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芳
央視《新聞調查》8月15日播出《網癮之戒》節(jié)目引發(fā)各界關注后,23日,央視又一名牌欄目《經濟半小時》推出《網癮少年成了誰的搖錢樹?》,將關注點放到規(guī)模已達數十億元的網癮治療行業(yè),指出網戒機構缺乏監(jiān)管,導致“不少機構利用家長病急亂投醫(yī)的心理牟取暴利”,“(電擊、吃藥、暴力)讓不少網癮少年在身體和心靈上又一次遭受傷害”。
隨后,《新聞調查》記者柴靜博客曝光臨沂網戒中心86條可能“點現錢”行為。一時間,這個溫婉的女子又成為眾多媒體和網友關注的焦點。
提起柴靜,很多人會想到央視名牌欄目《東方時空》和《新聞調查》里的那位安靜機、智的女主持。在非典期間,她本人因《北京“非典”狙擊戰(zhàn)》等專題節(jié)目,成為著名的“非典前線”女記者。
作為一名記者兼主持人,節(jié)目當中她是冷靜客觀的,她有一顆熾熱的扶持弱者的心靈。她有著談不上漂亮的外表,但卻鋒芒畢露?!拔沂遣耢o,火柴的柴,安靜的靜”,柴靜因其飄逸而明慧的氣質,敏銳的讓人驚詫,堅定的讓人心疼。
柴靜是一個感性的女子,高高的額頭,瘦小的身軀,曾經寫著濃情的文字,漫游在文學的海洋。帶著這樣的文學氣息,她走進了《新聞調查》,她的文學的氣質和新聞的客觀結合了起來,她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新聞的客觀、文學的人情。
電臺情緣
“這份(電臺的)工作讓一個女性增添一些內省的氣質?!?/p>
大學時,柴靜和其他大學生們一樣,熄燈了就收聽電臺的熱線談話節(jié)目。每當聽電臺的節(jié)目的時候,柴靜就對電臺那端的主持人懷著好奇與渴望。
第一次坐到話筒前,是在上大學時,她自己借用學校的播音室錄了一盤帶子,當時把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學、青春、夢想都錄了下來,并且步行兩個多小時送到電臺希望能得到電臺的認可。沒想到當時主持人就決定讓她把這盤帶子做一期節(jié)目播放出來?!拔业谝淮巫秸嬲难莶ナ?就覺得自己就屬于這個地方,沒有恐懼和緊張。”
19歲畢業(yè)于長沙鐵道學院的柴靜學的是財會專業(yè),當時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家鄉(xiāng)山西太原鐵路局工作,但她毅然辭掉在別人看來既穩(wěn)定又舒適的工作,帶著戶口和工作關系到湖南那家電臺做節(jié)目?!半娕_在整個播出方式和內容上進行改革,我才有機會進入?;仡^去想,不得不感慨和時代之間的一個巧遇?!辈耢o說。
“當時爭取到做電臺主持人其實并不容易,在長沙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租房子住,聽不懂方言,晚上刮大風,我就聽新加坡電臺林偉的《點一盞心燈》,他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燈火,這句話給我感觸很深,就決定做電臺午夜節(jié)目?!碑敃r電臺從10:30到12:00放花鼓戲,柴靜就和電臺的領導申請做這一檔節(jié)目,甚至可以不要工資,而且可以把放花鼓戲的人員工資省下來。她創(chuàng)建了名為《夜色溫柔》的晚間節(jié)目,一做就是三年,那時只想到這是自己的一個夢想,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止她。她忍受著沒有親人和朋友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柴靜說那個時候也是她和自己的工作熱戀的時候。“一個人為自己的工作神魂顛倒是多么幸福?!辈耢o說那個時候她主要是接聽聽眾打來的熱線電話,什么都談。其實那個時候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幫助別人排憂解難,畢竟她只有19歲,但是想用聲音激發(fā)一個有想像力的世界,她只需要說“我在,我聽到了,我懂”這樣的字眼。“作為一個傳媒人,應該珍惜陌生人給予自己的信任,當時感到很幸福?!辈耢o曾這樣記錄那段路程:“這份(電臺的)工作讓一個女性增添一些內省的氣質?!?/p>
“年輕人的幸福在于人生的可能性。我看著我的父母輩,他們一生中在一個單位工作,說一樣的話,接受一樣的評價標準,我就很怕單一,我很想知道豐富的人生應該是什么狀態(tài)?!?2歲的柴靜放棄了報紙上小有名氣的專欄作家,離開了安逸的工作,毅然辭職到北京念書了,攻讀北廣的電視編輯本科。
阿V的啟示
“采訪弱者就要讓他們同情你?!?/p>
學習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柴靜在學校的圖書館里看到一本雜志,一幅巨照吸引了她。那是一個妓女和她男朋友的照片,是關于海南廟街風塵女阿V的,那是著名的攝影師趙鐵林用八年的時間寫了8萬字來反映妓女生活的。記者拍了她去村公所墮胎,聽客人講人生,發(fā)高燒,掙錢養(yǎng)男友……最后一張,是她赤著身體,躺在月光里沉睡。一個真實的震撼人心的靈魂由此泄露——這是影像的力量,柴靜用心記住了攝影記者的名字趙鐵林,看完后對她的觸動很大,她當時就寫了一篇叫《生命本身并無羞恥》寄到了雜志社。沒想到雜志社負責人打來電話說希望她能去他那里工作,并讓她和趙鐵林去做患孤獨癥兒童的新聞報道,這是柴靜第一次做社會新聞。當時這些孩子的母親們并不配合采訪,戒備心很強?!安稍L弱者就要讓他們同情你?!迸耐暾掌睦馅w扔給她這句話就走了。
