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昕 張晉良
[摘 要]:“四疑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樂學、勤學,在學習中探究,在協(xié)作中不斷發(fā)展。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通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四疑教學法” 合作學習 學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边€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工作要求,結合優(yōu)秀教師的工作經驗,筆者嘗試用“四疑教學法”來進行語文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筆者以《林黛玉進賈府》的實際教學為例,對“四疑教學法”具體闡釋。
一、自學生疑
老師要為學生自學創(chuàng)造條件,《紅樓夢》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和賈府中復雜的構造往往會影響學生的自我閱讀。教師要事先將人物關系圖和賈府構造圖出示給大家,便于學生開展自學。老師還要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并設計好自學題目,然后讓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展開自學,完成自學思考題。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不懂的地方,要特別勾畫出來,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下來,留待下一步解決。我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明清小說的發(fā)展,了解曹雪芹與《紅樓夢》。
2.學習鑒賞人物出場的精心安排及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
3.品味小說中的語言,鑒賞小說中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4.學習和領會小說的現實意義,認識小說借寫寶黛愛情悲劇來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封建制度的沒落的深刻主題。
我設計的自學題目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劃出小說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體會作用。
4.明確小說中人物的關系和在賈府中的地位。
5.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的出場,有何不同?
6.小說中通過什么手段刻畫人物形象?初步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把這些問題交代清楚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學。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點撥,尤其要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開展自學。
二、協(xié)作解疑
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前后左右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協(xié)作解疑。針對學生在自學階段遇到的問題,小組內同學共同探討,充分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大膽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加深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比如,有一個問題:“林黛玉剛到賈府,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梢哉f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一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個別思考,不容易完成,小組討論,就容易多了。一是賈母初見黛玉一把摟入懷中,黛玉一時沒來得及行禮,過后她還是補上了。 二是當賈母稱王熙鳳時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結果黛玉還是以嫂呼之。三是在王夫人處,黛玉不敢隨便坐。四是黛玉在家時,飯后原不吃茶,到了賈府卻跟著漱口,跟著吃茶。五是賈母問她念書情況時,她回答“只剛念了《四書》”。寶玉問時她卻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前后不同說明她的處處小心。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幾個小組的討論,并注意收集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把這些問題進行歸類、整合。
三、討論辯疑
學生經過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對課文內容已經比較熟悉,對老師布置的問題基本上有了答案,剩下的都是一些課文的難點問題,已經具備了在班級內討論辯疑的條件。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和自學題目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比如,在人物的出場的描寫上,引導學生明確:對王熙鳳、賈寶玉詳寫,對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和賈氏三姐妹則略寫;對賈母、王熙鳳等出場是實寫,對賈政、賈赦等未出場的人物則虛寫,對賈寶玉、王熙鳳是單獨寫,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體介紹。這樣描寫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眾多人物中突出描寫的重點。先后適宜,詳略具體,虛實兼?zhèn)?。再比?分析體會《西江月》二詞,到底是在褒獎寶玉還是在貶低寶玉?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爭辯。有的學生說:對寶玉的明貶實褒。他認為,前一首寫出了寶玉蔑視仕途經濟和封建世俗的性格。后一首寫出了寶玉對封建制度的危害,突出他的叛逆精神。反對的同學說:“賈寶玉確實如詞中所寫,是一個不務正業(yè)的混世魔王。并且列舉出寶玉的諸多缺點:不認真讀書、不思進取、寄生蟲一個、見一個愛一個、放任晴雯撕扇,不珍惜勞動成果、輕薄金釧,導致金釧投井,同薛蟠等人吃吃喝喝,沆瀣一氣。通過課堂討論和爭辯,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點撥釋疑
學生在交流中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錯誤,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糾偏,答疑解惑。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另一方面,也要通過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交流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比如,許多教材上都說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掌管了賈府的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統(tǒng)治者。但是,有的同學卻認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證明了她的熱情,仆人們“斂聲屏氣,恭肅嚴整”證明了她的威嚴,討賈母歡心證明了她的乖巧,外貌描寫說明了她的美貌,回王夫人的話證明了她的管理才能和語言技巧。這樣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強人卻歷來被指責,這是不客觀的。這位同學還說,“我非常崇拜王熙鳳”。教師對這樣的學生不能一概否定,不能簡單的說“你的理解不對”這樣的話。要首先肯定學生的獨特見解??隙ㄍ跷貘P身上的優(yōu)點,比如,口齒伶俐,聰明機智,精明強干,隨機應變。但是,同時要指出王熙鳳見到黛玉的言談舉止表現她的感情的變化,反映她的內心世界。
先是恭維。因為黛玉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兒,不惜恭維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繼而拭淚。提到黛玉母親,想到賈母定會為女兒去世而掉淚,搶先“以巾拭淚”。
轉悲為喜。因為她見賈母笑了,便匆忙完成這個感情的轉變。
可見,她的感情有虛假的成分,她的表現主要是表演,討好于賈母才是真正的目的。
以上是筆者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具體的操作方法?!八囊山虒W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樂學、勤學,在學習中探究,在協(xié)作中不斷發(fā)展。希望各位同仁能夠積極投身語文教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祖國培養(yǎng)出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