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云
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前記
讀罷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心中不覺有一絲淡淡的哀愁,那是一個游子對故鄉(xiāng)發(fā)自肺腑的真摯情感,冷雨中夾雜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雨是平凡但決不平庸的風(fēng)景。它時而是綿綿不絕的春雨,朦朧霏霏,情意綿綿;它時而是瓢潑傾盆的雷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毫不在意人間的紛擾;它時而又是凄凄涼涼的梧桐夜雨,如李清照般的惆悵,獨自怎生得黑;它時而還是寂靜的冬雨,輕輕地落地化作雨蝶飛入世人的夢中……
在余光中的文章中,讀到的雨是凄凄涼涼的雨,冷冷的,帶著許多的離愁別緒和傷感。有漂泊異鄉(xiāng)游子的孤獨情感,有失去心中寄托的無助無依,有對自己有國難回,有家難歸的苦悶痛楚。這冷雨其中夾雜著的復(fù)雜情感,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讀他的冷雨,也觸動了我的內(nèi)心,突然很想聽聽家鄉(xiāng)的雨。
聽雨,聽聽家鄉(xiāng)的雨吧。三月的春雨,下起來綿綿不絕,細雨霏霏,如牛毛,在空中密密地斜織著。三月的春雨,喚起大地的生機,青綠的小草漫山遍野地鋪著,緋紅的桃花夾岸而開。三月的春雨,振奮人們的精神和斗志,讓人間充滿了愛和希望。三月的春雨,化作了春泥,呵護我們的心靈。
聽雨,聽聽家鄉(xiāng)的雨吧。七月的雨,下起來毫不客氣。它沒有一點遲疑,來去匆匆,對塵世毫無眷戀。七月的雨,該是滂沱的雷雨了吧。它來勢洶洶,帶著雷鳴電閃,似乎要響徹宇宙大地。七月的雨,讓我感受不到絲毫的凄涼與悲意。那是一場生命的狂奏曲,鏗鏘而有力。七月的雨,似乎與眾不同,它定是一場對人世不公的反抗之聲。七月的雨,讓人間的空氣變得清新濕潤……
聽雨,聽聽家鄉(xiāng)的雨吧。秋天的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梧桐葉已落,路上鋪滿了一路的惆悵和傷感,繁華過后便是蕭條的冷落。秋雨冷冷地打在樹間,聽見的是寂寞的回聲,塵世的最大凄涼也莫過于此了。秋雨的悲涼正如一個游子漂泊在外時的心境一樣,凄苦、難挨……
聽雨,聽聽家鄉(xiāng)的雨吧。冬季的雨該是最安靜的雨了吧。它總是悄悄地下,生怕吵醒熟睡的人們。雖然是冰冰冷冷的身體,但它的心卻是如火的熾熱。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瞬間,它讓人間升騰起愛的暖氣……
聽雨,聽過家鄉(xiāng)四季的雨,我覺得自己比余光中要幸福得多。不管家鄉(xiāng)的雨是否是冷雨,至少我還能夠站在家鄉(xiāng)的故土上傾聽雨的聲音,感受到家鄉(xiāng)雨的自在與清新。我也能夠理解余光中的思鄉(xiāng)之情,能夠理解他那種對于故土的懷念,那種游子飄零的孤獨之感。
聽雨。我聽到了余光中在冷雨中心碎的聲音;聽到他的眼淚與雨滴一同落下的聲音;聽到他的內(nèi)心在時刻默念家鄉(xiāng)的名字;聽到他雙鬢已白的嘆息之聲;聽到他一個游子的遺憾之音;聽到他對祖國的熱情贊美……
聽雨。我聽到了母親對游子的呼喚,那聲音沙啞擔(dān)憂又是那么地清晰;我聽到了家對游子的呼喚,那聲音微弱又是那么地響亮;我聽到了手足之間的呼喚,那聲音來自心間,無法被那長長的海峽阻斷。
我聽到了愛游走在身邊的聲音……
但愿前塵不再隔海,古屋永在,海峽兩岸不再聽那冷冷的思鄉(xiāng)苦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