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明
摘要:港澳臺僑學生由于其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他們對大陸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等現(xiàn)狀了解不夠。因此,讓他們接受專業(yè)知識教育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國情教育。闡述武漢大學在港澳臺僑學生中開展國情教育的基本情況及其取得的成績。
關鍵詞:港澳臺僑學生;國情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2-0239-01
1國情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
對港澳臺僑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對祖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了解,更好地加強他們國民身份的意識,幫助他們更多地更客觀地了解祖國的基本情況,尤其是了解大陸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30年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以及在各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正面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進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關注,同時,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引起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思考。
我們結合港澳臺僑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因素,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將國情教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zhì)教育為一體。既對他們傳授基本知識、理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又培養(yǎng)他們應用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還對他們灌輸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基本國情以及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開設有特色的國情教育課程。我們先后開設了《中國國情概況》、《武漢大學校史》、《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與現(xiàn)狀》、《臺灣問題面面觀》、《辯證的認識當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政治學常識》等課程。請學校知名教授面向廣大港澳臺僑學生,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jīng)濟現(xiàn)狀、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現(xiàn)狀等。課程內(nèi)容豐富多樣,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采用多種教育手段和形式開展國情教育。一是鼓勵學生參加教育部要求高等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開設的相關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加強港澳臺僑學生對我國政治制度、文化歷史、社會法制的了解。二是開展以實地考察為手段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活動。我們的國情教育,突破了傳統(tǒng)的以理論和知識傳播為單一途徑的局限,采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二者的結合加深學生對國情的理解。如組織2008級港澳臺僑新生前往長江三峽大壩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活動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被祖國的秀美山河所吸引,為絢爛多姿的文化所折服。三峽之行,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在各方面更直觀,更深刻,更具體化的了解。
國情教育工作成果斐然。港澳臺僑學生國情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們所開設的國情教育課程,涉及當代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正是港澳臺僑學生想要了解的內(nèi)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形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很多學生都通過口頭和書面的方式表達了對學校港澳臺辦的感謝。并且在港澳臺僑學生國情教育考試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成績優(yōu)秀。二是在我們相關教育活動結束后,都收到了大量的來自港澳臺僑學生書面的感言和思考。這些感言有抒發(fā)對祖國河山熱愛的,如在三峽之行結束后同學們寫的《那山,那水》、《暢游神龍溪》等;有表達對祖國現(xiàn)實問題思考的,如《中國國情之我見》、《中國基礎教育的矛盾》、《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利與弊》等;有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思考的,如《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我見》、《論香港和大陸》等;也有表達對我校歷史了解和眷戀母校情感的,如《武大之珞珈櫻花》、《論武大文化》等。這些文章,見解獨到,思想深刻。不僅折射出了本次國情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也反映出了港澳臺僑學生們對祖國發(fā)展的熱切關注。
2國情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對廣大港澳臺僑大學生的教育,主要目的是讓他們了解祖國,認識社會,尤其是了解祖國在改革開放30年來的巨大變化以及在各領域取得成就;明確他們的國民身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和對祖國建設的責任感;引發(fā)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關注和思考;讓他們了解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方面的成果,也了解建設祖國的長期性和艱苦性。具體而盲,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增加了港澳臺僑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國家意識。如一位香港學生在其國情教育課程感言《關注中國國情——以香港和大陸為例》的文章中寫到:“香港的繁榮與發(fā)展,離不開祖國的關懷。我們相信,在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指導下,香港的明天會更好,祖國的明天會更好”。國情教育活動通過對他們進行祖國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知識傳播,使港澳臺僑學生受到了我國源遠流長文化的熏陶,感受了中華民族的魅力,增加了港澳臺僑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國家意識。
(2)加深了港澳臺僑學生對國情的了解。港澳臺僑學生由于其成長環(huán)境的特殊性,歷史原因以及以往國情教育的缺失,他們對祖國的很多情況并不了解。曾有澳門學生這樣說到:“我們是祖國的兒女,但我們對祖國母親了解太少”。國情教育,豐富了同學們的國情相關知識,使他們對祖國的了解從感性的層次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很多學生在感言中寫道了他們對祖國政治制度、經(jīng)濟體制、民族文化、社會現(xiàn)狀等國情的認識和理解。如有位學生寫到:“祖國改革開放30年,經(jīng)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用了30年的時間,走了很多西方國家?guī)装倌晁叩臍v程。這堅定了我們對祖國的信心,相信祖國還會更富強,人民生活也會更美好”。
(3)增進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情誼,是國情教育的基本任務和核心準則。通過這次國情教育,港澳臺僑學生普遍認為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土地;祖國利益重于生命。港澳臺僑學生在參觀和游覽了三峽后,有人在題為《那山,那水》的游記感言中寫道:“沒想到這里的山是這樣的秀,水是這樣的清。置身于這青山綠水問,就像進入了仙境一樣。感嘆我們的祖國如此秀美,如此地大物博。讓我們深深的愛上了她”。簡短的文字,散發(fā)出的是學生對祖國的真摯情感。
(4)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情教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國情知識,也培養(yǎng)了他們勤于思考、勇于承擔的品質(zhì)。很多學生對我國當今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進行了思考。有學生在《我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看法中》寫到:“我們每個人雖然力量渺小,但我們一定要努力,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之人,將來把我們的大學建設成世界上一流的大學,國家建設成現(xiàn)代化國家”。
(5)國情教育對塑造港澳臺僑學生的政治信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國兩制”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由于歷史原因,港澳臺僑學生在政治信仰上和我們有一定的差異。國情教育,對于幫助港澳臺僑學生認識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jīng)驗以及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發(fā)展道路、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祖國統(tǒng)一等問題上均有積極作用。我們開設的《臺灣問題面面觀》、《辯證的認識當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政治學常識》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地看待上述問題。很多學生寫出了在這方面問題思考的文章。如有學生在《政治學課程感言》中,談到了他對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看法與思考。有臺灣學生在《臺灣問題面面觀》中寫到:“這些年,大陸在經(jīng)濟發(fā)展、國防建設、包括法制建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反分裂國家法》的出臺,對于解決臺灣問題均有積極意義。我們期待祖國的早日統(tǒng)一,期待兩岸關系更好的發(fā)展”。表達了臺灣學生對兩岸關系等問題的思考與見解以及希望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愿望。
(6)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了解,增進了學生對母校的感情。國情教育課程中,找們開設的《武漢大學校史》等課程,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母校,感受母校的文化底蘊,從而增進學生對母校的情感。有學生在感言中寫到:“雖然我人校時間很短,但是我深切地體會到武漢大學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了武大文化的意義。武大文化就像武大的老建筑一樣,積淀深厚而彰顯魅力”?!吧頌槲浯髮W子,我們鐘愛母校的櫻花,就像鐘愛母校一樣。母校的櫻花盛開,已是一種唯美的境界,是對珞珈山表達的情愫。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在武大真正做到自強、弘毅、求是、拓新,讓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就像母校的櫻花一樣,絢麗的綻放”。
開展港澳臺僑學生的國情教育工作,是我們的一次嘗試。我們將圍繞國情教育的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國情教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nèi)容,進一步將國情教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zhì)教育為一體,有序地構建港澳臺僑學生國情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國情教育的綜合效應,更好地做好港澳臺僑的國情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