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紅
[摘 要]: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行為中針對閱讀對象(即文本)所表現(xiàn)的一種行為特征。它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起來的。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還要設計合理的閱讀目標,并及時指導學生寫閱讀筆記。以達到“不待人教,自能讀書”(葉圣陶語)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習慣 閱讀目標 閱讀筆記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關系到學生的讀書質量,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
一、要培養(yǎng)學生好的預習閱讀習慣
速讀課文直至熟讀課文,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我認為,讀一遍文章,比讀十遍提示有好處。
子曰:“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痹趯W生還沒有閱讀課文,還不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還沒有形成自己對作品的態(tài)度觀點和看法,即還沒有進入憤悱之境的時候,為什么要急著啟發(fā)他呢?或者說,尚未迷途,何需指津!
習慣經(jīng)反復訓練可以成為天性中的一部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yǎng)查閱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難以認識、理解的字、詞、句及時查閱工具書,直到弄明白為止。有輔助資料盡量參照、查閱,以加強理解。
2.培養(yǎng)下批注的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討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劃出來,以便過后再思考。同時,要求學生對領悟之處也作下特定的標識,以備忘卻,必要時還可用幾個簡單的字進行旁注。
3.培養(yǎng)做讀書卡片的習慣。將文章的內(nèi)容濃縮在小小的卡片上,將書讀薄;將優(yōu)美的語句或新了解的知識摘抄下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4.培養(yǎng)思考質疑的習慣?!皩W者先要會疑”(程頤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語)。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從而提出新的問題并盡力去解答。
5.培養(yǎng)與他人交流閱讀心得的習慣?!芭c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交流心得可以領悟整體、體味局部,并充分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6.培養(yǎng)速讀習慣。即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不動唇、不指讀 (每分鐘500字左右)。
學生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絕非一日之功。習慣要靠培養(yǎng)和訓練,才能知其要領,明其方法。教師必須注意科學地把握訓練的環(huán)節(jié),解決如何把零散的內(nèi)容實行有效的組合,使之成為一個
嚴密的整體,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網(wǎng)絡。
二、在學生自讀時,教師要做好四個方面的事
1.和學生一道讀書,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不要忽視自我的存在,從自己的人文視野、生活閱歷、性格習慣、心理狀態(tài)、興趣愛好出發(fā),有所思考地讀、有所聯(lián)系的讀;或主旨、或題材、或手法、或語言,或讀有所啟發(fā)、或讀有所頓悟、或讀有所聯(lián)想、或讀有所疑惑,進而再讀、思考、探究、實踐。
2.采取個別點撥的策略,除學生自學中極個別的普遍問題外,一般采取誰有問題對誰輔導的個別方式。這樣一來,教師就能真正發(fā)揮因材施教的作用,又能避免因教師統(tǒng)一講解,而對學生個體的自學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筆錄靈感的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思考情況記錄在案,能防止遺忘,保存思維軌跡,以便進一步的去拓寬、加深、完善、提高、創(chuàng)新。
4.通過巡視等方式了解、督促全班學生向著既定目標認真自學,了解每個學生自學的情況,督促極個別的、心不在焉的學生,對那些過于偏離方向的學習行為予以提醒、約束和引導。
三、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過程與方法卻不能千篇一律
因為學生的閱讀,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行為。那么,如何找到規(guī)律與個性的結合點,應該是我們建立閱讀規(guī)范的突破口。略讀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走馬觀花,讀而無獲”。針對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設計了這樣一種閱讀筆記。把閱讀要求作為一個底線拉出來,使閱讀目標具體化,適合學生操作;同時,為了照顧到學生的閱讀個性,在使用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幾點提示:
1.在速讀的基礎上完成。每天用20分鐘左右,讀一篇精美文章并做筆記。
2.筆記里的內(nèi)容不必每點都寫,可以放棄2點~3點;
3.每周設一節(jié)閱讀討論課(自習課),大家交流閱讀體會,朗讀佳作名篇,互相分享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我設計的閱讀筆記模式如下:
文章題目;整體感受;疑難點;興趣點;拓展思考;佳詞美句;結構脈絡(特別針對議論文)。
建立閱讀規(guī)范,等于為學生搭建一個“腳手架”。把閱讀分解為“讀什么”和“怎樣讀”兩個問題,“讀什么”主要就文章的內(nèi)容而言,包括對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對藝術形式與風格的領略和鑒賞。下面,又設計4個“點”(興趣點、聯(lián)想點、信息點、質疑點)予以支撐,使學生對內(nèi)容有所把握又不落窠臼;“怎樣讀”主要就讀書方法而言,我們力圖引導學生“讀進去”,還要“讀出來”,以“趣”導入,以“法”約束,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最后,進入獨立閱讀的自由狀態(tài)。對學生來說,這中間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然而卻是必需的規(guī)范過程,即養(yǎng)成“不動筆不讀書,不思考不讀書”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生就會從中受益,他們帶著明確的目的和愉快的心態(tài)進入閱讀,閱讀中有緊迫感但沒有被動感,閱讀之后把自己思考的過程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來,就形成了一套簡便易行、實用有效的閱讀筆記。
學生在讀好課本的前提下,我推薦讀《語文報》《讀者》《智慧背囊》《時文選粹》《精美散文》《上帝的笑》等書報。這樣,學生將讀過的內(nèi)容寫到讀書筆記上,并寫出自己的體會及評價,老師定期檢查、督促,讓學生讀有所獲,學有所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
四、小結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能作文”、“自能讀書”。語文學習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閱讀也應該伴隨人的一生。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忽視了閱讀教學,就會使學生的寫作成了無源之水。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積極主動地練好精讀、略讀、快讀的基本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的學習就會“源深而流遠,根固而木長”,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從冗雜走向簡約——我理想的閱讀教學.
[2]語文教學心理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探究式學習:18條原則.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
[4]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