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呂
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圖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那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奧運獎牌中選用的玉就是來自青海的昆侖玉。
“玉”字歷史悠久,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都可以見到。漢字中的珍寶大多與“玉”有關,后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有這樣的解釋:“玉,石之美者?!薄坝瘛弊衷诠湃诵哪恐惺且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物。
青海境內(nèi)的山脈大多屬昆侖山系。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因而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記》《白蛇傳》等都與昆侖山有關。
青海具有的獨特昆侖玉,使世人關注的眼光又投向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巍巍昆侖
巍巍昆侖,橫空出世,雄踞在蒼茫雄渾的青藏高原。
皚皚雪封,潔白神圣,昆侖山在我國古代名著《山海經(jīng)》《禹貢》《水經(jīng)注》中均有記載,是神話傳說最多的山岳,是千千萬萬雄偉峻嶺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盛產(chǎn)寶玉的圣地,被認為是具有“宣氣”“散生萬物”的特殊功能。
據(jù)《千字文》記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這里的“昆岡”便是昆侖山。昆侖山口(海拔4767米)西北面是玉虛峰,海拔6160米;東面是玉珠峰,海拔6178米。此二峰終年銀裝素裹,山間云霧繚繞,山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皇大帝下凡到人間的兩個妹妹的化身,每年有不少國內(nèi)外游客和登山愛好者前來旅游。
據(jù)有關專家考證認為:這里是產(chǎn)生于明代末期的道教混元派(也稱昆侖派)的道場所在地。這個教派不斷向外發(fā)展,清代末葉發(fā)展到臺灣地區(qū)及東南亞各國,近代發(fā)展到北美。近年來,有不少海內(nèi)外道教徒來此尋祖訪道,修行練功。
舉世皆知的和田玉和昆侖玉,就蘊藏在昆侖山。北麓的新疆自治區(qū)白玉河畔出產(chǎn)和田玉,南麓的西王母瑤池邊盛產(chǎn)昆侖玉,二者一脈相承。由于昆侖玉產(chǎn)于道教圣地的玉虛峰下,西王母瑤池畔,穆天子駕八駿西巡之地,許多人認定昆侖玉更靈性,更能修心養(yǎng)性,祈福辟邪。
昆侖玉為奧運添彩
據(jù)科學考察,億萬年前的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產(chǎn)生了一種神奇美妙、獨一無二的礦物結(jié)構(gòu)——青海昆侖玉石,被地質(zhì)學家稱作大自然變遷和演化的“珍稀化石”。
青海昆侖玉與新疆和田玉同處昆侖山脈礦帶,兩者相距不過300公里,并稱“姊妹玉”。昆侖玉又稱青海軟玉,按其顏色特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而其中的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傳統(tǒng)和田玉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茖W研究表明,青海昆侖玉含有鋅、鎂、鐵、銅、鉻、錳、鈷等多種微量元素,有益于身心健康。
