟒是繁殖能力極強并且極度致命的生物。它們潛入城市下水道,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并對整座城市構成威脅,讓每個人都陷入了恐慌。如果不及時把它們“捉拿歸案”,災難將有可能危及所有人類,后果不堪設想……
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只在電影里發(fā)生?,F實中,動物從實驗室里“出逃”的例子并不少見,它們一次次地上演著動物版的“越獄”。
熱衷于生物反恐研究的美國人曾經犯下一個“令人震驚”的錯誤。新澤西醫(yī)學與牙科大學的研究院在實驗過程中,居然莫明其妙地“弄丟”了三只實驗用的老鼠。為了平息公眾的憤怒,有人說是之前統計有誤。這樣的謊言被揭穿后,研究院負責人只好承認,三只老鼠是自己逃跑的。如果只是三只普通的老鼠,丟了也就丟了,再找三只來就是。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三只老鼠都感染了黑死病細菌,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將會轉化成肺鼠疫,這種病可在人群之間傳染。雖然最壞的結果后來并未出現,但當時還是讓美國當局捏了一把汗。
1983年,在日本的伊豆群島上發(fā)生過一件怪事。這年3月,幾乎就是在一夜之間,島上突然出現了幾百萬只拳頭大小的癩蛤蟆。作為一個地震頻發(fā)的國家,有人猜測這種異?,F象會不會是地震的前兆?結果,地震并沒有像人們所擔心的那樣緊隨而至,倒是癩蛤蟆本身把他們折騰得夠嗆。成千上萬的癩蛤蟆像是要對人類發(fā)起一次毀滅性的進攻。它們占據了街道,覆蓋了環(huán)島公路,導致交通長時間處于癱瘓狀態(tài)。不僅如此,它們還對菜地進行地毯式 “掃蕩”,群集之處,作物無一幸存。更可恨的是,到了晚上它們會齊聲高唱,巨大的噪音讓人根本就沒辦法睡覺。
伊豆群島上原來并不太能見到癩蛤蟆的身影,這群不速之客難道是從天而降的不成?事情的真相當然不是神話。最后追根究底,原來問題出在幾所學校的實驗室。那些學校為了教授解剖學,從外地購入了一批癩蛤蟆,由于保管不嚴,致使部分“實驗對象”逃了出去。雖然只是零星散客,但癩蛤蟆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大了,再加上這種癩蛤蟆可以從體內排出一種黏性毒液,這讓它們在當地幾乎就遇不上敵人,一兩年時間就迅速發(fā)展到數百萬規(guī)模毫不奇怪。
癩蛤蟆在伊豆群島“反客為主”,還只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短暫的煩惱,通過各種手段把它們控制在一定數量之內后,煩惱也就過去了??扇绻皇前]蛤蟆,而是另外一種可以輕易取人性命的動物,后果又會怎樣呢?電影里的巨蟒自不必多說,就算是幾只小小的蜂,也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動物的“越獄史”上,“殺人蜂事件”可能是至今最令人觸目驚心的。
地球上原本是不存在殺人蜂這個品種的。在殺人蜂之前,攻擊性最強的是非洲蜜蜂。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非洲蜜蜂養(yǎng)成了狂暴的脾氣,并進化出了很強的毒性。它們的優(yōu)點是十分勤勞。1956年,巴西圣保羅大學引進了35只非洲蜜蜂,準備讓它們跟在美洲大陸上有些水土不服的歐洲蜜蜂雜交,以此來提高產蜜量。誰知事與愿違,雜交出來的新品種蜜蜂非但不能增加產蜜量,性格卻比非洲蜜蜂更為暴躁,攻擊性也更強,整個一個“好斗分子”。
既然是實驗,就總有成功和失敗,因此對圣保羅大學的做法也沒什么好指責的。然而,接下來的一次意外事故,卻讓人們對此多了看法。1957年,25只蜜蜂逃離了實驗室,中間既有雜交品種,也有遠道而來的非洲蜜蜂。它們進入附近的森林,與當地的歐洲蜜蜂自然交配。至于它們的后代的厲害,是在實驗室里就已經被證明的。它們生性多疑,易受驚擾,常常都是人還在離得很遠的時候就開始攻擊它所認為的“入侵者”,而且每次都會窮追不舍,幾個小時下來仍舊不肯罷休。更讓人猝不及防的是,這種雜交蜂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以幾何級數的速度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家族。
據估計,現在生活在美洲的殺人蜂總數已超過10億只,而被它們“殺死”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直到現在,人們依然沒有辦法消滅它們。好的消息是,科學家發(fā)現來自南非的一種蜜蜂跟殺人蜂雜交生出來的后代性格會變得溫和一些。這或許能夠為拿殺人蜂沒辦法的人類提供一條退而求其次的新道路——改造殺人蜂。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