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龍 卜科翔 蕭劍鋒
“現在我們已是名副其實的下崗農民了?!笔┣f村的村民單可文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說的。
改革開放30年,人們對“下崗工人”之稱謂早已耳熟能詳,而對“下崗農民”之稱恐怕都聞所未聞。作為生活在“成語之都”的邯鄲人來說創(chuàng)造一個成語并不困難,關鍵是其內容的貼切和深邃的寓意。30年的農村改革,中國農民最大的收獲是擁有自己對其所承包土地的支配,除非其厭倦了土地而在讓其流轉之后專司他業(yè)。怎么會一下子出個“下崗農民”的詞呢?
永年縣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南距中華“成語之都”——邯鄲僅20公里。這幾年通過邯鄲市區(qū)北展,永年縣城南延之后,兩者城區(qū)之間也僅有一條河道相隔了。
永年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七千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類最早的文明,隋末夏王竇建德在此建有廣府古城。永年物產充裕,資源豐富。近幾年通過對農業(yè)結構的調整,形成了蔬菜、糧食、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yè),尤其蔬菜產業(yè)特色鮮明,是河北省第一蔬菜大縣。
永年縣委、縣政府大門前的政府街東端緊鄰施莊村,故其連接著邯鄲中華大街北延線的一部分現在仍被人稱為友誼街。伴隨著永年城區(qū)建設的推進,這幾年通過施莊村屬地的道路也逐漸多了起來,諸如居村北面的健康街、火炬街、育文街等不僅平坦而且寬闊。
據現年83歲,1946年參軍,曾參加過挺進大別山和淮海戰(zhàn)役,解放后又赴朝作戰(zhàn),多次立功受獎的老黨員張正儒講,自他記事起,施莊村在周邊就是一個比較殷實富裕的村落。它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也正是因為這樣,永年縣的工業(yè)開發(fā)區(qū)便選在了施莊居村北門的健康街以北。
正如永年縣國土局的一位干部所言,現在的施莊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中村了。
村民們講,施莊村人口近6000人。1999年之前人均耕地是0.7畝,而現在已不足0.3畝。施莊村人說他們人均土地銳減的原因是村里集體土地的大量流轉開發(fā)。
一提起村里集體土地被大量開發(fā)之事,很多村民都有意見。村民單振軍說,縣城開發(fā)建設征用了村里近2000畝地,每畝土地補償10萬元,推算下來就是2億元左右,但村民并沒有拿到補償,就連最初的合同“每年補償500斤小麥”的條款也在兩年后不執(zhí)行了。隨后,又將村里的土地重新收回,只把一部分分給村民,而將大部分當作余留地用于開發(fā)。
最先在村集體土地上開發(fā)建設的住宅小區(qū)叫名園小區(qū)。記者調查時發(fā)現,這個小區(qū)占地面積約有200余畝,六層以上的居民樓有10余棟。村民說,這些樓是和別人合作開發(fā)的。房子主要賣給了外村和外地來永年做生意的人,至于投入多少,收入多少,很多村民并不知情。同樣,由村里主導開發(fā)建設的中原農副產品市場、名園小區(qū)南門臨街六層商用房、今朝大酒店、云江大酒店等多個項目,幾年的投入和收益情況,許多村民同樣無從知曉。
單可文說他已成了名副其實的“下崗農民”,是基于邯鄲市根據河北省發(fā)改委下達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2009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通知(冀發(fā)政投資[2009]195號),同意永年縣第一醫(yī)院為改善醫(yī)院辦院條件,促進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建設病房樓,并選址在永年縣城政府街與東環(huán)路交叉口東北角(即施莊村耕地),項目占地152畝。
記者調查發(fā)現,永年縣第一醫(yī)院病房樓擁擠破舊,環(huán)境極差,的確應該規(guī)劃重建或擴建,施莊村的村民對醫(yī)院征占耕地之事并無反對之意。但讓他們不滿意的是這塊耕地每畝賣價是多少,村民應該得到怎樣的補償與安置結果不清;更不滿意的是不該將即將收割的小麥碾于推土機下。
記者就這些情況采訪了永年縣有關部門。永年縣國土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局領導非常重視,將成立調查組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徹查,并會依據相關程序進行查辦?!?/p>
以發(fā)展的眼光審視施莊村的未來,施莊村融入永年城區(qū)規(guī)劃是不可阻擋的。但問題是。10年中2000多畝耕地被開發(fā),村民的知情權、決定權的缺失。財務賬目的不公開。這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及領導的高度重視?!吨腥A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制度。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公布下列事項,其中涉及財務的事項至少每六個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監(jiān)督。
(一)本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的由村民會議討論的事項及其實施情況;
(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方案;
(三)救災救濟款物的發(fā)放情況;
(四)水電費的收繳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關心的其他事項。
村民委員會應當保證公布內容的真實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詢。村民委員會不及時公布應當公布的事項或者公布的事項不真實的,村民有權向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反映,有關政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核實,責令公布;經查證確有違法行為的,有關人員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在日前召開的國土局長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對土地的征用要嚴格規(guī)范管理。一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各類建設項目要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并確保先補后占,占補平衡。二是落實最嚴格的節(jié)約用地制度。加大存量和低效土地挖潛力度。嚴格執(zhí)行用地標準,堅決核減超標準用地面積。三是強化執(zhí)法監(jiān)察和國家土地督察。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guī)用地行為,對后果嚴重的,要嚴肅處理、公開曝光,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要將監(jiān)管不力、違規(guī)操作、侵犯農民權益和搭車用地,作為專項督察和例行督察的重點,嚴格落實問責制。同時要切實維護農民權益。一是嚴格履行征地程序。公開透明操作,依法履行告知、聽證等程序。二是完善征地補償辦法,合理確定補償標準。三是積極拓展安置渠道,切實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就業(yè)、住房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四是加強征地實施過程監(jiān)督,確保有關費用足額支付到被征地村組和農戶。”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guī)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征用的土地補償費為該更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計算……”如依法行之,也許施莊村的村民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意見了。
千百年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就象唇與齒,無法讓他們分開。隨著城市建成區(qū)面積不斷擴大,改變了土地上千百年來的生產方式,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弱勢群體——失地農民。說他們是農民,可他們已經沒有了土地;說他們不是農民,可他們卻在城市的邊緣徘徊。失去土地這條生存底線的農民,非常希望能和城市人一樣獲得工作機會,通過社會保障來支撐起未來的生活,但殘酷的現實卻讓他們失望。據有關資料表明: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十幾年來的圈地運動至少造成我國農村幾千萬農民“跋賂”詒。據預測,2020年我國失地農民總數將超過1億。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新形勢下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讓農民直接參與土地交易,賦予農民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申訴權;同時要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換社保。“失地不失利”,廣拓就業(yè)渠道。要切實保證將征地費足額發(fā)給失地農民,落實到村里;要強化管理措施,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增加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透明度,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要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組織戰(zhàn)斗力,改變少數村干部說了算的狀況,推進決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