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艷華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的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guī)定,它揭示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fā)展動力,體現(xiàn)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發(fā)展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一、何謂社會思潮?顧名思義就是指社會上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潮流,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綜合表現(xiàn)形式,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思想傾向,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氣候的“晴雨表”。必須及時了解思想理論領域的各種傾向性問題,認真分析各類社會思潮的本質特征、主要內容、表現(xiàn)形式、現(xiàn)實影響、形成根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引導其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向著積極的方面發(fā)展。由于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而導致的各種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凸顯出來。社會思潮也隨之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就其特點來說,存在著多樣性、利益性、自由性、開發(fā)性四種特點。當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正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灰暗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頹廢的濁流,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用偽裝成個人自由、民主權利等形式出現(xiàn),卻與社會主義主旋律背道而馳,企圖爭奪話語權,也蒙蔽了相當一部分人們的思想意識。社會思潮就其根源來說,是和社會利益緊密相連的,因此利益性也是社會思潮一個很重要的特點??萍嫉母叨劝l(fā)展,網絡與信息系統(tǒng)將人們的精神生活擴展到一個從未有過的自由時期,每種思想都隨著網絡無限擴展,互聯(lián)網將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帶入到一個高速、快捷、充分而多樣的新世界,自由隨性。我國改革開放30年,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對外交流的增多,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價值觀等也一并進入,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西方的主流利用經濟和科技優(yōu)勢推行文化霸權,競相文化輸出和思想價值觀的滲透,從未放棄對我國實施西化以及分化的政治圖謀,因此,開放的思潮帶來的并不全是金子。
二、人生在世,行為規(guī)范要受其人生思想和價值觀影響,相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也要有其相對應的價值觀,它就像是靈魂,要有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系。在這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維系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guī)定,它揭示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fā)展動力,體現(xiàn)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發(fā)展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當前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它向世人展現(xiàn)了我們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幟,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滿足了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共同構成辯證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念是框架與實質、結構與要素、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一)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它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勃勃生機。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開放29年來,社會主義制度又在除弊創(chuàng)新中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加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共同理想的信念。
(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它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構成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精神品格,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xiàn)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xiàn)事業(yè)發(fā)展、社會和諧的目標和追求,既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需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導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需要確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
四、怎樣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與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有機地相結合呢?我認為可以從三點做起:
(一)在思想工作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歷史經驗表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更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這是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先進性建設的一項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也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所必須把握的最重要的著力點。要堅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整合和引領多樣性的思想文化,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弘揚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在尊重多樣化的思想文化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包容多樣的思想文化現(xiàn)實中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從而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二)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就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鞏固和擴大群眾基礎。抓住民生問題,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入手,是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的根本。為此,我們既要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從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fā),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現(xiàn)實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具體利益服從根本利益;又要立足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和實際情況,全面地、辯證地分析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下的利益問題。只有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三)要把當代青年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力軍。青年人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生力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力軍。這是當代青年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新一代的時代要求,也是當代青年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肩負的歷史責任。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是直接關系到我們培養(yǎng)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即提升國家民族文化的軟實力的著力點。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政治進步和營造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都需要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而核心價值體系是軟實力構成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實際上,中國的崛起不僅在于硬實力,而且需要軟實力的崛起。軟實力既表現(xiàn)在政治制度層面,更滲透在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之中。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fā)展大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軟實力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價值觀問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道德目標、共同的是非觀念、共同的文明準則等等,構成了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這種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形成、傳承等,都需要文化力的創(chuàng)造、文化力的蓄養(yǎng)、文化力的環(huán)境。硬實力可以看作是物對物的比拼,軟實力可以看作是人對人的較量。認清楚這個問題,就會對于我們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意義有著更加清醒而深入的認識。
總之,在這場艱苦卓絕斗爭中所張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華民族所展現(xiàn)的動人風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輿論和人民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人民獨有的精神財富。它扎根在我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體現(xiàn)了我們黨、政府和軍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里,成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光輝指引,歸功為我國社會制度的無比優(yōu)越性。作為一名中國人,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