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楊
編譯馮楊
在全世界各地的會議室,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參會者激烈地爭論,面紅耳赤,但經(jīng)常的情況是他們都是對的,他們看到的只是問題的不同側(cè)面;或者參會者輪流講演,各說各話,或許都很精彩,但離開會議室時卻發(fā)現(xiàn)毫無成果;或者所有的人被樂觀(或悲觀)的情緒所左右,完全忽視了相反的一面,這樣的會議常常導致一些后果嚴重的錯誤決策……
群體的智商往往低于個人的智商。組織心理學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團隊做出的決策往往是過于冒險的。
英國人愛德華·德·波諾所創(chuàng)造的六頂思考帽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群體思考工具。在對立兩方進行的會議中,它能讓兩方在某一時刻同時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下一時刻又同時從另一角度看問題,從而更容易達成共識。
不同顏色的帽子是思考方向的象征性標記。戴上白色帽子,所有的人都一起想,我們有什么信息,我們需要得到什么信息;戴上紅色帽子,我們問自己,現(xiàn)在你感覺這個怎么樣;戴上黃色帽子,我們則想,為什么這個值得做,為什么可以做;戴上黑色帽子,我們就只考慮,為什么不能做,它有什么缺點,綠色則是新的想法、建議和假設(shè)是什么;藍色則代表控制與組織,我們走了多遠,下一步思考什么。六頂思考帽的主要價值在于“便于思考”,將復雜的思考過程分解為六個方面。這樣,在群體思維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某一時刻從同一個角度思考,經(jīng)過六個視角的轉(zhuǎn)換,最終獲得全方位的思考。
本質(zhì)上,六頂思考帽是一個角色扮演游戲。它的好處在于,讓我們能夠輕松地轉(zhuǎn)換角色。譬如,本來我非常贊同這個方案,可能根本就不愿意考慮負面因素,戴上黑色帽子的游戲讓我必須站到對立面去思考。
我們經(jīng)常會陷入“我對你錯”的爭論情形,每一方都竭盡全力證明對方是錯的。六頂思考帽有助于消除這種分歧,讓我們超越爭論,達成共識。
阿才/摘自《六頂思考帽》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