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煜 鄭芷蓮
舉世著名的動物小說作家厄內(nèi)斯特·湯普森·西頓酷愛大自然,從小就喜歡在加拿大的森林里探險,近距離地觀察各種動物,并把自己的觀察以日記或者素描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記錄最終成為他的46篇長短不一的動物小說的素材。他創(chuàng)造了眾多的動物形象,對動物英雄們傾注了滿腔的同情和憐憫,或是贊美動物健美的體魄,或是直斥貪婪的獵人。他欣賞動物英雄的睿智和勇敢,哀嘆它們的不幸命運。
西頓動物小說塑造的動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第一,家養(yǎng)動物形象
這類故事反映了動物和人類,特別是和主人的關(guān)系?!氨业膼廴墓适隆彼茉炝藢εf主人忠心耿耿的狗的形象。西頓運用了反語和有趣的敘事手法,筆觸幽默。兵果是作者一八八二年——一八八八年豢養(yǎng)的愛犬,喜歡每日牧牛。西頓將兵果描繪成“這個精力旺盛的牧者”,主人試圖讓兵果的“快樂有所節(jié)制,但是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主人之所以讓兵果參加一個當(dāng)?shù)氐哪僚1荣?是因為“聽從了一個假朋友的勸告”。雖然主人將兵果送人多時,但它和主人的感情依舊,每逢遇到困難,總是去找自己的舊主人,在毒發(fā)身亡之前尋找的仍是舊主人的幫助。這個故事弘揚了忠貞不渝的人狗友誼,而這一點正是作者本人贊美備至的。
在“烏利——一條黃狗的故事”中,護羊犬烏利被舊主人拋棄,嘗盡世態(tài)炎涼,性格產(chǎn)生了扭曲。它在新主人家里白天忠心護羊,夜晚卻大肆殘殺綿羊?!柏毭窨叩呢垺敝械呢堖涑錾谪毭窨?從小生活貧困,不得不到處覓食,被送到貓展嶄露頭角后,被富家買去,養(yǎng)在深宅大院,但它不慕虛榮,不戀富貴,一心依戀自己貧民窟的家,即使嘗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家里?!鞍⒅Z克斯——一只信鴿的故事”塑造了通信鴿阿諾克斯的形象。它曾經(jīng)屢次打破飛行記錄,多次傳遞重要信息,對家的愛始終不渝; 雖然偷盜者為它提供了舒適的生活,但它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歸鄉(xiāng)之路,不料途中遭到獵人伏擊,最后死于鷹嘴。這些動物形象與傳統(tǒng)動物文學(xué)中“動物報恩”母題中的動物形象有所不同。即使在這些家養(yǎng)動物形象身上,西頓也充分展示了它們的“動物性”本質(zhì)。
第二,野生動物形象
西頓動物小說中描繪最多的是不拘一格的野生動物形象,往往反映了獵人和動物的激烈沖突,以及野生動物作為弱勢群體最終成為人類犧牲品的悲劇結(jié)局?!傲锾愕囊榜R”描繪了追求自由的溜蹄的黑野馬形象。狂傲不羈的野馬面對人類的瘋狂追逐、利益熏心,寧愿粉身碎骨也絕不俯首投降,聽命于人。溜蹄野馬的形象蘊含著作者對于自由、奔放的野生動物的生命禮贊。
“春田狐貍”描述了智慧超群的狐貍形象。狐貍一家——狐貍夫婦和一窩可愛的小狐貍住在多倫多郊外的艾瑞德爾森林。狡黠的狐貍媽媽對孩子充滿慈愛,對獵物卻心狠手毒。讀者和故事的敘述者一起觀察到了老狐貍訓(xùn)練小狐貍捕獲松鼠和老鼠的早期訓(xùn)練課程。故事剛開始時,故事的敘述者和狐貍之間斗智斗勇。隨著狐貍爸爸疤瘌臉的死亡,它的幼崽那可悲的結(jié)局終究不可避免。獵人搗毀了狐貍的家,惟一幸存的幼崽蒂普也被獵獲,成為獵人的囚犯。狐貍媽媽費盡心機要解救孩子,屢次努力均遭失敗,它無論如何也弄不斷那該死的鐵鏈子,最后不得不毒死自己的孩子,免得看到孩子茍且偷生,痛遭囚禁之苦。舔犢情深的狐貍媽媽的形象躍然紙上,這一幕極為感人,令人唏噓不已。
