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一考生為文,援引了《詩經》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錯了!”
李鴻章一親戚參加考試,但這位仁兄胸無點墨,便欲仰仗李鴻章的權勢得到優(yōu)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寫道:“我是中堂大人的親□?!庇麑憽捌荨?無奈搜索枯腸,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寫,最后寫成“妻”字。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一學生作文,詞不達意,且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其師戲評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離題萬里?!?
又一學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但有用的話極少。其師仿《敕勒歌》,批曰:“篇蒼蒼,字茫茫,風吹草低見四行?!?
某學生寫好論文后,請其導師提意見,導師提筆寫道:“請看《圣經》第十一章三十五節(jié)?!睂W生急忙翻開《圣經》,找到導師指出的那一節(jié),只見上面寫著:“耶穌在哭泣?!?/p>
某生在作文簿發(fā)下后,見老師在文末批曰:“請看《前出師表》最后一句?!彼底缘靡?以為自己的文章可與諸葛亮相比,趕快去查看,原來是“不知所云”四字。
編者提示:絕妙的批語,必定會產生出絕妙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