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雅
摘要現實狀況表明,高職生的入學成績出現了較大的滑坡趨勢,并且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到英語水平的提高。本文從轉變教和學的觀念談起,舉例分析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任務引領型”小組協作活動預習個案。探討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任務引領型活動學習策略預習習慣自學能力
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在校學習期間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顯得尤其重要?,F實狀況表明,隨著中專生源素質的逐年下降,高職生的入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出現了較大的滑坡趨勢。高職英語課文涉及經濟、貿易、生物、科技等各領域,篇幅長,生詞多,句型結構復雜,與中專教材相比,難度跨越很大,令不少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隨之大打折扣,尤其對預習作業(yè)馬虎應付或置之不理。沒有課前預習為依托,在有限的課時內要吸收大容量的知識,難免會消化不良。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自主性,使其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改變教和學的觀念,從“學會”到“會學”
1、改變教師觀念。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中專與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要求、教法與學習方法等方面有差別,高職英語教學大綱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格外重要。葉圣陶還說:“教是為了不教?!币簿褪钦f,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展開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從“教”不斷向“不需要教”轉化。在研究教師教法的同時,不要忽視學生的學法,以學論教,教會學生學習。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他們“會學”,“會學”才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標。
2、改變學生觀念。要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改變他們的學習觀念。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用這種語言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讓學生意識到,只有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通過預習,既有助于對新課文知識的理解,熟悉所學知識的內容,又能培養(yǎng)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為在?;蜃呦蛏鐣蟮膶W習打下良好基礎。不致于在大量的新知識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會落在時代的后面??梢哉f,預習是自學的演習,是自學能力的具體表現。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yǎng)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有效的學習策略不僅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而且符合終身學習思想。策略是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的,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討。
1、改變預習形式,實現技能遷移,激發(fā)學習熱情。高職英語教材中的課文預習題目多,形式傳統(tǒng)、呆板,是影響學生預習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必須重新設計形式新穎的任務,才能調動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當今的學生對計算機操作非常熟練。以之為媒介來完成預習作業(yè),融計算機和英語學習為一體,實現技能遷移,會讓學生有較大的興趣和發(fā)揮空間。
2、組織“任務引領型”小組協作活動。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自主性和參與性。現代英語教學提倡“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還提出教師應“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筆者把這種教學理念運用到預習環(huán)節(jié)上,通過“探究式”或“任務型”預習模式,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交流見解,碰撞思維,共享知識,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優(yōu)化心理素質,消除學習障礙。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強、缺少興趣,往往使學生缺乏自信,容易膽怯,阻礙了自主學習,這也是如何開發(fā)非智力因素的問題。為了消除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障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并且在設計問題、確定學生學習活動的難度時。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水平,以免挫傷其信心,從而消除了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心理障礙。
(2)盡可能實施分層教學。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如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可讓他們搜集資料;而基礎扎實、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其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重新組合或講演。先發(fā)揮學生所長,當增強信心后,再嘗試輪換角色,擔當不同的任務,以強帶弱,達到充分鍛煉、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3)盡量使用評價效應。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肯定與鼓勵為主,用富有情感的激勵語言評價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評價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4、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策略。
(1)運用認知策略。例如,教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試著利用工具書自學生詞,理解大意,確定難點和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等等。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主動尋求和發(fā)現新問題,形成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
(2)運用資源策略。善于獲得、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是英語學習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讓學生學會從報紙、雜志、影視、互聯網、社區(qū)等資源中尋求答案。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互聯網查詢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運用調控策略。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和互幫互教的能力,對學習進行反思、評價和調整,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克服自身的弱點,有計劃地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預習的合作學習過程中,互為對手,互為目標,互作校正,也互受影響,完全體現了他們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這種互動教學的效果比教師教的效果還好。
三、學生預習個案剖析
筆者在本校高職班開展“任務引領型”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分組、分任務,以Powerpoint的形式來做預習,并推選代表在課堂上講解,收效甚佳。學生的PIT作品不僅令人眼前一亮,而且演示時講得頭頭是道,不僅會提問,有的還能運用簡單的英語課堂教學用語,儼然一位教師的樣子。通過這種鍛煉。學生也充分體會到:預習過程中出力越多,收獲越大;預習越充分,聽課效率越高。因此,課前預習的勁頭也越來越大。
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中的幾個單元,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是比較出彩的。例如,Unit 6,學生通過查字典、找例句、設計練習和講解,掌握了分析、歸納、運用的方法,比較出單詞或短語的異同,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好處:他們不但對知識點的印象深刻。而且嘗試到
當“老師”的成功感。教師及時表揚。同學的贊嘆和熱烈掌聲,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受尊重和尋求自我滿足、成就、發(fā)展最優(yōu)潛能的心理需要,使他們更具有進行預習的動力。
又如,Unit 7“The Brain”一課,內容是講述大腦如何控制人體的三大系統(tǒng)運轉,科學性強,專業(yè)詞匯多,屬于較“枯燥”的一類文章,如果用傳統(tǒng)方法講授,容易令人昏昏欲睡。而用PowerPoint的形式來回答問題、講解課文段落,有效地化解了教學難點(譬如用超級鏈接標出重點單詞;以圖片、動畫片或框架圖等方式,圖文并茂地解釋大腦的結構和各系統(tǒng)的功能)。這次的作業(yè)質量比以往有較大提高,不少“電腦高手”充分發(fā)揮了特長。其中有一組動畫效果特別生動、直觀,令人不禁叫絕,用它來輔助解釋課文,一目了然。教師還運用了評價機制,讓學生互評優(yōu)秀作品,包括內容、排版、演講水平等多元評價指標,不光是英語成績好的學生有機會得到獎勵,凡是積極參與、發(fā)揮最優(yōu)潛能的學生都能得到認可,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能力,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機會。
預習Unit 8“Gettingto the Airport”這個單元時,由于課文相對較簡單,就讓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收集有關飛機和機場的常用詞匯和信息,包括介紹廣州新機場、機組和地勤人員、機場設施和機場標識,等等,擴大知識面及詞匯量。這次作業(yè)讓學生的分類、整理、歸納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同時,教師也啟發(fā)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學習資源,多留意身邊的英語,在生活中學英語,學以致用,提高社會交際能力,才是學英語的最終目標之一。
用PPT的形式做預習,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提高。常常在布置題目之前。就有學生來問下一課做什么內容。由于預習任務的設計有新穎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平淡、枯燥的教學內容生活化、情趣化,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欲望和參與熱情,一改過去預習的疲軟態(tài)度。
四、反思
讓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并非就輕松了,反而要多花些心思,精心設計預習作業(yè),課堂上注意調控和引導,例如:①預習要求必須具體、明確,最好有范例,讓學生做得有條理、有重點。②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布置不同類型的任務,使學生保持新鮮感。③對學生作品中的錯誤,教師應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發(fā)現問題,啟發(fā)學生互相檢查和評價。④學生講完后注意小結,指出優(yōu)點,給予鼓勵;對不足之處教師及時進行補充,強化訓練重點難點。⑤以加分等形式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經過一年多“小組預習活動”的教學實踐,學生對完成任務的強烈愿望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欲望加強了,在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中都保持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他們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索和發(fā)現知識的活動貫穿始終,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自學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實效。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全面發(fā)展,讓他們具有持續(xù)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