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泉
摘要:生命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一個弱點,如何有效的開展生命教育,既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嶄新課題。為了讓生命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生活世界和知識世界,正確認識生命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本文對生命教育的涵義、內(nèi)容及原則等做了明晰的理論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 生命教育
0 引言
近年來,人學生自殺以及傷害他人生命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反映出當前人學生生命意識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乏。2008年9月30日—10月11日,南京高校3名大學生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0月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15~34歲的人群中,自殺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8.9%。另據(jù)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騰訊網(wǎng)教育頻道,對7080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89.3%的大學生有過極度心理體驗,比如極度失望、極度憤怒、極度孤獨等,但僅有8%的大學生尋求過幫助。同時,55.1%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應該加強生命教育。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教育必須擔負起拯救生命的使命。
1 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我國國內(nèi)生命教育從本世紀初才剛剛起步,但是,每天都有大學生自殺,殺人的報道,尤其讓人深思的是很多學生本身就是生命學院的學生。這說明:現(xiàn)代的教育存在一個巨大盲區(qū):每個人最需要的生命教育,一直被嚴重忽視。
1.1 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的迫切要求 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現(xiàn)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yǎng)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給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1.2 開展生命教育是由我國教育方針的要求決定的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為本,促進他們的潛能開發(fā)、素質提升和人格完善,幫助他們獲得人生中最快、最好的成長。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個體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與此相伴,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
1.3 開展生命教育是由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生理發(fā)育逐步成熟,但心理發(fā)育相對滯后。在這個時期,學生們往往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交往需要與自卑閉鎖的矛盾、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等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家庭貧困、就業(yè)困難等問題的客觀存在,特別是當代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經(jīng)驗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順,容易走極端。
2 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受眾應該是全體公民。對學校生命教育而言,從教育對象劃分可分為教師生命教育和學生生命教育;從教育內(nèi)容劃分可分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尊重生命、升華生命六個核心內(nèi)容。教師生命教育應關注教師自身生命意識的覺醒。目前,我國學校生命教育經(jīng)常將教師生命教育忽略不計。事實上,只有教師自身生命意識的覺醒,才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感動生命,用生命去引領生命,用生命去潤澤生命。任何生命都只會在積極的生存方式和體驗中萌生與綻放。學生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學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tǒng)的教育內(nèi)容體系。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掌握自我保護、應對災難的基本技能;學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悅納自我、接納他人;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學會欣賞人類文化。
3 生命教育的原則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應遵循以下原則:①知行統(tǒng)一原則。生命教育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生命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使學生豐富人生經(jīng)歷,獲得生命體驗,擁有健康生命。②循序漸進原則。學生的生命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的建立和形成是有規(guī)律的,在教育內(nèi)容的設置上,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接受程度,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他們的成長、發(fā)展、學習、交往密切聯(lián)系的內(nèi)容,并進行科學地組織、編排。③教育滲透原則。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教育,這種滲透包括學科教學滲透、學校管理滲透、校園文化滲透等等。④“三助”結合原則。“三助”指自助、互助與援助。自助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救、自律與自我教育;互助重在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等各種幫助。⑤“三方”共融原則。“三方”即對學生教育離不開的學校、家庭及社會三方場所。生命教育既要發(fā)揮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又要積極開發(fā)、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從而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4 開展生命價值教育的途徑
4.1 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每個人都擁有生命權,它是人權理念的最高體現(xiàn)。生命權是人權的基礎,生命權是最高級別的權利。生命至上,生命對人生來說是首要的,生命如春天的朝陽,如夏天蓬勃生長的草木。一方面,珍愛生命就要強化生命意識,生命是人類最珍貴同時又是最脆弱的東西,需要人的關心、關愛和關懷。關愛生命是一種美德,自愛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二方面,珍愛生命就要尊重生命。要把愛灑向每個人。任何傷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言行,都是對人的生命和人的價值的褻瀆與踐踏。要善待生命,尋找生命存在的支點,追求生命存在的質量,努力促進生命的成長和發(fā)展。
4.2 進行生命價值的教育 生命是一切價值的源泉,要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tǒng)一體,前者是后者的載體,后者是前者的靈魂。要把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意義相統(tǒng)一,要把人對物質的追求和對精神的追求相統(tǒng)一,還要把對生命的真、善、美的追求相統(tǒng)一。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每個生命的個體必須具有生命的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4.3 進行挫折教育和逆境教育 做好挫折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當前學生工作必須認真面對和需要切實解決好的課題??嚯y是人生的組成部分,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人生無法避免苦難??嚯y常常與人生同行,沒有苦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大苦而后大作,大難而后大成。
4.4 進行人際交往的教育 人際交往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過程。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多維的雙向的錯綜復雜的社會網(wǎng)絡中,都不能離開與他人的交往而生存。學會寬容他人,學會理解他人,學會與人溝通,接納他人,欣賞他人。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理性的方式交流思想宣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保持心理健康,努力克服心理障礙,防止猜疑、嫉妒、敵視等心理的產(chǎn)生。尊重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遵循人際交往的原則,要把尊重自我,尊重他人擴展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懷之中。我們要敬畏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張婷.論生命教育價值取向的合理性[J].當代教育科學.2008.(22):46-47.
[2]陳子龍.強化校園管理.關注生命教育[J].消費導刊.2009.(02):182.
[3]劉繼平.生命教育:高等學校管理工作的急迫課題[J].中國成人教育. 2008.(22):36-37.
[4]章培鑫,杜學元.淺談教育目的與社會需要的辯證關系[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0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