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中難見合影照 民調也略輸蔡英文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春明
本報特約記者 林 海
曾幾何時,馬英九被視為藍營“搶險救災”的“政治神主牌”,經常出現在國民黨面臨的政治險局中且屢試不爽,幾乎讓“馬到成功”成為島內政壇的神話。不過,在經歷了一年半的執(zhí)政之后,馬英九的政治光環(huán)逐漸褪色,不僅在與綠營共主的“對決”中處于下風,甚至在黨內也出現“過馬先鋒”。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在感嘆馬英九“走下神壇”之際,也為一時難以推出能夠“替馬走將”人物的國民黨“暗暗捏了一把汗”。
據臺灣《中國時報》16日報道,隨著年底縣市長選舉臨近,島內民意機構近期密集就各種議題進行民調。中時民調中心最新民調顯示,對于朝野兩大政黨的表現,37%的受訪者對國民黨的表現感到滿意,不滿國民黨的人有46%。相對的,滿意民進黨表現的民眾有22%,但有56%的人覺得民進黨表現讓人失望。兩相比較,滿意國民黨的民眾比滿意民進黨的高出15個百分點。盡管島內民眾對國民黨的評價優(yōu)于民進黨,但具體到黨主席,則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逆轉”,馬英九的表現受到33%的民眾肯定,而相比之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意外獲得35%的支持度。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還發(fā)現,泛綠民眾中高達63%不滿馬英九的表現,僅9%感到滿意,而泛藍民眾卻有29%滿意蔡英文的表現,49%感到不滿,加上中立民眾滿意蔡英文的也比不滿的略多,因此蔡英文滿意度略勝馬英九,最主要的原因竟是獲得部分泛藍與中立民眾的青睞。
幾乎是為《中國時報》的民調作出“詮釋”,曾經引領風潮的“馬英九現象”在這次的地方選舉里也迅速退燒。據臺灣《聯合晚報》15日報道,幾年前的選舉中,馬英九的人氣最盛,各類候選人都忙著推出與馬合影的大廣告牌,似乎只要與馬沾上邊,候選人就肯定沒有問題,馬英九因此被視為“票房保證”。但在此次選舉中,除了在花蓮縣與新竹縣兩個藍軍嚴重分裂的選區(qū),候選人為了“爭正統”,還將印有馬英九畫像的廣告牌拿出來“聊備一格”外,從南到北幾乎已不見馬英九與藍營候選人合影的廣告牌。就連在藍營大票倉桃園縣,由馬英九力保而出戰(zhàn)縣長的吳志揚也未主打馬英九牌。而被開除黨籍自行參選縣長的張碧琴,倒是大張旗鼓地把和馬英九的合影豎立在省道湖口段上。相比之下,一度被爆與黑道大佬出游而備受爭議的現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卻意外成為藍營候選人的最愛,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吳敦義與候選人合影的廣告牌。僅在南投縣候選人中,就有9人掛上和吳敦義的合照,堪稱歷年來在同一選區(qū)內最搶手的“行政院長”。對此,有藍營候選人表示,馬英九執(zhí)政一年多,從“八八水災”救災不力,到最近的美國帶骨牛肉進口爭議,馬英九的魅力完全消失了。路口大廣告牌開銷很大,如果用與政治明星的合照,“只會找沒有爭議的”,以免激怒選民。
對于“馬英九現象”迅速退燒,《中國時報》的評論認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由于很少被綠營人士視為將來的共主,加上還有昔日的“四大天王”與陳菊經常拋頭露面,使得蔡英文很少成為輿論攻擊的焦點。相比之下,馬英九由于黨政一把抓,被迫沖鋒在第一線,面對各種輿論風暴,很難不受到傷害。因此馬英九在短短一年半的執(zhí)政后迅速走下神壇,其實也還符合民主政治的常態(tài)。民進黨籍嘉義縣長陳明文稱,馬英九上臺后立即向地方派系開刀,但是解決派系要靠“實力”,不是靠“聲望”,馬英九雖有七百多萬票“聲望”,但他不具“實力”與處理派系的“能力”,馬英九在地方政治生態(tài)中持續(xù)走低恐怕與此有相當關系。每個政治人物都想改革,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代價不是馬英九能夠承受的”。
不過,臺灣“行政院”的另外一項民調則顯示,馬當局執(zhí)政即將屆滿一年半,馬英九目前施政滿意度為39%,對他表現不滿的人為42%。若與10月27日美國牛肉進口事件爆發(fā)后的33%的滿意度相比,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上揚了6個百分點,早先對他不滿意的民眾比例為46%,如今相對減少4個百分點。臺灣《聯合報》的讀者評論認為,所謂公道自在人心,馬英九現在需要的是用時間去爭取理解和支持,希望此次縣市長選舉能夠給馬英九足夠的時間證明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