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 進
“三謝詩”是《文選》學中的一個特定名詞,指南朝謝靈運、謝惠連、謝朓的作品。北宋元祐、元符年間,“選學”仍然盛行,唐庚為士子學習備考之用〔《宋史》載,唐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善屬文,舉進士。張商英罷相,唐庚亦坐貶惠州。會赦北歸,道病卒,時年五十一歲。《四庫全書》本《唐子西集提要》據(jù)集中黎氏權厝銘,稱其北歸在宋徽宗政和丁酉(1117),是北宋后期作家〕,從《文選》中輯錄謝靈運詩四十首,謝惠連詩五首,謝朓詩二十一首,編為《三謝詩》。南宋著名藏書家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這樣寫道:“《三謝詩》一卷,集謝靈運、惠連、玄暉。不知何人集?!吨信d書目》云唐庚子西。”原本不存?,F(xiàn)存最早的本子是南宋嘉泰重修本,中國書店1992年據(jù)宋版影印《三謝詩》,書后題:“嘉泰甲子郡守譙令憲重修?!卑础凹翁┘鬃印睘榧翁┧哪?即公元1204年。這是現(xiàn)存《三謝詩》最早的版本,其刊刻年代與現(xiàn)存幾部宋刻《文選》不相前后,因而又具有重要的校勘價值。即以嘉泰重修《三謝詩》與胡克家??缺尽段倪x》,不同之處多達一百五十余處,皆為署名胡克家撰《文選考異》所無(參見顧美華《宋刻三謝詩讀后記》,載《文獻》第22輯。又,《文選考異》署名胡克家,實為顧千里著,參見李慶《顧千里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謝靈運四十首詩目錄如下:《述祖德詩》二首、《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送孔令》、《鄰里相送方山》、《從游京口北固應詔》、《晚出西射堂》、《登池上樓》、《游南亭》、《游赤石進帆?!?、《石壁精舍還湖中》、《登石門最高頂》、《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從斤竹澗越嶺溪行》、《廬陵王墓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酬從弟惠連》、《初發(fā)都》、《過始寧墅》、《富春渚》、《七里瀨》、《發(fā)江中孤嶼》、《初去郡》、《初發(fā)石首城》、《道路憶山中》、《入彭蠡湖》(《入彭蠡湖》,胡刻《文選》目錄作三首,誤,實為一首)、《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樂府》、《南樓中望所遲客》、《齋中讀書》、《田南樹園激流植援》、《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擬鄴中集》八首。
謝靈運(385~433),謝玄之孫,幼時寄養(yǎng)于外,故小名客兒。襲爵康樂公,故稱謝康樂。由于出身名門,加之才能過人,故甚為狂傲。他曾狂言:天下才能十斗,曹植分八斗,他獨得一斗,其余一斗天下共分之。如此狂傲,僅僅作為一個藝術家,倒也無所謂,然而,偏偏他又十分熱衷于政治,刻意在官場鉆營。不無缺憾的是,他自感生不逢時。晉宋之際,作為他祖上開創(chuàng)的北府兵里的一員老將,劉裕逐漸執(zhí)掌大權,乃至登基稱帝。盡管謝靈運心里不一定臣服,但表面上得俯首帖耳。其心理之不平衡,也略可推想。其縱游山水,大量寫作山水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仕途之不得意而寄情于斯。他與陶淵明之寫作田園詩,在出發(fā)點上就有根本的不同。陶淵明靜觀默賞山水田園之美,終老于此;而謝靈運則借山水游歷來掩飾他追逐功名利祿的政治用心。我們只需讀讀他的名篇《登池上樓》便可明了這一點: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詩作于景平元年(423)春天,時作者在永嘉太守任上,屬于被貶外任,心緒低沉。盡管如此,詩人依然自視甚高,以“潛虬”和“飛鴻”自比?!膀啊睘閮山切↓?“潛虬”即不顯露于世,但依然姿態(tài)非同尋常;“飛鴻”指遠離塵世的大雁?!氨∠觥倍涫钦f自己汲汲于官場,有愧于浮云游魚。陶淵明也有“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的詩句,表面上看是同一意思,其實質卻截然不同。