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桂花
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轉(zhuǎn)珠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這兩句詩是說琵琶女一開始就為下面的演奏蓄足了勢,作好了鋪墊,這表現(xiàn)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其實,語文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處理得好,也同樣能達到“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亂導、濫導,喧賓奪主。我認為,課堂導入應遵循以下原則:
切題要緊。一堂語文課導語的設計,一定要使學生盡快將思想集中到所學內(nèi)容上去。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入語的時候,切題要緊。
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我國著名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有一則語文教育手記的標題是《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這個標題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語文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生活與語文緊密相連。
導入要盡量新穎、別致。老師在講新課前要結(jié)合課文,設計出新穎、別致的導語,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樂學”的境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感受藝術(shù)的熏陶。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導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現(xiàn)歸納幾種。
1.以相關(guān)的故事導入
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共性。語文課上如果能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則能化抽象為形象,變生硬為生動,既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調(diào)動其主動性,還為下一步的教學鋪平道路。這一方法特別適用于生硬枯燥的文言文。諸葛亮的《出師表》,在初中所學的古文中是一篇較長的文章,抽象概括,沒有故事性,又加上語言上的障礙,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難學。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正文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三國”中關(guān)于諸葛亮的幾個故事,如“三顧茅廬”“空城計”“借東風”等故事,使學生從有趣的故事中了解了諸葛亮是我國古代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然后引導到課文上來,指出諸葛亮不僅能帶兵打仗、治理國家,而且在文學上很有才華。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出師表》就寫得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2.利用插圖導入
新編教材扉頁上有許多與課文相關(guān)的插圖或照片。對于電教設備不夠齊全的鄉(xiāng)村中學,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插圖導入課文,這無疑會增強直觀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瑣憶》之前,先讓學生翻到扉頁,給半分鐘時間仔細看魯迅先生的照片,然后用白描法把照片上的形象描寫下來。許多學生都能注意到先生濃黑的八字須與眉毛,憂慮而充滿希望的目光,一根根豎起來的頭發(fā)。然后再要求學生把書打開到內(nèi)文,看唐弢是怎樣來描寫先生的,與自己寫的進行對比,找出不同點。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唐弢通過寫肖像寫出了先生的精神、性格,重在神似。這一方法把寫作技巧與課文教學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不但激起學生急于學習課文的興趣,而且還教會了學生一招寫作技巧,可謂一箭雙雕。
3.利用音樂導入
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shù)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shù)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nèi)缒芮‘數(shù)厥褂靡魳?讓樂曲作用于學生的聽覺,那就會使他們置身于樂曲所創(chuàng)設、營造的特殊氛圍中,調(diào)動其情感,促使其理解。例如,一位老師在教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先播放歌曲《新鴛鴦蝴蝶夢》:“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老師再背誦:“‘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另一首古詩《夢游天姥吟留別》……”
4.以實物導入
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易記。因此,運用實物導入法,能把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學生易產(chǎn)生新奇的感覺、深刻的印象,就能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氣氛和興趣中主動學習有關(guān)知識。如教《景泰藍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等文章時,我就適當調(diào)整這些課文的授課時間,使之與相應的季節(jié)協(xié)調(diào)起來,然后拿出實實在在的樣本讓學生觀賞,這些實物配合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以手機短信導入
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機短信早已是當今青年的寵兒。如果在導語中適當運用,必將和學生碰撞出火花。一位女老師在教學《項鏈》時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大學時候,有一次上晚自習,突然“嘀嘀嘀”手機響了,我一看,是一則短信:“偶然與你相見,你雙眼對我放電,遇此尷尬場面,我的站姿不敢改變,想用視線與你劃清界限,你竟張嘴有吻我的意愿!我的媽呀!”——教師故意戛然而止,有個大膽的男生喊:“哪個男孩這么大膽子!”(眾生笑)老師笑了,說:“你上當了!誰家的大狼狗沒拴鐵鏈!”(眾生爆笑,那男生害羞垂頭)老師緊接著引入正題:“乍一看短信,我們感覺肯定是戀人的初見呢!但最后才知原來是看見狗了!回頭想想,他的確沒有戲弄我們——人家又沒說是‘人,只是我們憑自我感覺罷了。所以,這就叫……(學生答:預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經(jīng)典作品《項鏈》?!?/p>
這種新穎、別致的導入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使他們對新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當然,導語的設計不只以上幾種。像直接導入法、意境導入法、欣賞導入法、對比導入法、內(nèi)容導入法、表演導入法、名人名言導入法等,在教學中都可以靈活應用,大可不必生搬硬套,應視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而靈活掌握。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我們必須抓好導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新課開始就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為新課的展開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氣氛,真正使語文課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