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明
〔關鍵詞〕 地理課;自學習慣;自學方法;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A)—0055—01
在地理課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常與課文內容、觀點、術語相脫節(jié);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經常停留在表象上,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往往啟而不發(fā)。形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學生自學。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獨立、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良好的自學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首先,向學生講解自學的重要意義,介紹自學經驗,強調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成績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
其次,選擇適當的自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學。遵循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緊密聯(lián)系的原則,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應根據課本知識和學生自學能力,選擇簡便易行、靈活多樣的自學方法。這樣學生就樂于自學。
再次,指導學生進行自學成果總結,肯定學生的自學成績,總結經驗,擴大自學影響,讓學生體會到自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效果,認識到自學對自己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成績提高的作用。這樣會增強學生自學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從而逐步形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掌握自學的良好方法
地理課本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回答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地理課的自學是通過學生認真閱讀地理課本知識、做自學筆記、回答一些問題等途徑實現的。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課本知識的難易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地理學科的自學有以下幾種方法。
1. “語意式”閱讀法。這種閱讀自學方法就是讓學生用類似學習語文的方法去閱讀教材。“語意式”閱讀法主要適合于課文篇幅較長,但知識點不多,層次比較清楚的章節(jié)或段落。使用這種方法自學時,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逐段、逐句、逐字通讀,先找出知識點,排一排知識層次,再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歸納概括,然后記好筆記。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找出關鍵詞,對疑難問題標記出來。教師在學生自學時要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考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講解。對于知識簡單的課本內容,采取“語意式”閱讀法讓學生自學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避免教師講解過多而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
2. “提綱式”閱讀法。對理論性強、閱讀理解難度較大、學生一時難以把握的教材內容,為降低難度,便于學生自學掌握,可采用“提綱式”閱讀法進行自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就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讀書提綱,理出主要知識點,為學生自學指出思路,從而達到降低自學難度的目的。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就可列出這樣的自學提綱:
地球自轉—方向—一周所用時間—晝夜更替—太陽高度的變化
地球公轉—方向—一周所用時間—四季變化—太陽高度的變化
采用“提綱式”閱讀法自學,學生根據提綱帶著問題去看書、讀圖,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讓學生提出各自的見解,最后由教師歸納意見,得出正確結論。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3. “習題式”閱讀法。所謂“習題式”閱讀法,就是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習題,讓學生帶著習題去看書自學,邊閱讀邊做習題。它適合于知識點較密集,重、難點較集中的教材內容。采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自學,選編習題很重要,要求選編的題目與課本內容密切聯(lián)系,主要知識點都應在題目中顯示出來,而且題目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難度要適中,以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得出正確答案為宜。學生帶著題目有針對性地看書,到課本中找答案,有利于學生分析、歸納等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依照課本去解答題目,能夠準確而簡明扼要地得出正確答案,有利于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化,提高解題能力。
4.“地圖式”閱讀法。地理知識和地圖關系十分密切,地理課本上有許多的插圖,還有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圖冊。“地圖式”閱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自學地理知識的時候,充分重視地圖的作用,認真讀圖,分析地圖,理解、記憶地圖,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地理信息,并能夠做到圖文轉換,運用地圖說明地理問題,尋求各種地理規(guī)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圖轉換成文,用語言文字準確敘述地圖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