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波
學生的叛逆心理是目前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任其發(fā)展形成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這對他們將來的人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采取積極的方式給予糾正,引導他們改變叛逆心理,走上心理發(fā)展的正軌。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yōu)榱司S護自尊,而對別人的要求采取相反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因為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tài)度。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它雖然不同于變態(tài)心理,但已帶有變態(tài)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fā)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
1、學生叛逆心理的表現(xiàn)
現(xiàn)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社會、家庭、自身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學生的成長過程往往都伴隨著一定的心理發(fā)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異;情感脆弱易變,意志不夠堅強;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愛與老師頂嘴、愛鉆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師、家長的批評與指導;對他人缺乏同情心、愛心等等。
具體表現(xiàn)為:
1.1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shù)規(guī)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對于那些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大加贊賞;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東,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讓大人順心,覺得自己很有主見。
1.2在家不聽父母話,在校不聽老師話;擾亂課堂紀律,不完成作業(yè),時有逃課現(xiàn)象;對學校倡導的事往往對著干,甚至不時搞點惡作劇或破壞公物。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xiàn)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開頂撞。
石振虎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對老師和同學大都采取否定的態(tài)度,如果同學說另一個同學或是老師有什么優(yōu)點,他馬上予以反駁并說出他或她的缺點。給同學們的感覺就是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人。
應和超是學習成績較好的一個女孩,但缺乏合作精神,從不主動跟同學玩,有什么集體活動她就呆在一邊作壁上觀。這種孤僻的性格跟膽小羞澀有關。
2、叛逆心理對學生成長的危害
學生出現(xiàn)的叛逆心理現(xiàn)象往往讓家長和教師不解。處理起來頗感棘手。因為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它雖然不同于變態(tài)心理,但已帶有變態(tài)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的病態(tài)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精神委靡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病態(tài)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所以對學生這種叛逆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視,并研究教育策略。學生的叛逆心理對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影響很大。一位高三學生說:高一時。自己因一次單元測試作弊,事后被英語老師嚴厲批評,我當時非常氣憤,覺得英語老師太過分了。于是叛逆心理隨之產生,之后,凡是上英語課我都不專心聽,作業(yè)也不做,這樣,導致我的英語成績一落千丈?,F(xiàn)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當初的叛逆行為。
有些學生在老師明令禁止學生早戀后,更充滿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區(qū),最后耽誤學業(yè)。有些學生在老師批評其有早戀跡象后,沒事變成有事,地下轉成公開。但作為學生畢竟無能力處理好情感問題,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績一落千丈。
調查表明,叛逆心理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在處理師生關系時是極不利的因素,處理不好,影響教學效果和課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糾正、調整。
3、學生叛逆心理的成因
3.1叛逆心理產生的生理原因是腦丘的丘覺發(fā)生“異?!保@個異常是指主體與先前個體的丘覺不同位。
3.2學生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shù)慕逃椒ㄊ菍е聦W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傳統(tǒng)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許多學生怕自己做錯事后,受到家長責備,而家長們盛氣凌人,態(tài)度生硬則是他們最反感的。
其次,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心理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加上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溝通,產生思想矛盾。隨著學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時子女的渴望獨立的愿望與家長不恰當?shù)暮靡怅P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蛟S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guī)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3.3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采取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教師的不斷施壓使學生的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以至學生們的叛逆心理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釋放出來,部分會出現(xiàn)過于偏激的行為。事實證明,關心學生,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要比不受歡迎的老師授課的效果好得多。
3.4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的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為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學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調查問卷顯示,中學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當?shù)膶W習教育”占10.5%;“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闭?5.55%;“不恰當?shù)拿襟w渲染”占7.5%;“以上三種的綜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見,中學生叛逆心理產生與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聯(lián)系。
4、主要對策
4.1人們常說,“身教重于言教”。因為受教育者時時刻刻對教師、對長者進行觀察乃至模仿。他們聽了你課堂上的說教之后,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論、行動相比較。我們知道,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斷力,他們也逐漸學會了“聽其言”、“觀其行”。如果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說得頭頭是道。而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卻十分落后。那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會逐漸降低。今后。他說得再娓娓動聽。學生也會不屑一顧,望而生厭。
4.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與子女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來教育自己,在他們犯錯誤時,希望家長給予理解,給予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他們吸取經驗教訓。同時學校應當加強對老師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培訓,使老師們在理解和關心的基礎上,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疏通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釋放心中的壓抑。
4.3學生應充分認識自己在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因為在這階段學生容易情緒沖動,脾氣由溫順乖巧變得暴躁倔強,甚至會說一些過火的話,做一些過火的事。看問題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所以不要堅持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對待問題情緒化,甚至總是與他人唱反調。對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做的是,每當孩子說出過火的話,做出過火事的時候,想辦法“熄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決不以“火”壓“火”,更不能火上澆油,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同時教導學生應該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4教師和家長不能侵犯學生的隱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就要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但從學生平常的言行應該猜測得出他們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縱”的措施進行處理,讓他們像風箏一樣,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又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約束,這樣做才能有利于幫助學生平安地度過叛逆期。
5、合理利用學生叛逆心理的正效應
教師和家長要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叛逆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在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和家長切忌偏頗,講道理既要講有利的一面,也要講有害的一面,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青少年學生逆向思維的特點,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