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茁萌 聶海燕 李志楠
摘要:尤金·奧尼爾在美國戲劇界聲名顯赫,其現(xiàn)代悲劇大有古希臘悲劇的遺風,對推動和發(fā)展美國戲劇有功不可沒的貢獻。他探尋社會和人的毀滅性悲劇并用細膩的手筆體現(xiàn)出來,為美國這塊倡導樂觀精神的新大陸渲染出一抹抹深邃的悲劇色彩,但卻因為個人經歷和社會背景的現(xiàn)代色彩而有著某種程度的超越。本文將從其兩部現(xiàn)代悲劇《榆樹下的欲望》和《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入手闡述影響作者現(xiàn)代悲劇思想的成因及“卡塔西斯”對作者和讀者的影響。
關鍵詞:奧尼爾;現(xiàn)代悲劇;卡塔西斯
新世紀的到來無疑標志著二十世紀的結束,但我們對二十世紀戲劇的研究永遠不會停止,這片多產的土地充滿著驚喜并等待我們去挖掘。奧尼爾就是二十世紀的多產作家,前人的悲劇觀、個人經歷以及社會背景對他的創(chuàng)作影響頗深,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影響下,奧尼爾的眼光越發(fā)犀利了,他以古希臘悲劇為原型,以親身經歷為模板創(chuàng)作出許多體現(xiàn)現(xiàn)代西方悲劇的特色的作品?!队軜湎碌挠泛汀哆M入黑夜的漫長旅程》便是其中優(yōu)秀的代表作。(下文中將以《榆》和《進》簡稱兩部作品。)
一、前人的悲劇觀對奧尼爾創(chuàng)作的影響
英國批評家約翰·奧爾在Tragic Drama and Society一書中指出了西方悲劇發(fā)展史上的三大時期,即古希臘悲劇時期、莎士比亞悲劇和法國古典主義悲劇時期以及繼易卜生以來的現(xiàn)代悲劇時期。而西方現(xiàn)代悲劇又由三個層面構成:現(xiàn)代社會悲劇、現(xiàn)代精神悲劇和現(xiàn)代人本體悲劇。[1]P105世界萬物都在變化,悲劇思想的演變也不例外。從古希臘悲劇到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再從反亞氏學說到亞氏學說的復興,悲劇的發(fā)展歷史悠久。作為美國戲劇之父的奧尼爾,他深受亞氏悲劇定義和古希臘悲劇的影響:在不斷從前人悲劇思想中吸取精華的同時還加入自己的理解反映社會、精神和人本體三個層面,使作品體現(xiàn)出獨有的現(xiàn)代西方悲劇的特點。
亞氏悲劇的定義中心思想為模仿說和凈化說,這種嚴肅的藝術源于對生活的模仿,它通過引發(fā)憐憫和恐懼使人們積聚的感情得以宣泄。[2]P34 奧尼爾曾說過:如果我有幸與快樂相伴并發(fā)現(xiàn)它足夠戲劇化與和諧得體現(xiàn)生活真諦,那么我會把它記錄下來的。一部真正悲劇里的幸福,比古今一切皆大歡喜結局的戲劇里的幸福還要多,把悲劇看成不幸無非是當代人的看法而已!古希臘和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則更懂得其中的涵義。在我看,即使是丑陋也有它獨特的美。[3]P86 不難看出,奧尼爾的人生經歷必定曲折痛苦?!靶腋!辈贿^是一個詞語,“悲劇”也不只是傷心的故事,人們能在悲劇中看到更好的闡釋和升華。亞氏《詩學》中還提到,一部好的戲劇要凸顯情節(jié)、人物、思想、語言、音樂和場景等六個要素,《榆》和《進》無不體現(xiàn)出對亞氏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队堋分袗郾虖s子示愛就是很好的情節(jié)安排。她本應該殺掉的是丈夫卡伯特,但奧尼爾如若只注重命運對主人公是否公平的敘述而并非上升到人性尊嚴的高度安排情節(jié)必定成為敗筆。而《進》劇場景則設置在夏日蒂龍家的房子里。故事只發(fā)生在一天但全家人除了酗酒吸毒就是喋喋不休,整個劇看上去毫無中心,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才把家庭以及社會的悲劇推向了高潮。
