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亨
摘要:黃遵憲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家、詩人,也同樣是出類拔萃的政治家、思想家。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他擔任湖南按察使、參與主持湖南新政之際。他首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警察制度、在組織時務學堂、南學會中功不可沒,而在鼓勵實業(yè)、扶持民族資本的發(fā)展上,亦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湖南在新政年間,“民智驟開,士氣大昌”,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關鍵詞:黃遵憲;湖南;新政;歷史地位
中圖分類號:G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5X(2009)03—0060—04
寫畢《客家文化史》中關于“客家與戊戌變法”一章,意猶未盡,覺得有必要將黃遵憲在湖南新政中發(fā)揮的作用梳理出來。既往戊戌變法的研究中,鮮有專門黃遵憲的論述,當彌補這一遺憾。
從戊戌變法而言,黃遵憲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三個層面,首先是輿論上的準備,除開康梁鼓吹變法外,黃遵憲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家,不說其外交活動,僅就其所撰寫的40卷50余萬字的巨著《日本國志》而言,在主張學習日本、變法自強上亦為這輿論準備作出了重大貢獻。1894年之際駐法公使薛福成對該書大加推崇,并在代作的序中稱其為百年來少有的“奇書”。該書正好出版在戊戌變法的前夕1895年,成為維新派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所以,我在“客家與戊戌變法”中強調(diào),在變法的前夜,客家人已積極參與了。
第二個層面,當是在北京發(fā)生的“百日維新”,主角自然是康有為、梁啟超,先鋒乃至為此殉難者,則是譚嗣同等在菜市口喋血的六君子。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則是四川的客家人,在清代由福建武平遷到四川富順縣的,武平是閩粵贛“客家大本營”中的一個客家縣。所以說,在戊戌變法的最高層面上,客家人亦不曾缺席。本來,黃遵憲也要加入這一行的,因為翰林院待讀學士徐致靖在給光緒皇帝保舉“通達時務人才”時,把黃遵憲與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張元濟等五人一并寫進奏折里,并稱黃遵憲“于各國政治之本原,無不窮究,器識遠大,辦事精細”并為光緒皇帝任命為三品京堂出使日本,上京奉旨時,病倒在上海,未能再北上,否則,百日維新終結(jié),菜市口上的“六君子”則會成為“七君子”了。只是由于各國使館的干預,他才未被殺,但慈禧太后已密令其爪牙蔡鈞搜查了他的家,而且把他也關了兩天,只是懾于各方壓力,才把他“放歸”回鄉(xiāng)。
第三個層面,則是戊戌變法在基層的呼應,當時,全國僅有湖南一省搞得風生水起,努力推行新政,走在了變法的前列成為戊戌變法的“熱身”。湖南新政,在光緒皇帝心中是頗有分量并寄予厚望的,當湖南巡撫、江西修水的客家人陳寶箴“被人脅制”,不得不應付頑固派的攻擊時,光緒皇帝還諭飭他“堅持定見,實力舉行,慎勿為浮言所動,稍涉游移”可以說,正是幾位客家人,把湖南新政辦得有聲有色,其中身體力行者,當推時任湖南按察使的黃遵憲。在他奉旨北上時,南學會一主講皮錫瑞被迫離開,寫信給他,稱“公去后無人護法,中丞不能常至,講學一事,未知能否復行?!?/p>
從這信中可以看出,黃遵憲在其中舉足輕重。
