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付淑玲
我校是一所在城里集中辦學的寄宿制小學,生源大部分來自幸福鄉(xiāng)各村屯農(nóng)家子弟及外地務工子女,全校近800名學生,90%的學生住校。由于我校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普遍不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差,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導致我校的家庭教育幾近空白,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學校教育的推進與發(fā)展,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為了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能動性,我校于2006年申請立項了市級科研課題《家長家校指導農(nóng)村小學家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開始科學、系統(tǒng)地研究、探索家校合作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我們首先對全校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家庭成員情況、成員文化素質狀況、對孩子教育的方法、態(tài)度以及對學校教育的評價、意見及建議,根據(jù)所了解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的實施方案。其次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推動科研課題實驗的落實與開展,尋找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徑。
具體的做法如下:
1.用家訪搭建家校溝通合作的橋梁。我校坐落在黑河市內,但學生家庭分布在幸福鄉(xiāng)各村屯,大多數(shù)離校有十幾里遠,最遠的離校二十多里,還有幾十名學生家住在幾百里外的山區(qū)。平時學生在學校住宿,周一早晨乘送子車到校,周五中午離校,很多家長因路途遠和農(nóng)活忙很少到校。為了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內容、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同時使教師掌握學生在校外的情況,我校把家訪工作擺上了學校工作日程。
因為我校教師家都住在市里,利用工作之余進行家訪有一定難度,所以在與家長溝通工作中,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分別采用了登門家訪、電話溝通及約請家長到校等溝通方式。對幸福鄉(xiāng)范圍內的學生,學校每學期安排任課教師利用周五下午分組乘車深入各村屯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家訪,家訪覆蓋面達到80%以上。對于家在山區(qū)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他們家長的溝通是隨時隨地的,要做到100%電話訪問,既要了解、匯報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對一些問題學生,除了經(jīng)常家訪外,還請家長到校面談,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以使教師能切身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思想波動的原因,并能與家長交流探討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強農(nóng)村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水平。
2.創(chuàng)辦家長學校,提升家長教育素質。①成立家長學校,設立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組建一支有力的教師隊伍,由學校領導、科研小組成員、各班主任(實驗教師)組成。根據(jù)農(nóng)村家庭狀況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利用農(nóng)閑季節(jié),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法知識的培訓。
②每學期組織一次全校型的家庭教育講座。由校長向家長們介紹我校的概況,重點講述當前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明確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及責任,打消家長們認識上的誤區(qū),提高家長與教師、學校合作的意識。同時邀請專家講座,由班主任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和學生實際與家長共同交流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
③依托村委會進行家庭教育輔導。由于我校學生家庭住址分散,近30%的家長不能到校參加家長學?;蚣彝ソ逃v座這些大型活動,達不到普及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我校依托村委會等社會力量,委托村委會定期舉辦小型家長學習班,教師到各村屯進行講座,使那些不便到校的家長也有機會學習到教育理論。
3.設立家長開放日。請家長走進學校,通過參觀學校、走進課堂聽課,使家長全面、正確地了解學校,領會學校的教育理念、特色、側重點,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后勤管理、學生的食宿情況、學習情況、活動情況、教師素質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對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長、思想動向有清楚的認識。
4.成立家長委員會。從家長中選派代表組成家長委員會,協(xié)調家長之間、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學校做好家長工作,發(fā)揮學生家長在教育實踐中的智慧和才能。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蔽覀儓孕?只有重視培養(yǎng)家長的教育意識,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才能實現(xiàn)家校功能互補,進而形成教育合力,構建和諧、優(yōu)質、高效的教育。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