亞氏理論中,悲劇的主角必定身份顯赫并因自身致命缺陷導致衰落。這和殉道者不同。殉道者為某種特殊原因而犧牲,幸存者的利益讓他的犧牲變得有價值并且殉道者死后一切照常發(fā)展;但悲劇主角的死亡則意味著萬事的停止。然而奧尼爾繼承并發(fā)展了這個理論:他以中產階級、農民、吸毒者甚至是妓女暗指古希臘悲劇主人公,例如《榆》中愛碧為美狄亞、伊本和吉米為俄狄浦斯等。在賦予了現(xiàn)代社會的色彩后,他們不僅是悲劇主人公的衰敗還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殉道者的犧牲:愛碧和伊本的死是有價值的,因為生者目睹了他們的真愛和人性的復蘇;《進》雖說沒有人死但心死更引發(fā)了深層的社會意義,更能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繼而達到心里宣泄的效果。奧尼爾夫人曾說:他整晚都在和我談話。他告訴我他一定要把這個戲劇寫下來,因為這個故事縈繞在腦海里困惑他許久了。我覺得他說出來后會釋然很多。他以自己的方法使整個家庭和他本人安定下來。[4]P571由此可見,奧尼爾借《進》說出了對家庭成員的寬恕,他不僅使觀眾得到了心靈的凈化,也用自己的宣泄重新闡釋了亞氏的“卡塔西斯”。
燦爛的希臘文化養(yǎng)育了多彩的希臘戲劇,尤其在悲劇創(chuàng)作方面,不論是在文本上還是在理論上都達到了史上最高境界:亞氏的《詩學》為戲劇發(fā)展奠定理論基礎;埃斯庫羅斯因其作品壯觀的場面和深邃的思想被譽為“悲劇之父”;索??死账古c歐里庇得斯則以緊湊的情節(jié)和豐滿的人物刻畫贏得觀眾的青睞。此外在悲劇創(chuàng)作中神話的作用舉足輕重。奧尼爾深受神話與古希臘悲劇的影響并運用到悲劇的創(chuàng)作中?!队堋泛汀哆M》便體現(xiàn)了《俄狄浦斯王》、《美狄亞》與《希波呂托斯》的情節(jié),它們是古希臘悲劇色彩的神話與20世紀資本主義相結合的產物。
《榆》是三部古希臘悲劇的結合體。首先,這是一部亂倫的悲劇。卡伯特的第三任妻子愛碧可被視為《希波呂托斯》中西修斯的第二任妻子。她愛上了丈夫前妻的兒子伊本,但他沒有勇氣承認他們之間的愛。愛碧嘲笑他甚至在他父親面前說他壞話。這與《?!返那楣?jié)基本一致:繼母見愛不被承認便在死前留遺言惡意中傷,最后導致希波呂托斯被放逐最終死亡的悲慘命運。但在資本主義的背景下奧尼爾賦予了這部作品不同于古希臘悲劇的內容:愛碧起初誘惑伊本并不是因為愛他,而是想和他生個孩子來繼承農場、保障自己;相比之下,悲劇的主人公也進行了換位——古希臘悲劇側重希波呂托斯的悲慘,而愛碧弒子凸顯的是女人命運的悲愴。其次,愛碧親手掐死孩子影射了古希臘悲劇《美狄亞》。美狄亞幫助丈夫獲得王位并復仇成功,沒想丈夫移情別戀毫不感激。于是美狄亞毒死情婦并因害怕他人冒犯親手掐死孩子。但是愛碧弒子的目的不同于美狄亞:美狄亞是為孩子免受他人陷害而著想,而愛碧弒子卻是為了證明她對伊本的愛。再次,此劇還體現(xiàn)了《俄狄浦斯王》中的戀母情結。伊本經常懷念母親,他覺得整所房屋都被母親的靈魂包圍著。他堅信整座農場是母親的并且憎恨父親折磨母親直到去世。他起初從愛碧身上嗅到的女人味也讓他感覺到母親般的溫暖。
《進》也同樣體現(xiàn)出了戀母情結。吉米非常愛母親瑪麗并對父親仇視抱怨不止。他甚至把這種感情延伸到弟弟身上,因為母親分娩后從未擺脫疼痛的煎熬。吝嗇的父親還請來不高明的醫(yī)生最終導致母親吸毒。
JAMIE … So got to tell you now. something I ought to have told you long ago—for your own good. …… Want to warn you—against me. …… Ive been rotten bad influence. And worst of it is, I did it on purpose. …… Wanted you to fail. …… It was your being born that started Mama on dope.[5]P1361