陶淵明是從心底向往自然,而且真正歸返自然。謝靈運則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他之流連于自然實在是有些迫不得已?!斑M德”二句就表明了這種進退兩難的尷尬?!兑捉?jīng)》說:“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贝颂帯斑M德”即指仕途。進德不行,像陶淵明那樣躬耕田園又做不到。拼命追逐功名,到頭來卻被發(fā)配到了海邊,身染沉疴?!棒勒砻凉?jié)候”以下八句寫他大病初愈后對于新春的感受。特別是“池塘”一聯(lián)歷來為人們所傳誦。鐘嶸《詩品》“顏延之”條載湯惠休語曰:“謝詩如芙蓉出水?!贝嗽娋淇梢詾樽C。葉夢得《石林詩話》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道。詩家妙處,當須以此為根本,而思苦言艱者,往往不悟?!辩妿V《詩品》“謝惠連”條引《謝氏家錄》也說:“康樂每對惠連,輒有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薄捌钇顐俑?萋萋感楚吟”用《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詩意,由池塘春草之繁生景象觸動了歸思。結尾四句,用《易經(jīng)》中的“遁世無悶”之語,表示自己要保持操守,即使離群索居也無所煩悶。
他的詩歌往往從古代詩賦中吸取營養(yǎng),善于鍛煉華麗的辭藻,富有色澤和光彩,模山范水,創(chuàng)造出許多寫景名句,以精工見長?!妒诰徇€湖中作》就是這樣一篇作品: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前四句,總括一天的游樂?!盎璧?指清晨和傍晚,自然景致變化不同,但都能給人以清麗淡遠的美感。這里著一“含”字,給山水傳神寫照,隱然暗示出山水所固有的美妙。左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薄扒逡簟?也就是謝詩中“清暉”之意。不過,“有”字下得未免死板,缺乏某種動態(tài)感,不如“含”字來得靈便活脫。三、四兩句蟬聯(lián)而下,以清暉娛人,游子忘歸,進一步渲染山水迷人之狀。中間八句,漸次鋪敘一天的行蹤及傍晚歸來時的情形。從“出谷日尚早”到“入舟陽已微”,隱然昭示詩人留戀山水、步履舒緩的神態(tài)。緊接著,又以大筆勾勒,運墨如潑,將一天的游情凌跨過去,又寫到傍晚泛舟湖上時所見遠近景色:“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庇谩皵俊焙汀笆铡弊?給客觀的自然景象染上濃厚的主觀色彩?!败梁伞边@四句著意寫“還”時所見所聞:水面搖曳著的荷葉,在夕陽的斜映下,閃動著耀眼的色彩,而岸邊的各類花草更因晚風的吹拂,依依裊裊,柔情婉轉,充滿情意。前兩句從詩人眼中所見植物的各不相同,暗中交代了詩人由湖中歸還的內容。結尾四句則概括了詩人從一天游覽生活中體會到的樂趣:“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比绻枷氲淳蜁X得外物無足輕重,而志得意滿是由于不違礙于理。詩人要把這種體驗告訴那些注意修養(yǎng)生命的人,對于人生應持有這種操守。
總的說來,謝靈運詩篇雖有一些對時政的不滿,但多是個人的怨望和牢騷,盡管可以從中了解當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但是畢竟內容狹窄,很難反映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但是謝靈運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山水詩創(chuàng)作實踐,為后來者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鐘嶸在《詩品》中說他“頗以繁富為累”,又說:“若人興多才高,寓目輒書,內無乏思,外無遺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碧拼笤娙死?、杜、王、孟、韋、柳等,都曾從謝詩中吸取過豐富的營養(yǎng)。由此可見,謝靈運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晉宋之際,謝惠連與謝靈運并稱,名聲比較顯赫。