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泛
王爭平、李泛都是從《大眾攝影》走出的普通攝影人,卻以自成一家的風格在競爭激烈的攝影界脫穎而出。當他們帶著二十多年來在攝影界取得的各種成績,帶著浸透自己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叩響“金像獎”的大門時,考驗攝影人綜合實力的金像獎,大門也向他們敞開。
作為一個非職業(yè)攝影人,參加這個最高個人成就獎,我是抱著一個積極的、平和的心態(tài)——重在參與。以前也參加過,但無緣獲獎。今年是想圓一個夢想,一方面我已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在技術(shù)、風格上已日臻成熟,參評算是我一個階段的小結(jié)。
攝影人之間的競爭,歸根結(jié)底就是綜合功力的競爭,能從目的的明確性、思想的全面性、事件把握的準確性、鏡頭語言運用的合理性、表現(xiàn)手法的新穎性、照片的耐看性等幾個方面的把握好,照片自然會“出彩”。
“金像獎”與“國展”等大賽的區(qū)別在于,“金像獎”注重的是個人整體實力,而“國展”等注重的是對照片的評選,比如創(chuàng)意、技術(shù)、質(zhì)量等等。例如,參加“國展”時,我會在單片上下工夫,力爭做到一幅照片有一個主題。而參加“金像獎”的評選,我會精心挑選出一組照片,它們不僅是組照,而且可以單獨成片。
從事攝影20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鏡頭應該對著什么,應該拍些什么。一開始是視覺獵奇式的拍攝,拍得多了,我開始對自己的攝影創(chuàng)作進行審視——今天,人們需要尋求精神的歸屬,影像的社會功能應當?shù)玫街匾暫腕w現(xiàn)。所以這次我選出一組記錄大涼山彝族的照片,詮釋新時代彝家生存現(xiàn)狀,為這個民族留存一份影像資料。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我而言,如果不想成為一個著名的攝影家,我就不會端起相機步入攝影這個大門。但獲獎并不是我攝影的目的。通過攝影,我去感受人生的美好與痛苦,并把這些告訴世人,這是我的使命。
感謝評委以及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給了我這樣高的一個榮譽。此外,還有伴隨我多年的《大眾攝影》,數(shù)十年來我始終是她的忠實讀者和作者,通過她,我走上了攝影之路,獲得了一次次的回報。這次,又是《大眾攝影》推薦我參賽,讓我登上了“金像獎”的領(lǐng)獎臺,我衷心地感謝她。
我是一個攝影人,我是一個為了攝影而活著的人,我要努力發(fā)掘攝影的本質(zhì),我要尋找出攝影背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