1991年的某一天,海西州一普通牧民在格爾木市昆侖山脈納赤臺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塊近2噸重的奇特的石塊,它乳白、光潤、微透明,牧民覺得新奇,便將其拉至西寧市讓專家鑒定,至此,青海昆侖玉久藏深山的耀眼光芒終于展現(xiàn)于世。2005年5月,格爾木礦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最大昆侖玉巨石,堪稱“中國昆侖玉之王”。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組委宣布北京奧運會獎牌將采用金鑲玉,這也是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兩種不同的材質(zhì)制作奧運獎牌。后經(jīng)過嚴格審核比對,奧組委決定奧運會金銀銅牌全部鑲嵌青海省昆侖玉玉環(huán)。昆侖玉由此而備受世人矚目,也因此將昆侖玉推向了全世界,廣傳中華“昆侖文化”之美名。
為什么是昆侖玉
昆侖玉是指產(chǎn)于青海境內(nèi),主要分布于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余公里處的納赤臺、大-中-小灶火等高原丘陵地區(qū),以及位于海北州的門源縣和祁連縣境內(nèi)的祁連山脈等地,成因特殊,以微晶-隱晶透閃石集合體為主的玉石。
從原生礦床開采所得的玉料,俗稱“山料”,多呈塊狀或不規(guī)則狀,無磨圓及皮殼。青海昆侖玉以山料為主;從原生礦床自然剝離的殘坡或冰川堆的玉料,俗稱“山流水”,一般距原生礦較近,呈次棱角狀,磨圓度差,通常有薄的皮殼,塊度較大;從原生礦床自然剝離,經(jīng)過風化搬運至戈壁灘上的玉料,俗稱“戈壁料”,一般距原生礦較遠,呈次棱角狀,磨圓度較差,塊度較小,表面有風蝕痕跡,無皮殼。
昆侖玉之所以能夠從眾多玉石品種中脫穎而出,成為金鑲玉獎牌的玉料,與它的特性分不開。
作為目前國內(nèi)極品“軟玉”之一的昆侖玉具有品位高、玉質(zhì)佳、儲量相對豐富三大特點。昆侖玉與新疆和田玉處于昆侖山脈同一成礦帶,物質(zhì)組成、產(chǎn)狀、結(jié)構(gòu)特征上基本相同。昆侖玉玉質(zhì)完全符合奧運會獎牌制作的要求。特別是昆侖白玉質(zhì)地如羊脂,色澤晶瑩,基本無雜質(zhì),是珍貴的上乘玉品,能夠完全滿足奧運獎牌、特別是奧運金牌對玉質(zhì)的要求。同時,昆侖玉開發(fā)的歷史只有十幾年,資源相對豐富,大塊材料多,可滿足同等獎牌使用相同質(zhì)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為北京奧運會獎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來源,并且昆侖玉豐富的色澤便于區(qū)分金、銀、銅獎牌的等級。
金名片閃閃發(fā)光
昆侖玉的出產(chǎn)可以說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玉石市場上極具震動的一大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昆侖玉和新疆玉的產(chǎn)地問題已被淡化,因為,青海和新疆的界分僅僅是行政區(qū)劃而已。從寶石學的角度來看,昆侖玉的質(zhì)量完全達到和田玉分級分類的公認標準,可以和出產(chǎn)于若羌、且末、喀什等地的新疆玉石一樣列入和田玉的范疇。1999年以來,白玉、青白玉的優(yōu)質(zhì)老坑料在市場得到普遍認可,優(yōu)質(zhì)青海白玉原料價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飛漲到目前每公斤數(shù)千元甚至上萬元。對此,許多人為沒有及早地認識昆侖玉、在其價位低廉之時錯失商機而抱憾。目前,昆侖玉由于文化和地理背景上的差異還遠遠沒有和田玉的輝煌顯貴,但在不遠的將來,隨著資源的日益稀少,昆侖玉將會擁有更高的地位和價值。
當2008年從柴達木盆地灰色的地平線上飄飄遠去,當青海人深情地告別難忘的“中國奧運年”之后,奧運“五環(huán)”灑在青海高原上的榮耀,仍然在人們的心中閃耀著燦爛奪目的五彩光芒——無論是奔向奧運的吉祥物——藏羚羊“迎迎”,還是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昆侖玉,都成為青海打開面向世界大門的又一把金鑰匙,又一張彌足珍貴的金名片!