謝惠連被稱為“小謝”。其文詞清麗典雅,遣詞造句頗似謝靈運,然而不及“大謝”精警。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年僅二十七歲就去世了,故未能充分展現(xiàn)其才情。鐘嶸《詩品》稱:“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秋懷》、《搗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又工為綺麗歌謠,風人第一?!苯翊嬖娙嗍?《文選》收錄五首,即:《泛湖歸出樓中玩月》、《秋懷》、《西陵遇風獻康樂》、《七月七日夜詠牛女》、《搗衣》。譬如鐘嶸最賞識的《秋懷》詩:
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如何乘苦心,矧復值秋晏。 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爛。蕭瑟含風蟬,寥唳度云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算。雖好相如達,不如長卿慢。頗悅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從性所玩。賓至可命觴,朋來當染翰。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零亂。頹魄不再圓,傾羲無兩旦。金石終銷毀,丹青暫雕煥。各勉玄發(fā)歡,無貽白首嘆。因歌遂成賦,聊相布親串。
傷春悲秋,可算得上是中國封建時代一曲盛行不衰的詠嘆調了。這首《秋懷》詩不過是這曲詠嘆調中的一個音符而已。按其內容來說,這首詩與前人同類題材作品似乎別無二致,不外乎是描寫秋天蕭殺的景象,藉以抒發(fā)作者落寞的情懷。但細細品來,發(fā)現(xiàn)它在寫作手法方面確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說來,抒發(fā)傷秋之感,多以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作為藍本,開篇立意,氣勢恢宏。而這首詩卻有所不同。說是秋懷,卻不從秋意切入,而以“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這聯(lián)與秋意無甚關系的詩句緩緩道來,先勾勒出這位自幼罹孤苦的詩人情懷,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次聯(lián)接以“如何乘苦心”,將那愁情輕輕蕩開?!俺恕?戰(zhàn)勝、超越之意。這無疑給人一種希望,一種快慰??上н€未來得及分享這份超脫感,一聲更沉重的嘆息傾壓下來:“矧復值秋晏。”本來正想盡辦法來排遣愁緒,偏又時逢令人傷感的清秋。這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描寫手法,造成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梆ㄌ煸旅?奕奕河宿爛。蕭瑟含風蟬,寥唳度云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睅拙涫窃娭袃H有的描寫秋景的文字。蕭條的秋景可以有多種寫法,而此詩僅僅截取了兩組物象:一是作用于聽覺的“風蟬”和“云雁”,一是作用于視覺的“清閨”與“幽?!?。古人認為,蟬聲所以能夠傳播久遠,是因為它憑藉著秋風的吹送。所以,蟬聲又作為象喻,預示著秋意來臨,故名“風蟬”。作為候鳥,南來北往的大雁,如云煙游動,故曰“云雁”。秋月高懸,星河璀璨,夜風輕拂清曠的房舍,孤燈一盞照耀著幽暗的帷帳。遠處傳來陣陣蟬鳴雁叫,點綴著這清寥幽寂的夜景。詩的后半部分則是借助于賦的手法,引古喻今,陳情述志?!肮⒔榉睉]積,展轉長宵半。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算”乃由秋景過渡到秋懷?!耙摹?平坦?!耙蟹?即《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之意。人世茫茫,禍福難測,這正是詩人憂慮的焦點。于是他想起了平生傾慕的兩位先賢,一是通脫慢世的司馬相如,一是號稱白衣尚書的鄭均。史載,司馬相如家貧無以自業(yè),但以其才華贏得了富豪之女卓文君的愛慕。