夜色慢慢地降下來,柴靜依然不知道怎么辦,只好跟著那對母子從治療中心回家。人家進屋了,柴靜只好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那是夏天,孩子的母親開始做飯,進進出出,應該看得到柴靜,但就是沒有搭理她。
后來孩子出來了,大概五六歲,在門口的臺階上她攙了一下孩子,跟孩子在院子里玩兒。
過了一會兒,孩子母親出來了,牽著一條大狗要去散步,并喊住快灰心了的柴靜:“你來嗎?”在散步的一段路程里,柴靜采訪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SARS前線的新聞斗士
“‘非典讓我知道什么是真相?!?/p>
2000年,央視的《東方時空》前制片人陳氓找到柴靜,他們的晚間節(jié)目需要一個女主持人,以和白巖松輪班。于是,在湖南衛(wèi)視做了一年多的文化類談話節(jié)目后,柴靜便走進了中央電視臺。
剛去央視時,有同事說她不適合做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有兩個特點:包打聽,愛傳播,從柴靜文靜柔弱的外表根本看不出作為新聞記者的特征。在央視的第一年,柴靜在《東方時空·時空連線》做主持人,柴靜說那一年是她最焦慮和壓力最大的一年,一直找不到感覺。
在《新聞調查》中柴靜找到了自我,從主持人轉型為記者,她說自己終于明白,“對世界的認識,是要行萬里路才能得來的”。
2003年4月,柴靜來到《新聞調查》報到的第一天,就參加了《北京“非典”狙擊戰(zhàn)》的拍攝,勇敢的柴靜成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線采訪的記者之一。驚心動魄的現場氣氛、搖晃的鏡頭、柴靜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瘦弱身影和蒼白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熟悉柴靜的朋友著實為她捏了一把汗,節(jié)目播出的當天晚上,柴靜接到了數量前所未有的電話,感動之余,她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認識這么多人。
對這場前線經歷,柴靜說現在想起來還觸目驚心。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必須深入一線采訪,才能揭示出事實的真相。當時人民醫(yī)院的護士王晶感染了SARS,她的丈夫把她發(fā)過來的短信拿給柴靜看,“春天花開了,我就回來了?!边@是王晶被感染后發(fā)給丈夫的第一條短信。當王晶因感染SARS去世后,她的兒子大寶還不知道,在家里為媽媽疊了好多幸福星裝在一個綠色的罐子里。那一刻,柴靜說她真正意識到作為一個新聞記者的責任,她有責任記錄下這一切,讓全國人民記住這場災難,記住為這場災難所付出的代價。“‘非典讓我知道什么是真相,獲得最接近事實的東西就是讓新聞當事人開口說話?!?/p>
“站在新聞的風暴眼當中是幸運的,那時候奔波在醫(yī)院之間,有一種被解放出來了的興奮感覺。非典發(fā)生的時候,如果我不是記者,我也會用DV或者筆和紙到大街上,去把那些東西記錄下來。這是我的本能?!辈耢o這樣說道。
非典的報道讓柴靜在觀眾中獲得了極大的認知度。
突然間的自我
“你采訪誰,不采訪誰,你問什么,不問什么,一個片子出來,是有觀察者痕跡的——不單單是一個提問的工具,那里面,是有‘我的?!?/p>
一個沒有名校的學歷背景,不是新聞專業(yè)出身的普通女孩子,身處的是真正的江湖,柴靜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跋窕ū淖冏约荷砩系幕y一樣,是血淋淋的?!辈耢o說自己從蹲馬步開始學起基本功,流汗流血、風吹日曬。她曾經采用最笨拙的辦法,像螞蟻一點一點地搬運食物一樣,竭盡全力地去學習。自己做策劃,觀摩同行的節(jié)目,上機編節(jié)目,熬夜到凌晨三四點。但是即使得了金獎,她也沒有擺脫沮喪和不安。柴靜的遺憾是自己沒有在一線當過記者,缺乏在新聞崗位打磨的歷練。
“新聞是一盆水,從演播室到現場就等于把一個人整個放到這盆水里,渾身濕淋淋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接觸到的全是新聞。當你沉浸在水里面的時候,你就不用去想你是什么樣,你需要怎么去問。你只要去感覺它,按正常人那樣,按照欲望去發(fā)現就對了?!?對于新聞,柴靜有著自己的看法。
“欲望”是柴靜嘴邊出現得非常多的一個詞語,對新聞真相追尋的“欲望”讓柴靜一次又一次站到風暴的中心。柴靜用“充滿艱辛”和“極其興奮”來形容在《新聞調查》的工作。行萬里路意味著將深入各種未知的現場,面對未知的危險和威脅。
在幾年的記者生涯里,柴靜就像是上癮一般,“越做調查,越感到探索事物真相的不易。所謂真相,就是事物的本質。事件擺在記者面前,由你決定記錄什么、怎么解釋,這是非常重的一種職業(yè)責任。你必須把事情放到一定的坐標系里去考量,它不是一個年輕人看世界的單一的眼光,而需要具備深厚的認識能力。這是我慢慢地、最終覺得有樂趣的地方。調查的魅力就在于不是簡單的涇渭分明、善惡清晰,而是穿過表面,撥開迷霧、向事物的本質不停地探索,能走多遠走多遠。”
“每訪問完一個人,都會把這個人的經歷在心里過一遍,真的是‘沒有比新聞更好的戲劇了”;還在于“創(chuàng)造”,“你采訪誰,不采訪誰,你問什么,不問什么,一個片子出來,是有觀察者痕跡的——不單單是一個提問的工具,那里面,是有‘我的。”
這就是柴靜,她的心很熱,像火一樣蓬勃燃燒;她的眼很冷,像水流一樣深邃寧靜。她語言犀利,執(zhí)著于對真相的探問,她情懷柔軟,悲憫而且充滿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