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難教難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寫作欲望低,寫出的作品干癟乏味,缺少真情實感。對生活缺少觀察、感受和體驗,不會運用閱讀得來的知識和思想,在寫作中找不到樂趣,以致對寫作提不起興趣。
寫作是人類表達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重要方式,是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練就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其重要性體現(xiàn)在寫作能力的提高與對客觀事物觀察力、感受力、思考力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領悟力、運用力的提高相輔相成。要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產(chǎn)生需要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留心觀察事物,養(yǎng)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驅(qū)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衷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情感,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后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癥下藥,試著從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nèi)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zhuǎn)變態(tài)度,愛上作文。
二.感悟生活,積累經(jīng)驗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乏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
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累,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fā)表,從打算發(fā)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痹鯓硬拍馨l(fā)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fā)現(xiàn)美的境界。其次要把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問為什么,倘若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xiàn)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zhì)是干什么?這事情將有什么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社會現(xiàn)象、自然生態(tài),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落紅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把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nèi)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fā),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模仿求新,借鑒遷移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地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特色。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jié)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征。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同是亡秦戰(zhàn)爭中的風云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大丈夫當如此也?!比说莫毎?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生傭耕,他的話表現(xiàn)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愿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diào)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特色。
四.說寫結合,另辟蹊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翱陬^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比~圣陶先生的這段經(jīng)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辯證關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系。我們通過說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為規(guī)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改變教學思路,甚至另辟蹊徑,強調(diào)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nèi)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后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yǎng)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寫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遍喿x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匯,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yōu)秀小說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于寫作。
五.尊重個性 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zhì)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潛能,依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于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fā)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jīng)后,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huán)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嘗盡,最后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fā)揮,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六.激勵評價 良性循環(huán)
“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被人賞識的渴望。”作文評語評講都要注重激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就會樂于寫作,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批閱作文時,廢除以往的套話,運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nèi)在潛能,激勵學生大膽嘗試,從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對于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得不指出的不足,也是以溫和幽默的口吻指出。評講作文時多發(fā)掘?qū)W生作文的閃光點,為學生受表揚創(chuàng)造機會,用表揚這一武器去激勵其上進心,增強其自信心。對于學生優(yōu)秀作文,要盡力創(chuàng)造發(fā)表機會,一篇成功,就有多篇成功;一人成功,就有多人成功,產(chǎn)生良好效應。學生的成功源于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源于教師的鼓勵。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要保護好學生的寫作熱情,適當運用激勵性評價,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尋找閃光點,為學生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huán)境,學生必將能樹立寫作信心,寫出有個性的作文來。
高翠芬,教師,現(xiàn)居廣東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