倆人私奔后開辦酒店,文君當壚,相如自著粗衣與奴婢一起勞作,不恥其狀。其品行頗為后世不拘禮法之士所稱道。鄭均,官位曾顯,后因病告歸。帝巡幸均舍,賜尚書祿,時人以為榮,號為白衣尚書?!半m好相如達,不如長卿慢。頗悅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想取法司馬相如的通達,卻無如其超然;很欣賞鄭均的高官退隱,卻從未有過白衣尚書的榮耀。這兩聯(lián)詩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矛盾心情。歲月不居,春秋代序,縱有金石之固,終難免于銷鑠;縱有彪炳青史的功業(yè),亦只能炫耀于一時。唯有及時行樂,才不至于白首悔嘆。結尾兩句點出詩的特點,長歌成賦,聊呈友朋把玩而已。
《宋書?謝靈運傳》載:“(元嘉五年)靈運既東歸,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葸B幼有才悟,而輕薄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去永嘉還始寧,時方明為會稽郡。靈運嘗自始寧至會稽,造方明,過視惠連,大相知賞。時長瑜教惠連讀書,亦在郡內,靈運又以為絕倫,謂方明曰:‘阿連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何長瑜當今仲宣,而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禮賢,宜以長瑜還靈運。靈運載之而去?!庇纱丝梢?謝惠連頗得謝靈運的賞識?!段髁暧鲲L獻康樂》以及謝靈運的答詩《酬從弟惠連》,并載之《文選》而流傳頗廣。
除了送別、抒情等題材外,謝惠連在寫景方面也有上乘之作?!段倪x》所錄《泛湖歸出樓中望月》比較有代表性:
日落泛澄瀛,星羅游輕橈。憩榭面曲汜,臨流對回潮。 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哀鴻鳴沙渚,悲猿響山椒。亭亭映山月,瀏瀏出谷飆。斐斐氣幕岫,泫泫露盈條。近矚窺幽蘊,遠視蕩喧囂。晤言不知罷,從夕至清朝。
登高望月,幾乎是被古今詩人寫濫的題材。這首詩雖算不得是同類題材的名篇佳作,卻也寫得低回要眇,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全詩緊緊扣住這一游興的熱點,從日落伊始,直至晨曦微綻。在夕陽的愛撫下,湖面澄清如洗,輕舟游弋似飛,怡然自樂之情溢于言表。夜幕低垂,舍舟登岸。在臨水的高臺上,友朋相邀、舉觴痛飲,在酒酣耳熱之余,又陶醉在那沉寂迷離的夜色之中。首先呈現(xiàn)于詩人耳目之內的不是高懸的明月,也不是迷蒙的曠野,而是“哀鴻鳴沙渚,悲猿響山椒”。在那水邊的沙地處傳來聲聲大雁的哀鳴,又在那幽暗的山間送來群猿的悲鳴,余音裊裊,不絕于耳,越發(fā)襯托渲染了夜空的幽寂。萬籟俱寂的闐靜,人們易于理解和感悟,而有聲的闐靜,卻不是人人所能心領神會。當夜深人靜之際,對于夜色的把握,視覺和聽覺并不是對等的。由于夜色的遮掩,視覺可能是遲鈍的,而靜夜中,聽覺一般遠比視覺來得敏感。唯其如此,詩人便先從“哀鴻鳴”與“悲猿響”寫起,乍看起來不像是在描寫夜色,而實際也正是以其出人意表的獨特感受去渲染夜色,曲盡其妙。 “亭亭”這四句,用“亭亭”、“瀏瀏”、“斐斐”、“泫泫”等四組重疊字描繪月色和夜風,傳神寫照,尤值得稱道。前兩句,和盤托出了江月和谷風的輪廓,后兩句,則為之立意造形。風是無形的,則以云狀之。云靄縹緲,宛若薄紗披在了沉迷的巖岫之上。月光是虛幻的,則以露實之?!敖毟Q幽蘊,遠視蕩喧囂”概括了詩人對于夜色的整體感受。從細微處而觀之,幽蘊已祛,唯余下玲瓏剔透的景致。從宏闊處而望之,鳥啼獸叫,更襯托出月夜的空曠。月色迷人,樂而忘倦,以至“晤言不知罷,從夕至清朝”,月已西沉,東方漸至發(fā)白。
元人方回編《文選顏鮑謝詩評》論此詩:“惠連少年工詩文,此篇十六句之內,十二句對偶?!闭f明惠連詩在近體詩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又說:“言景不可以無情,必有‘近矚窺幽蘊,遠視蕩喧囂及末句,乃成好詩。若靈運則尤情多于景,而為謝氏詩之冠。散義勝偶句,敘情勝述景。能如此者,建安可近矣?!蓖ㄟ^情與景、散義與偶句的比較,說明謝靈運與謝惠連的異同,頗為近實。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