昆侖玉,昆侖山的瑰寶啊。
相關鏈接
昆侖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類質(zhì)同象系列的礦物所組成,不同顏色的昆侖玉礦物成分有差異。當主要組成礦物為白色透閃石時,昆侖玉呈白色,隨著對透閃石分子中的類質(zhì)同象替代,昆侖玉可呈深淺不同的顏色,含量越高,綠色越深。主要由鐵陽起石組成的昆侖玉幾乎呈黑綠-黑色。當透閃石含細微石墨時則稱為墨玉。
昆侖玉按顏色特征分類,應符合以下要求:
白玉
顏色白色,可略泛灰、青、黃、褐等雜色,有時可帶少量(小于30%)糖色、灰紫色或黑色。部分優(yōu)質(zhì)白玉,質(zhì)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可微泛淺青、淺黃等色調(diào),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zhì)(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此類白玉可用“白玉-羊脂白玉”定名。
糖玉
顏色有黃色、褐黃色、紅褐色、黑褐色等,其中糖色部分占80%以上。糖白玉是糖玉與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0%之間。
青玉
顏色有青至深青、灰青色、青黃等色,偶爾帶有灰藍色調(diào),有時可帶少量(小于30%)糖色、灰紫色或黑色,俗稱“青海青”。還有一種深綠色中帶有黃鐵礦細粒,呈星點狀分布,俗稱“金星青玉”。糖青玉是糖玉與青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0%之間。
青白玉
顏色為淺青色、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間,有時可帶少量(小于30%)糖色、灰紫色或黑色。糖青白玉是糖玉與青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0%之間。
煙青玉
顏色有深淺青灰和深淺灰紫色,當紫色色調(diào)很重時,也可稱為紫青玉,俗稱“紫羅蘭玉”。煙青白玉是煙青玉與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青灰色或灰紫色占30%—80%之間。
黃玉
顏色為淡黃至深黃,可略帶綠色、灰色色調(diào),俗稱“黃口料”。
墨玉
顏色以黑色為主,可夾雜少量白或灰白色,顏色多不均勻。墨玉的黑色是由于玉中含有細微石墨所至,且黑色多呈云霧狀、條帶狀分布,也有黑色中帶有黃鐵礦細粒,呈星點狀分布,俗稱“金星墨玉”。
碧玉
顏色有綠、灰綠、黃綠、暗綠、墨綠,大部分碧玉中含有黑色礦物包體。有一種碧玉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強光下仍是深綠色,可稱為“墨碧”。
青花玉
基礎色為白色、淺糖色、淺青色或青色,夾雜黑色,黑色多呈點狀、葉片狀、條帶狀、云朵狀聚集,不均勻。
特級
質(zhì)地致密,細膩無瑕,滋潤感很強,油脂光澤,顏色柔和、純正、均勻,無雜質(zhì),無綹裂,無“疵”、無“漿”等性。
一級
質(zhì)地較致密,細膩,滋潤感強,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顏色柔和、純正、均勻,玉質(zhì)總體雜質(zhì)或綹裂極少,幾乎無“疵”、無“漿”等性。
二級
滋潤感較強,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顏色較純正,玉質(zhì)總體雜質(zhì)或綹裂很少,略有“疵”、“漿”等性。
三級
滋潤感較差,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顏色不夠純正,玉質(zhì)總體雜質(zhì)或綹裂少,有“疵”、“漿”等性。
浸蠟:以液態(tài)蠟或石蠟充填表面,以掩蓋裂隙,改善光澤。浸蠟的昆侖玉帶有蠟狀光澤,有時可污染包裝物,熱蒸可熔。
染色:選擇昆侖玉整體或部分進行染色,用來掩蓋玉石的瑕疵,或用來仿子料。顏色有黃色、褐黃色、紅色、褐紅色、黑綠色等。染色的昆侖玉顏色鮮艷,不自然,色彩多存在于表皮的裂隙中。
磨圓:將粗加工的山料放入滾筒中,加入卵石和水,滾動磨圓,用以仿子料,俗稱“磨光子”。磨圓較差者反射光下隱約可見棱面;磨圓較好者表面光潔度高于天然子料,有時可見新鮮裂痕。
拼合:通常將糖玉薄片貼于白玉表面,然后進行雕刻,將多余部分的糖色雕刻掉,剩余的糖色部分組成所要表現(xiàn)的圖案,用來仿俏色浮雕。拼合軟玉俏色部分的顏色與基底色截然不同,無過渡,仔細觀察可見拼合縫。
(據(jù)青海省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8年1月31日發(fā)布《昆侖玉——青海省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