雖說在內容上有差異,但在寫作手法上奧尼爾卻借鑒了《俄狄浦斯王》的循回式結構——兩部悲劇都是以探索家庭沉淪的原因為伊始;現(xiàn)在和過去的因果關系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明朗,被拖長的白天和爆發(fā)的夜晚戲劇性的融合為一體。兩部悲劇中墮落、受罰和懺悔的過程都相似,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想要“救贖”卻很難。奧尼爾把他的現(xiàn)代悲劇主人公美國化,借此表達出的無奈也可以是對“卡塔西斯”的另一種闡釋吧。
二、生活經歷對奧尼爾創(chuàng)作的影響
評論家們認為《榆》是《進》的簡寫版并且二者描述的都是家庭悲劇。它們源于奧尼爾復雜的生活經歷,人物刻畫以家庭成員為原型,敘述的同時展示出作者苦楚的內心世界。
奧尼爾1888年在紐約戲劇街區(qū)的旅館里出生。父親詹姆士曾是頗受女人喜愛的偶像明星。母親艾拉瘋狂的愛上父親但卻不能適應奔波的演藝生涯。哥哥埃德蒙的死早在奧尼爾出生前便影響著家里的每一個人:母親因陪父親巡演不能回來照顧他抱憾終生并在奧尼爾出生后不久沉迷于毒品;最年長的哥哥吉米不能從弟弟死去的陰影中走出來,結果酗酒成性放蕩不羈,也對奧尼爾的生活態(tài)度產生副作用。這個混亂的家庭充斥著復雜的情感:對母親的憐愛,對父親的抱怨,對長兄則愛恨交織。這段被他叫做“充滿血淚”的生活經歷完整的映射在《進》里。
《進》之所以被視為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因為他把家庭生活化身為劇中蒂龍一家的生活并借此表達自己對家庭成員的看法。不同的是劇中的母親換成了瑪麗,而埃德蒙則是他自己的扮演者。1941年他把這部作品作為第十二個結婚紀念日禮物送給妻子并說:親愛的,在這個歡慶的時刻我把這個看上去似乎不大合適的、充滿血淚和悲傷的作品獻給你。但你知道這是我對你的愛與理解的感激。是你在我絕望欲死之時給我信念、讓我正視一切并完成它的。[6]P27 由此得知,奧尼爾曾一度想以自殺擺脫心理壓力,是妻子的愛讓他重新有勇氣生活、有勇氣把悲傷寄予戲劇中的。
奧尼爾親眼目睹了父母的婚變,互相指責的生活擾亂了整個家庭。所以年輕的奧尼爾便徜徉于古典文學中并在倫敦夏日度假房的海邊慰藉不安的心靈。他經?;孟胱约嚎扇绾zt般自由飛翔。這段生活經歷也在《進》中第四幕有所體現(xiàn):蒂龍和埃德蒙對話時出現(xiàn)了一大段對海洋喜愛的獨白。此外,當?shù)弥赣H吸毒時他的宗教信仰動搖了。他不斷向上帝祈求母親安康但事與愿違。這也是他為什么多次在劇中說“上帝死了”的原因。
父親、母親和哥哥吉米在三年內相繼去世給奧尼爾以沉重的打擊。但吉米的死并沒有使整個家庭悲劇停止下來:1948年他的小兒子因吸毒藏毒被捕;1950年大兒子又在浴缸里割腕自盡。從某種程度上說,奧尼爾的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既是悲慘命運的受害者又是壓制別人情感的人。他們沒有一人能逃脫命運的悲劇就和《進》中蒂龍一家一樣。
和《進》相比《榆》的自傳性則沒有那么強,但它是第一部比較深入涉及作者家庭生活和個人經歷的劇作。在情節(jié)和內容方面,如愛母親、淘金熱、找妓女等都是其真實經歷的寫照??傊?不僅僅是亞氏理論和古希臘悲劇使他的作品大放光彩,更多的是生活血淚史的流露使作者以及讀者體會了“卡塔西斯”的效應。
三、社會背景對奧尼爾創(chuàng)作的影響
奧尼爾經歷了美國現(xiàn)代史上最混亂的時刻: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濟大蕭條。20世紀初,一戰(zhàn)的硝煙粉碎了人們心中的世界,和平、繁榮和進步已成泡影。許多知識分子投入了戰(zhàn)爭卻又被戰(zhàn)爭的殘酷所驚醒。戰(zhàn)后大蕭條帶來了全民的窮困和國家實力的下降,樂觀的美國性格中也開始夾雜起憂郁與不安。當時帝國主義處壟斷階段,大多數(shù)受雇于資本家的人失去工作和生活的核心,價值觀取向也有所轉變。他們感覺到自己徘徊和遲疑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無所適從。道德的淪喪、精神的頹廢、心里的懷疑、悲劇的性格和無助的人生都是當時美國文學重點反映的精髓。