因此,在涉及三大層面所發(fā)揮的歷史作用中,黃遵憲在湖南新政中所建立起來的功績,是最重要的。如果說陳寶箴是湖南新政中的主將,那么,黃遵憲則是湖南新政的靈魂。少了這一部分,不足以體現(xiàn)這位歷史偉人在思想上、政治上豐姿。過去,關于黃遵憲的評價,一般只停留在外交與文學上,而最足以表現(xiàn)他歷史人格、敢作敢為、銳意革新的湖南新政,每每被忽略或者輕描淡寫帶過一筆,這顯然是不公正的,有失偏頗。有了湖南新政,黃遵憲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著名詩人,而且是出類拔萃的思想家、政治家,這方是對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全面、中肯的評價。
二
從我們所占有的歷史資料來看,黃遵憲的歷史功績最為突出的一項,是在中國首創(chuàng)警察制度。他為了整頓湖南治安,清理刑獄,特設置了保衛(wèi)局,以“去民害,衛(wèi)民生、檢非違,索罪犯”,并親擬《保衛(wèi)局章程》40余款。雖然這個保衛(wèi)局只存在三個月,可在中國警察史上,已是不朽的開篇了。后來,直到20世紀,天津才有類似的制度建立,但已比湖南晚了很多年。
創(chuàng)立與主持時務學堂,也是黃遵憲在湖南新政中最突出的一項。雖然創(chuàng)立者并非他一人,但力薦梁啟超、李維格分任中、西學總教習,則是他所為,從而確定了這一時務學堂銳意變法的政治方向,功不可沒。
而組織“南學會”,使之不僅作為一個救亡御侮的政治組織,甚至帶有地方議會性質(zhì),當是萬馬齊暗的封建王朝里驚世駭俗之舉。
還有出版《湘學新報》、《湘報》令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黃遵憲是下了大力氣的。與此同時,籌辦新式水陸交通,建設湘粵鐵路,設立武備學堂、訓練民團、開礦……等等,引入西方的先進制度,扶持民族資本的發(fā)展,這也是與黃遵憲分不開的。
保衛(wèi)局與課吏館,均是湖南新政中政治方面的重大舉措。由于黃遵憲擔任外交使節(jié)多年,對西方的先進制度有較深入的了解。其時,中國沿襲千年的保甲制度已經(jīng)不適應時代的需要,維持不了社會的安定局面,黃遵憲創(chuàng)立保衛(wèi)局,自是仿效西方的近代警察制度,為了避免反彈,他們來了個“托古改制”稱“今西國有警察部,無不與《周官》暗合”。以暗渡陳倉。黃遵憲擬訂的《保衛(wèi)局章程》發(fā)在《湘報》七號亦稱“亦在官民合辦,使諸紳議事,而官為行事”,章程中確認:“設議事紳商十人,一切章程由議員議定,稟請撫憲核準,交局中執(zhí)行。其撫憲批駁不行者,應由議員再議,或撫憲擬辦之事,亦交議員議定稟行?!?/p>
該保衛(wèi)局在長沙府城中設總局,城中、東南、西北及城外設分局。另附設遷善所,收容失業(yè)者與犯人。其職責是,逮捕殺人放火、斗毆盜竊、奸淫拐騙及其他破壞活動的罪犯;監(jiān)視無固定職業(yè)、行跡可疑的人;維持社會治安,消除聚眾喧雜之事,注意衛(wèi)生、交通等。陳寶箴、黃遵憲稱保衛(wèi)局“為凡百新政之根柢”可見重視之程度。
保衛(wèi)局設立后,“各局員紳倍極謹慎,日夜嚴飭巡丁,校巡街市,城中無賴痞突,漸皆消跡”當日的評估,應是中肯的。
與西方警察制度不同的是,保衛(wèi)局是官方所倡導,“商為之助”,這與中國的國情有關,旨在保護剛剛興起的民商工商業(yè),所以“凡開辦數(shù)月,商民咸便之?!绷簡⒊凇段煨缯冇洝分姓J為“各國民政之起,大率由民與官爭權,民出死力以爭之,官出死力以壓之。若湖南之事勢,則全與此相反”。譚嗣同在《記官紳集議保衛(wèi)局事》中則說“參以紳權”是“一切政事之起點,而治地方之大權?!?/p>
湖南保衛(wèi)局于1898年7月27日(六月初九)正式開辦,至百日維新后停辦,維持了約三個月,卻揭開了中國近代警察制度的第一頁,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
直到1902年5月,袁世凱才又在保定設立了類似的警務總局。1905年,八國聯(lián)軍在交還天津的條件下,提出天津周圍20公里不得駐扎中國軍隊,袁世凱玩了個花招,軍隊不行,警察總可以吧,社會治安無論
如何還得維持,于是,化軍隊為警察,最后終于以“巡警”之名,派了3000警務人員,進駐了天津。這當是中國警察制度創(chuàng)立過程中的一段奇事。
當年10月8日,亦已又祭起“新政”的慈禧太后,終于下令設立“巡警部”。這樣,中國的警察制度就這么沿襲了下來。
