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極 王慶波 孫興海 于翠霞
東寧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有效積溫2700℃、無霜期150天、年平均氣溫4.9℃,被益為“塞北的小江南”。全縣果樹面積13.5萬畝,年產各種水果4000萬kg。其中龍冠、凱九、123等蘋果和東寧1號2號杏、長李15等品種,質量好品質優(yōu),深受俄羅斯客商的喜愛,據統(tǒng)計,每年從東寧口岸出口地產水果1000多萬kg,果樹已成為果農脫貧致富的好項目。但是近幾年,桃小食心蟲發(fā)生較普遍,個別嚴重的果園蟲果率達到60%以上,直接影響果樹產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蟲的危害,我們從2004年春開始連續(xù)4年對其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了調查,并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生活規(guī)律性調查
1.1危害癥狀調查
剛孵化的桃小食心蟲幼蟲主要從花萼和果面進入果內,部分從梗洼處進入,幼蟲進入果實,蛀果孔一般針尖大小,不易識別,幼蟲蛀入果實后在蛀果孔外形成非常小的淚珠狀膠質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附在蘋果類果實蛀果孔外的膠質物逐漸變干,只留一個白色或黑色的小點,梨類果實蛀果孔周圍下陷形成一個麻子狀的小坑,中間有針尖大小的黑褐色小點。在桃小食心蟲發(fā)生嚴重的果園,早酥梨和龍冠蘋果等幼果期皮薄、酥脆的品種,經常出現(xiàn)數個幼蟲危害一個果實的癥狀。早期受害的幼果,隨著果實的增大,果實成為凸凹不平的畸形果,也叫“猴頭果”。桃小食心蟲幼蟲不把蟲糞排出果外,因此受害果實成“豆沙餡”狀,失去商品價值。
1.2生活史及習性調查
根據調查確定,桃小食心蟲在我縣一年發(fā)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冠投影下土壤或在堆果場、選果場的土壤中作繭越冬,第二年6月中旬越冬幼蟲開始破繭出土,藏在地表石塊、磚頭、土塊、瓦片底下做夏繭化蛹,夏繭期與蛹期18天左右,6月下旬蛹開始羽化成蟲,成蟲出來后在1-3天內交配產卵,大部分卵產在果實的花萼處,少數產卵在果面上和其它部位。根據調查,在東寧縣早期出現(xiàn)的桃小食心蟲成蟲,對果樹品種有一定的選擇性,喜歡把卵產在早酥梨、龍冠等品種上,到7月中,各個品種上都能發(fā)現(xiàn)不同數目的蟲卵,卵期7-8天,剛孵化的小幼蟲在果實表面爬行數十分鐘至數個小時后咬破果皮進入果實內,此時,幼蟲把咬破的果皮吐出口外不吞食,幼蟲在果內危害20-25天后脫果,老熟幼蟲從8月下旬開始陸續(xù)脫果,脫果孔較大,老熟幼蟲脫果后直接鉆進樹干周圍的土壤中作繭越冬。脫果時期凡是3齡以上的幼蟲都能正常越冬。
1.3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期與6月份氣候相關性調查
為了準確的掌握桃小食心蟲成蟲在東寧縣的發(fā)生規(guī)律,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我們在一個果園中進行了利用誘芯,測報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高峰期調查試驗。試驗地設在東寧縣轉角樓村李起亮果園,果園面積為14畝,樹齡為13年,主栽品種有金紅、龍冠、k9等蘋果和蘋果梨、早酥梨、南果梨等梨類品種,果園品種較多,每年蟲果率均在1.2%左右,在果園中按著“Z”子形選擇5棵樹,各掛5個水盆式誘捕器,每年在6月20日開始掛誘芯測報成蟲發(fā)生情況,每隔15天換一次誘芯。經過分析每年的測報結果與每年6月份的天氣情況,得出以下的結論:
