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龍 陳金豐
1.形態(tài)特征:小葉女貞為木犀科,女貞屬,別名有小葉冬青、小葉水蠟樹等,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米左右,枝條鋪散,小枝具短柔毛。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無毛,頂端鈍,基部楔形,全緣,邊緣略向外反卷;葉柄有短柔毛。圓錐花絮,長1.5~5.0厘米,花白色,芳香,無梗,花冠裂片與筒部等長;花藥超出花冠裂片。核果寬橢圓形,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9~10月。
2.生長習(xí)性:喜光照,稍耐蔭,較耐寒,北方可露地栽培;對二氧化硫、氯等毒氣有較好的抗性。性強健,耐修剪,萌發(fā)力強。
3.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扦插和分株方法繁殖。
3.1播種繁殖。10-11月當(dāng)核果呈紫黑色時即可采收,采后曬干裝袋,待落雪后埋于地下進行休眠,至翌年5月播種。播種前將種子進行溫水浸種1-2天,待種浸脹后,雙手進行揉搓去掉種子外面的一層紫黑色皮即可播種。采用條播,條距20厘米,播幅2—3厘米,深1厘米,播后覆細土,然后覆以稻草,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待幼苗出土后,逐步去除稻草,枝葉稍開展時可施以薄肥。當(dāng)苗高3-5厘米時可間苗移栽,移栽后保持株距5厘米。實生苗一般生長較慢,一年后4-5株可移栽成簇,培養(yǎng)成女貞球。
3.2扦插繁殖。采用兩年生小葉葉女貞新梢,最好用木質(zhì)化部分剪成8厘米左右的插條,將下部葉片全部去掉,上部留2至3片葉即可,上剪口距上芽1厘米平剪,下剪口在芽背面斜剪成馬蹄形。扦插基質(zhì)用粗沙土,0.5%高錳酸鉀液消毒1天后用來扦插,扦插前先用比插穗稍粗的木棍打孔,插后稍按實,扦插密度以葉片互不接觸,分布均勻為宜。用清水噴透后覆塑料膜,用土將半面壓嚴,其余用磚塊壓緊,以便噴水,再用葦簾遮蔭。在生根前每天噴水2次,上午10∶00至11∶00,下午13∶00至14∶00,以降溫保濕,保持棚內(nèi)溫度20℃至30℃,相對濕度在95%以上。每天中午適當(dāng)通風(fēng),夏季為防其腐爛,插后3天噴800倍多菌靈,10天后再噴一次。插后21天左右兩頭小通風(fēng)2天后,早晚可揭去塑料膜,中午用葦簾遮蔭,注意多噴水,3天后全部揭去。練苗4至5天后即可在陰天或傍晚時進行移栽,移栽后立即澆一次透水,3天后再澆一次,成活率可達100%,冬季需扣小拱棚越冬。
3.3分株繁殖。分株方法較簡單,于春秋兩季將多株者分開單植即可。
4.小葉女貞的蟲害與防治。
4.1介殼蟲是小葉女貞的重要害蟲。常見的有紅圓蚧、褐圓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綿蚧等。介殼蟲為害葉片、枝條和果實。介殼蟲終生寄居在枝葉或果實上,造成葉片發(fā)黃、枝梢枯萎、樹勢衰退,且易誘發(fā)煤煙病。
4.2防治方法
4.2.1加強栽培管理。搞好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盛果期后注意修剪,防止果園蔭蔽,并把大量寄生介殼蟲的陰枝和內(nèi)膛枝燒毀,最大限度地減少蟲口基數(shù)。
4.2.2保護天敵。介殼蟲的天敵有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可人工放養(yǎng)。
4.2.3冬季清園。每年采果以后,開展清園工作時將枯枝落葉清理完畢,用石硫合劑和松脂合劑15~20倍液全園噴霧。
4.2.4藥劑防治。根據(jù)各種介殼蟲和最佳防治蟲齡及發(fā)生峰期,抓住關(guān)鍵時期施藥,其重點應(yīng)掌握在1~2齡若蟲盛發(fā)期進行,尤其應(yīng)抓好對第1代的防治??蛇x用40%氧化樂果乳油700~800倍液噴霧。在噴霧時,務(wù)必全樹噴勻,重點噴射樹冠中下層和內(nèi)膛。噴濕樹冠陰枝與葉背,注意害蟲集中的地方一定要精心噴殺。
5.小葉女貞的用途:多以園林和盆景為主。
5.1園林用途。主要作綠籬栽植、草坪點綴,其枝葉緊密、圓整,庭院中常栽植觀賞;抗多種有毒氣體,是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為園林綠化中重要的綠籬材料,亦可作桂花、丁香等樹的砧木。
5.2制作盆景。小葉女貞是制作盆景的優(yōu)良樹種。它葉小、常綠,且耐修剪,生長迅速,盆栽可制成大、中、小型盆景。老樁移栽,極易成活,樹條柔嫩易扎定型,一般三、五年就能成型, 極富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