湖南新政另一政治舉措,是設立了課吏館。陳寶箴當時指示黃遵憲“課吏館之設,欲使候補各員講求居官事理,研習吏治刑名諸書,而考其所得之淺深,用力之勤惰,第其等差,酌給獎資寓津貼于策勵之中,其才識高下亦因之可見。”陳寶箴旨在“整頓吏治”,當時罷黜了好幾個貪官昏吏。他責成黃遵憲總理“課吏館”之事,黃遵憲也以“時事當需才之秋,朝廷已深知不學無術之弊,若統(tǒng)全省官吏而科之,推科舉之變格,宏課吏之規(guī)模,教于未用之先,詢以方用之事,察吏之外,兼以所學之淺深,課其政之殿最”
以上文字,引自《黃公度廉訪會籌課吏館詳文》,亦可看出課吏館的宗旨與作用。具體的是,其各課,為學校、農(nóng)工、工程、刑名、緝捕、交涉六類,前三項與啟蒙有關,以開導官僚們;刑名、緝捕則與保衛(wèi)局同旨;至于交涉,則為“通商、游歷、傳教一切保護之法”。這大致是培訓、監(jiān)督等功能,當是一種改良。湖南新政頗以“整頓吏治”為要旨。課吏館正是為此而設,其間,常德府知府文杰“在任多年,匿比匪人,聲名甚劣”被革職,湘潭縣丞代理等亦因“舉動荒謬”遭罷免。
新政中,政治舉措當是重中之重,黃遵憲的遠見卓識與歷史作用,也就表現(xiàn)在這里了。
三
時務學堂是湖南新政的重要舉措,其對學堂制度的改革,啟蒙思想的傳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內(nèi)中,黃遵憲堪為中流砥柱。當年在上海,他就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千元,作為《時務報》的活動經(jīng)費,到湖南辦時務學堂,他豈能不全力以赴。
他力薦戊戌變法的主帥之一梁啟超擔任該學堂的中學總教習,自然,他是深知梁啟超的思想與才華的,這里,有他的《致汪康年書》的一段話為證:
憲經(jīng)到湘,即聞湘中官紳有時務學堂之舉,而中,西兩院長成屬意于嶧琴(即另一位西學總教習李維格)、任公二君子,此皆報館中極為重要之人。以嶧琴學行.第所見通西學者凡數(shù)十輩,而求其操履篤定、志越純粹、頗見儒者氣象者,實無其倫比……任公之來,為前議之所未及,然每月作文數(shù)篇,付之公布,任公必能兼顧及此。此于報館,亦無損礙,并氣公熟慮而允許之。
汪康年當時是《時務報》經(jīng)理,黃遵憲不能不找他,其實他與梁啟超有不少矛盾。幾經(jīng)交涉,梁啟超于1897年11月終于來到了湖南,擬定了《學約》十章,大力鼓吹變法,為百日維新作輿論準備。
黃遵憲親自賦詩給尚還年輕的梁啟超,稱:
三千六百釣鰲客,
先看任公出手來。
在時務學堂之后,于1898年2月開會的南學會,被譽為地方議會的雛形,是在陳寶箴、黃遵憲等支持下組織成立的,南學會招生額為40人,報考者竟達4000,可見日后在湖南的影響。作為學會的四位主講之一,他講的是政教。
根據(jù)史錄,他說講演的題目是:
《論政體公私人必自任其事》(分兩周講)
從題目即可看出其份量了。講演中,他認為周代以前,“傳國極私,而政體乃極公”,及至晚明,“政體則甚私”,當予以變革。他抨擊帝王“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
“驕淫昏聵,至于不辨菽麥,亦靦然肆于民上,而舉國受治焉”,講演中,他大力抨擊了明清以來的地方官員的委派制度。
梁啟超對這么一個政治組織是交口稱贊的,其在湖南寫信給汪康年,稱:“此間新辦南學會,右?guī)?、公?黃遵憲)、研父(徐仁鑄)皆入會,誠盛典也?!痹凇段煨缯冇洝分懈Q,組織這一學會,“連群通力,發(fā)憤自強”。而黃遵憲在上述演講中亦強調(diào)該學會“以聯(lián)合之力,收群謀之益”的必要性,推動維新變法。
與此同時,黃遵憲還利用《湘報》作配合宣傳。在《湘報》第五十三號,即是農(nóng)歷三月十六,他通諭各府廳州縣一體張貼勸禁婦女纏足,以“開一鄉(xiāng)一邑之風氣”??图遗邮遣焕p足的,作為客家人的他,當更深惡痛絕這一千年陋習。
關于時務學堂與南學會,梁啟超日后有文字予以總結(jié):
自時務學堂、南學會既開后,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各縣州府私立學校紛紛并起,學會大盛。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湖南之士之志,不可也。
四
