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榕
摘要青少年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困擾法學理論界與司法實踐部門的一個難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是消除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指出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對預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低齡化 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378-01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當前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特點有:一是犯罪年齡低齡化。有調(diào)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齡已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歲,逐步向14-16周歲年齡段發(fā)展;二是犯罪主體復雜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在校學生和外來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率上升。我們常??梢詮母鞣N媒體獲悉一些在校生殺人、強奸、販毒等令人觸目驚心的惡性案件;三是犯罪類型多樣化。一是侵財類罪雖仍占大多數(shù),但是以暴力相威脅手段,實施侵財?shù)膿尳?、敲詐勒索等犯罪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二是殺人、故意傷害、強奸、販毒、尋釁滋事等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擾亂社會治安的犯罪逐年上升;三是犯罪形式團伙化。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閱歷等因素的影響,單靠個人往往難以完成復雜的犯罪過程。因此,青少年作案時相互依附,借勢壯膽,結成團伙進行作案并帶有一定的組織形式。這些人往往靠所謂的哥們義氣和江湖義氣,相互糾集,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共同作案,形成一個較固定的團伙組織;四是犯罪方式智能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經(jīng)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而且出現(xiàn)部分采用現(xiàn)代化的一些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犯罪的案件。
二、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產(chǎn)生原因
首先,個人原因。貪圖享受、不思進取、不勞而獲的不良動機是青少年產(chǎn)生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青少年由于過早地走入社會,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奮斗目標,精神空虛,好逸惡勞,特別是受到社會上奉行的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影響,不勞而獲的思想嚴重,羨慕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生活,但由于這些青少年多數(shù)無固定職業(yè),無經(jīng)濟收入,當他們面對物欲橫流的世界時,經(jīng)不住金錢的誘惑,私欲不斷膨脹,不惜鋌而走險,實施盜竊、搶劫,甚至是綁架、殺人等犯罪。
其次,家庭原因。一是過分溺愛、放縱型家庭:由于當前的青少年在家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父母在物質(zhì)生活上不斷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袒護孩子,給孩子造成嬌生慣養(yǎng),唯我獨尊的思想,在這種環(huán)境成長的青少年任性、驕傲,以自我為中心,利已思想嚴重,一旦生活發(fā)生波折,就會顯得非常脆弱、焦躁,或自暴自棄,或采取極端的手段,對抗社會;二是“嚴管”型家庭:有的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犯了錯誤或劣跡,不是說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打罵、懲罰,甚至趕出家門。這樣的教育,往往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緒對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孩子在心理上與父母為敵。有的青少年在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三是父母行為不良型家庭:有的父母失業(yè)待崗在家,整天不思進取,沉醉在麻將桌上,對子女的學業(yè)不聞不問。還有的父母有賭博、酗酒、盜竊、賣淫嫖娼等不良惡習。這些家長的不良行為,給子女以錯誤的引導作用,并刺激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行事,在其心靈中孕育了違法犯罪的種子。
再次,學校原因。學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應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線。但一些學校視教學質(zhì)量、升學率為“生命線”,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學生的教育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現(xiàn)象,只抓教學質(zhì)量,忽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對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不惜一切代價重點培養(yǎng),對一些在校表現(xiàn)不好,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棄之不顧,甚至將他們推向社會,在學生中造成明顯反差,造成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使學生心理產(chǎn)生偏差,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社會原因。近年來社會上盛行的不正之風,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一些青少年就是在消極丑惡環(huán)境的影響誘惑下,放棄了遠大的理想,動搖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念,隨波逐流而走上邪路的。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階段,開放振興了國內(nèi)經(jīng)濟,但改革造成的某些領域的暫時性的無序與失控,由于社會缺乏主題價值觀的有效引導,造成社會的道德標準出現(xiàn)混亂,使得這一時期青少年人生觀的形成處于 “后天失調(diào)”的環(huán)境中。一些宣揚暴力、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和書刊的涌入以及一些舞廳、迪吧、錄像廳、網(wǎng)吧等容易藏污納垢公共娛樂場所的出現(xiàn),給青少年身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有的因受到一些誨淫誨盜書刊、影視、網(wǎng)絡的影響,沉迷于網(wǎng)吧、歌舞廳無法自拔,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預防策略
首先,積極開展以教育感化為主的幫教措施。司法部門、教育部門和共青團、婦聯(lián)等組織機構以及各級政府部門都要依靠基層組織,發(fā)動群眾劣跡青少年的人數(shù)和青少年犯罪團伙的情況進行全面摸排,了解全面情況,幫教工作中積極地向被幫教人員開展法制教育,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治療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使他們心靈復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成為合乎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的公民。
其次,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觀念的教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體往往缺乏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法制觀念,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觀念教育,對增強青少年法制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學校要把好法制教育的“三關”。要建立學校與家長和社會各有關部門的聯(lián)系制度,將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苗頭要及時防范教育。建立健全嚴把法制教育關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立體教育模式。
最后,凈化社會環(huán)境、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的文明程度,加強廉政建設,端正社會風氣,這也必將有助于從根本上遏制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會因素,使社會環(huán)境得到凈化,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為青少年提供內(nèi)容健康、精神豐富的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讓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占據(jù)主導地位,堵塞可能對青少年產(chǎn)生毒害的文化傳播渠道。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要經(jīng)常性地組織對網(wǎng)吧、迪廳、酒吧等公共娛樂場所的突擊檢查,嚴厲打擊充斥其中的涉及毒品、淫穢、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防止其給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危害。
參考文獻:
[1]楊燮蛟.青少年違法犯罪社會心態(tài)的分析.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2).
[2]羅大華.青少年違法犯罪心理分析.知識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