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寶珍
摘 要:《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時強調(diào)“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北疚木蛷乃膫€方面來談談如何讓學生在寫作時做到“童言無忌”。
關鍵詞:真情 作文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里行間總是情。一篇文章,最能打動人心的,莫過于其中涌動的真情。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稍谧魑慕虒W中,常常見到“情感的偽化”,全然不見孩子們出乎自然的純真和本該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獨特體驗。真情失落已成為作文教學中的痼疾!對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激發(fā)學生作文時的真情?
一、放低門檻,引發(fā)真情流露
“嚴師出高徒”,此話不假,但用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上,可能會導致“嚴師怕作文”。如果嚴格按照教材的要求,以《優(yōu)秀作文》的標準衡量學生,那么,很多學生可能會“欲言又止”或“望文止步”。因此,要讓每一位學生想寫、愿寫、樂寫,我們老師應真正降低要求。
魏書生新接的一個初中班集體中,有一個學生說他不會寫作文,魏老師就問他:“會不會寫一句話?”他說:“這個行?!蔽豪蠋熣f,那你的作文就寫一句話吧。于是這位學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話:“今天開學了?!钡降诙巫魑牡臅r候,魏老師對這位同學說:“這次作文能不能寫兩句話?”那位同學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這位同學終于學會了作文。
為了讓學生進步得更快一些,我們應從學生原有的寫作水平出發(fā),放低要求,放開題材,放開形式,讓學生自由擬題,寫作時可以無頭無尾,甚至可以獨句成文,只要有所感悟,有所啟發(fā),都可以獲得好的評價。門檻低了,形式活了,學生捆綁的手腳被放開了,其觀察、表達的潛能必然得到激發(fā),必然引發(fā)真情流露,必然越寫越愿寫,也就越來越會寫了。
二、觀察生活,積淀真情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真情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美好的閃光點,有許多反映生活實際的寫作材料。放眼校內(nèi)校外,隨時可以捕捉到美妙的瞬間;漫步村頭,有嬌鶯恰恰,溪水潺潺。一年之中,有春的勃勃生機、夏的欣欣向榮,秋的累累碩果,冬的皚皚白雪。一天之內(nèi),有旭日噴薄欲出,朝露熠熠閃耀。大到雷霆萬鈞,小到落葉墜地。一泓清泉,幾株綠樹……這些多彩的生活源泉理應成為他們豐富的寫作素材。可是,我們的學生?!耙暥灰姟?以至于那么多真真切切的寫作素材從眼鼻子底下溜走了。
葉老說得好:“識得深切,寫出來當然親切;識得淺薄,寫出來不免淺薄;一無所知,硬要寫也沒法寫出?!币虼俗寣W生做個有心人,多留意生活,善于觀察生活是多么重要。為此,我們應適當?shù)亟探o學生一些觀察方法。觀察不能光靠眼睛,必須要調(diào)動各種感官去留心周圍事物,作文前應引導學生自覺地調(diào)動各種感官參與觀察,才能全面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才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作文素材,獲得生活的體驗和審美的情趣。這樣,瞬間的景物就能成為永恒,學生的視野自然會拓寬。寫出來的習作才會“真情涌動”,內(nèi)容充實,情趣盎然,有聲有色。
三、誘發(fā)興趣,引導真情表達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边@說明創(chuàng)作的沖動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情,源于對事物的興趣,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興趣,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興趣,隨機進行作文教學。
在輔導《一張相片的故事》作文教學中,教學前,我讓學生挑選一張給自己留下記憶較為深刻的帶入課堂。上課伊始,我先投影一張對自己較為有意義的照片(那是一張我畢業(yè)分配在偏僻的鄉(xiāng)村學校執(zhí)教時,帶著學生去山上秋游時拍下的)在大屏幕上,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給他們動情地講述了這張照片的故事。孩子們個個被我這種氛圍所感染了,這時我將幾位同學的照片投影出來,讓他們分別給同學們講述有關照片的故事。之后師生再共同討論歸納一下敘述時應注意的問題,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想把有關照片的故事寫下來。像這樣的活動,誘發(fā)了學生的表達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了學生的真情表達。
四、因需而作,走進真情世界
作文是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的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xiàn)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p>
一次組織學生春游,要求回來后寫一篇有關春游的作文。有幾位學生請假,不為別的,只是怕回來寫作文。春游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但春游變成了為作文服務,就不再是學生喜歡的活動,而成了累贅。假如我們組織學生先討論到哪兒去春游,推薦最適合春游的地方,學生就會興致盎然,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此時,讓學生將各自推薦的理由有條理地寫下來,比一比誰寫的理由最充分、最讓大家認可,就采納誰的提議。這時候,往往是不讓他們寫都難。
是什么讓學生都樂意寫作文了?是生活的需要!他們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想爭取自己的提議被采納,不投入地寫怎么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幾乎感覺不到這是在作文,而是在生活,作文成了他們生活的需要,成了他們生活的手段和工具。作文就像游戲一樣“好玩”起來了。如此,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暢所欲言,才會流露真性情,表達真思想,讓真情在筆尖流淌。
“莫道世間多滄桑,人間處處有真情?!蔽覀兯畹沫h(huán)境,到處涌動著真情。在我們孩子的眼中也應該是真情的花兒朵朵。童眼看世界,用樸素的語言描繪真切的感受,才能真正避免“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作愁”。
參考文獻:
1.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教師.2007年12期
2.曹鴻飛.《小學生習作的應有追求與教學策略》.新作文.2006年05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