湖南新政、尤包括經(jīng)濟上的重大舉措。
黃遵憲是1897年7月被任命湖南長寶鹽鐵道,后又任湖南按察使,至1898年6月13日,由徐致靖保薦上京,因病滯留上海。在湖南有將近整整一年時間。期間,他與陳寶箴、陳三立及學政江標等人,各方面所推進的變革,卻三言兩語說不完。
經(jīng)濟上,黃遵憲是力主開發(fā)地方資源,鼓勵創(chuàng)辦實業(yè)。他身體力行,申辦了湖南礦物總局,并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批準。湖南山多田少,物產(chǎn)不豐,但多出“五金之礦”,而過去土法開采,不僅工巨利微,且破壞甚大。
礦務局被批準后,把企業(yè)分為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三種,這是洋務運動的老路子。結(jié)果,前兩種因體制問題,官員徇私,經(jīng)營不善,只有后一種,才獲利不少。所以,逐漸交給商人開采,從而令私人企業(yè)陸續(xù)有了立足之地。
除礦務外,新式水陸交通,創(chuàng)立了小輪公司;還敷設湖粵鐵路、設立武備學堂,訓練民團,另外,自長沙至湖北蒲圻、咸寧、江夏等縣站,還設置了有線電報。
可以說,湖南新政,使該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出現(xiàn)了嶄新的現(xiàn)象,成為戊戌變法在地方的唯一亮點,與黃遵憲參與主事是分不開的。梁啟超早有定論:“凡湖南一切新政,皆賴其力?!?/p>
黃遵憲在短短一年時間,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而這,也就釀成了大禍,以至戊戌變法失敗后,他被參奏為“奸惡”,差點也成了刀下鬼。陳寶箴被“賜死”,黃遵憲則被“放歸”,沒多少年,也因病早早辭世了。
五
湖南新政雖只這短短一年,在湖南的歷史上卻是當用如椽之筆寫下來的。對于湖南在日后的辛亥革命、土地革命的影響,可謂深遠。我們完全可以說,沒有這一年的“民智驟開,士氣大昌”,又怎有日后黃興、蔡鍔、宋教仁等的脫穎而出,還有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等的沖天一嘯呢?黃遵憲通過對《日本國志》,表達了他要在中國尋找薩摩、長洲——明治維新中出了杰出人才的兩個地區(qū)的愿望,他果然找到了,那便是湖南。
湖南新政,對于湖南成為中國20世紀人才輩出并引領風騷的革命圣地,可以說是一次前哨戰(zhàn),為20世紀推出一批洪種大呂式的偉人作了充分的準備。我們甚至可以說,湖南新政,稱得上20世紀革命的一所大學校。
袁世凱稱帝,給其致命一擊的,正是護國將軍蔡鍔于云南舉義??捎钟袔兹酥?,當黃遵憲請來梁啟超,在時務學堂講課時,當年僅15歲的蔡鍔,竟步行350里地,從邵陽來到長沙,成為梁啟超40名學生中年齡最小,也是日后最有作為的一位,教袁世凱下臺的,正是師生兩人在文、武兩條戰(zhàn)線珠聯(lián)璧合的精心之作。與他同年去世、大他八歲的黃興,當年受湖南新政的影響亦可想而知,其時他正在氣象頗新的兩湖書院。而新生政年間,著名的政治家、親手制訂民國《臨時約法》的宋教仁,在新政夭折后的第三年,居然在常德參加府試時,在試卷中寫有“不惜殺一人以謝四萬萬同胞,不惜殺一人以安萬世之天下”,矛頭直指賣國之“老佛爺”與誤國之李鴻章。
憤而蹈海,曾寫有《警世鐘》、《猛回頭》的陳天華,僅22歲出任一紙風行的《蘇報》主編的章士釗……眾多的湖南英才俊杰,無不成長或成熟于那樣一個新政的氛圍中。
一位著名史學家說過,近現(xiàn)代史上,正是湖南人與廣東人平分秋色,此語不假,廣東人中,自包括了黃遵憲在內(nèi)。他在湖南新政中的功勞,再怎么高估也不為過。直到今天,朱鎔基總理仍極力稱贊當年的湖南新政??梢哉f,當年的新政對于湖南而言,對于湖南人才的造就,當是一個偉大的節(jié)點。
湖南之所以成為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的“火車頭”,當是在其新政開間蓬勃而起的動力:湖南在20世紀出了那么多政治、軍事、文教的卓然而立的命世之才,也同樣托庇于新政年間思想的活躍。
(責任編輯:余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