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平
非智力因素又稱為非認知因素。其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時除智能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狹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情感、意志、動機、興趣、性格等方面。據分析,學生產生差距的原因多數(shù)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取決于學習欲望、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作為一個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動力、定向、引導、維護、調節(jié)、強化等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且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必須抓住數(shù)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在數(shù)學領域里,有大量引人入勝的數(shù)學故事和數(shù)學史實,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恰當?shù)卮┎搴瓦\用這些材料,抓住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這一心理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必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內容。實踐表明,教學內容過深,學生望而卻步,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淺,學生唾手可得,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注意深淺得當,難易適度。同時,還應當善于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并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要改進教學方法。在知識的學習中,總會有一些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方法的新穎性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有趣的內容和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東西變?yōu)榻蚪蛴形兜臇|西。
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情感對于人的認知活動具有特殊的內在作用。熱烈的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收效甚微。在情感激發(fā)方面,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感官的功能作用,讓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
堅強的意志品質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順利完成某項工作所必備的心理素質。實踐證明,一個人的理想越大,學習目的越明確,克服困難的動力就越大,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方面,我們要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勇于克服困難,讓他們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四、培養(yǎng)獨立的性格
性格是一個人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格,培養(yǎng)他們做事的果斷性和自控力,防止灰心喪氣或驕傲自滿等情緒的產生,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抓住良機,不失時機地進行性格教育,使學生遇到困難時不氣餒,順利時不驕傲,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
總之,良好的非智力品質,不僅是打開學習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而且也是事業(y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西省都昌縣東湖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