西頓對狼情有獨鐘,素有“黑狼”綽號。他一生中觀察過許多狼,并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許多狼的形象,如“溫尼伯狼”、“洛波——格倫堡之王”、“ 荒地比利——打不敗的狼”、 “狼的規(guī)矩”、“乘車的狼”、“小瑪麗和狼”、“狗和狼”及“法國狼王柯爾坦”等等。這些狼的形象各不相同,但都魅力十足, 令讀者難以忘懷。
格倫堡的老狼王洛波的形象令讀者對動物之間的感情感慨萬千。洛波足智多謀、果敢強悍、對愛情忠貞不渝。對西頓而言,狼王洛波猶如一位悲劇英雄,其強項也即其弱點:“他摯愛布蘭卡”。西頓將自己觀察過的所有的狼合成了洛波這個形象,將其變成了一位智謀超群、具有無與倫比的美感的英雄,這個形象馬上就讓讀者產(chǎn)生了深切的同情。在作者的眼中,野生動物像人類一樣足智多謀,也像人一樣多情多義,動物的身上閃爍著某種人性的東西。不可一世的老狼王洛波蔑視獵人的毒餌和捕狼夾,不斷捉弄獵人。它警戒心極強,不但從不上獵人的當(dāng),而且領(lǐng)著狼群襲擊了二千多頭牛,在大草原上神出鬼沒,并在捕狼夾上撒下糞便,借此嘲弄人類。獵人們拿它毫無辦法,最后,獵人們找到了洛波的弱點,于是設(shè)計誘殺了洛波的愛侶母狼布蘭卡。悲痛欲絕的老狼王四處尋找愛侶的尸體,當(dāng)它發(fā)現(xiàn)了愛侶的爪印后,便不顧一切地追了過去,為了追隨摯愛的伴侶而寧愿命喪黃泉,結(jié)果掉進了獵人專為它而設(shè)的捕狼夾里。這種崇高的感情境界感動了獵人,獵人最后把它的尸體放置在它的愛侶的尸體旁,讓它們夫妻團圓。西頓經(jīng)常對朋友們開玩笑地說洛波唯一的缺點是它找了一位小妻子。
“溫尼伯狼”的形象體現(xiàn)了狼和人類的對峙關(guān)系。一八八二年,西頓坐在火車上,目送著飛逝而過的白楊樹林。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一個畫面上:那是一只孤獨的狼,四面被狗群所包圍,但那只狼卻毫無懼色,一次次沖鋒,將敵人置于死地。它神情凜然地望著那些狗,毫不馴服,沒有受到絲毫損傷,睥睨眼前的狗群。這種形象正是作者本人的精神寫照。西頓告訴我們,那只孤獨的狼喜歡城市勝過喜歡野外,總是獨自獵食,憎恨身上散發(fā)著酒味的人,喜歡孩子。原來這只狼從小被養(yǎng)在酒吧后院,酒吧顧客虐待它,讓它吃盡了苦頭,只有酒吧主人的小兒子吉姆對它呵護有加,成為它的摯友。在吉姆患病死亡后,這只狼不忍離去,冒著生命危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周游,每逢吉姆的去世周年紀(jì)念日到來時,它總是發(fā)出孤獨的長嗥,以此紀(jì)念自己的朋友。
西頓的動物小說從初版距今已經(jīng)一百多年,在野生動物形象日漸淡出我們視線的今天,動物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高貴的英雄主義氣概,那種過人睿智,那種勇猛果敢,那種獨特的性格魅力,依然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怦然心動、嘆為觀止。
參考文獻:
[1]蒲隆 等譯 《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譯林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2]王泉根 主編 《兒童文學(xué)教程》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3]張煜 譯《西頓動物小說》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