奧尼爾從未參軍,但作為劇作家的敏銳感知讓他的作品觸及了人心深處的每一個角落。其劇作大都是對所謂的“美國夢”的嚴厲批判。他指出,美國是一個最不成功的沒有根基的國度,對美國夢的賭注只不過是放棄靈魂去占據(jù)財富的信仰。他從《新約·馬修》第16章引用一段文字重申到:“For what will it profit them if they gain the whole world but forfeit their life? Or what will they give in return for their life?”[7]P32 《榆》和《進》便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榆》中西蒙和皮特前往加利福尼亞淘金和父親不惜任何代價占有農場是美國夢的追逐。但最終他們得到的是什么?兒子憎恨父親,家庭沒有親情??ú貪撘庾R中總把自己當做萬能的上帝,他想控制一切卻失去所有。他僅有的農場也好像縈繞著妻子的魂魄,似乎這座農莊也將在榆樹的見證下埋葬于石海。而《進》中蒂龍是一個害怕生活貧困的人。他放棄演藝事業(yè)大筆投資地產卻不想被人欺騙。事業(yè)上的沒落波及生活:他雇不起高明的醫(yī)生以致妻子最后吸毒;他支付不起療養(yǎng)院的費用以致生病的兒子在廉價的地方等死;生活的不幸使家庭成員失去了宗教信仰。他對生活的追求換來的不是利益和幸福而是失去生存意義后的彷徨。這種“卡塔西斯”使讀者在驚嘆于現(xiàn)實的同時也引出對自己精神追求的探詢。
20世紀初的美國對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確實是一個挑戰(zhàn),人們不僅為物質世界所壓迫還在呼吁肉體和精神的獨立。在社會的牢籠里,人們只不過是掙扎喘氣的囚犯。奧尼爾借古希臘悲劇原型,以生活經歷為基調,通過兩部現(xiàn)代悲劇最終揭示人本體層面和美國物質繁榮與精神荒原的對比,讓讀者于作者及其自身的“卡塔西斯”中感受人類的悲劇。
參考文獻:
[1]任生名.《西方現(xiàn)代悲劇論稿》.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2]Yao Naiqiang. Western Classics in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Henry Jam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3.
[3]巴萊特·克拉克:《尤金·奧尼爾和他的創(chuàng)作》,道威爾出版社,1947。
[4]Eric Bently. Major Writers of America II.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67.
[5]Nina Baym.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5th edition, vol.2.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8.
[6]Janis Johnson. Humanities: A Long Dark Journey into Night II, vol. 27, 2006.
[7]Holy Bible,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 T-estament, Matthew 16:26. National TSPM & CCC. 1989; New Testament, Matthew, Song of Solomon 7: 2-3; Genesis 30: 22-24; Hosea 8:7.
注:河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編號 2009XSK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