①東寧縣6月份的氣溫比較穩(wěn)定,日平均氣溫在20℃左右,6月份的氣溫較適合桃小食心蟲的化蛹和蛹的羽化條件。②在氣候正常年份桃小食心蟲成蟲在東寧縣最早從6月下旬開始出現(xiàn),一般年份都從6月24日以后開始出現(xiàn)成蟲,所以每年必須在6月24日之前要掛好誘芯進行測報或防治。③從2004年、2005年、2007年,6月份的降雨量都在33毫米以上,第一次成蟲發(fā)生高峰期都在6月29日-7月11日之間,第二次高峰期在7月13-24日之間,兩次高峰所發(fā)生的數量各占每年捕捉總數的43.88%、45.68%、17.41%,所占的比例較大,2008年6月份降雨量不到10毫米,第一次成蟲發(fā)生高峰期在7月22日和7月27日開始出現(xiàn),比常年推遲20多天,說明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高峰期出現(xiàn)的快慢和發(fā)生數量與6月份的降雨量有明顯的相關性。
2防治技術
2.1農業(yè)防治
(1)建園時選擇抗病蟲害品種。東寧縣栽培的5號梨和南果梨、龍豐等蘋果品質優(yōu),抗桃小食心蟲的能力強,在同等管理條件下,這些品種的蟲果率非常低,據調查在放棄管理的老果園里蘋果梨的蟲果率達80%以上,但是5號梨和南果梨蟲果率各56%、42%,因此建園時選好果樹品種防治桃小食心蟲的為害,能大大減少防治成本。
(2)采摘蟲果集中處理。在東寧縣桃小食心蟲老熟幼蟲從8月下旬開始脫果進土準備越冬,所以從7月下旬開始至8月下旬幼蟲脫果之前,采摘蟲果集中深埋或剪開蟲果殺死幼蟲,不能把蟲果在果園中亂扔。
(3)樹冠低下鋪地膜,防治蛹羽化成蟲或抑制羽化成蟲交配產卵。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80%以上集中在樹干周圍半徑為1米以內的范圍內,因此在越冬幼蟲出土之前,即在6月中旬之前,樹干兩邊順著樹行鋪地膜,并將地膜兩邊用土壓實,防治羽化的成蟲飛出膜外,樹冠底下鋪地膜能有效的提高地溫與土壤保水性,有利于改善果實品質,特別是在無霜期短的寒帶果樹栽培區(qū),鋪地膜是提高果實品質的有效措施。使用地膜成本低,一公頃需要450元左右。果園鋪地膜能減少1~2次化學藥劑使用次數。
2.2物理防治
桃小食心蟲成蟲有趨光性,根據這種特性,在6月下旬成蟲發(fā)生期開始,果園掛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據調查,6月份頻振式殺蟲燈每天平均捕捉0.37公斤害蟲,其中包括桃小食心蟲成蟲。河南省湯陰縣產的"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要每1.5公頃設置一盞燈。
2.3生物防治
利用桃小食心蟲成蟲性誘劑,引誘殺死成蟲或多掛誘芯,使昆蟲產生迷向不能進行正常交配,此法操作簡單又使用,據2007年我縣太陽升村一家果園使用的經驗,每畝掛80多個水盆式誘捕器后一年少打1~2遍藥,而且還比往年明顯降低蟲果率。
2.4化學藥劑防治
(1)樹上防治:根據6月份的降雨情況,只要降雨達到10mm以上時,6月末開始就要及時做好蟲卵的調查工作,重點是調查早酥梨或龍冠蘋果的卵果率,當卵果率達到0.5~1%,同時達到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高峰期時,樹上進行噴藥防治,以后根據成蟲高峰期的出現(xiàn),確定噴藥時間和噴藥次數,每次發(fā)生成蟲高峰期后隔4天是藥劑防治效果最好時期。桃小食心蟲的防治藥劑要有良好的觸殺性和殺卵效果,常用的藥劑有:正業(yè)高氯2000-3000倍液、20%滅幼脲1200-1600倍液、2.5%功夫4000-5000倍液、48%樂斯本2000-3000倍液、卷葉特殺1000-2000倍液等。
(2)樹下防治。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大部分集中在樹干周圍1米半徑內的土壤中,到來年6月中旬開始陸續(xù)的出土,根據這種特性我們在越冬幼蟲出土盛期在土壤表面噴灑藥劑或灑一層藥土,就能有效的防治出土幼蟲。具體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拌細土15-25公斤,拌勻后均勻灑在樹干周圍1米半徑內,用手耙把藥土和表土拌勻,或50%辛硫磷乳油兌水300倍液,噴灑在樹干周圍1米半徑內,要求土表要濕潤2厘米左右,上面覆一層薄土防治辛硫磷見光分解,過15天后再處理一次。桃小食心蟲發(fā)生嚴重的果園6月中旬開始每隔15天共處理3次。
(作者單位:157200 黑龍江省東寧縣果樹蔬菜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