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鄉(xiāng)樵子
他與她,是一對“結婚”100年的夫妻。如今,他戴著一副銅質眼鏡,斯斯文文,雖然耳朵很背,卻神清氣爽,還能下地干活;她雖然有些老年癡呆,卻還能給老頭子打打下手,干些家務。
他叫楊忠華,103歲,她叫胡小妹,105歲,他們從幼年開始攜手并肩,風雨百年,雖無大起大落、膾炙人口的故事,但也有一些“小插曲”讓人唏噓和感嘆。
日前,記者前往玉屏自治縣亞魚鄉(xiāng)甕袍村鄭家組,采訪了這對百年夫妻的故事。
一籮筐挑回“小夫妻”
甕袍,是玉屏自治縣亞魚鄉(xiāng)最邊遠的一個自然村,這里雖然邊遠,交通不便,但千百年來,一條常年不干的小溪滋養(yǎng)了這里的祖祖輩輩。楊忠華就是出生在這里一個家境還算殷實的農家。胡小妹的娘家則在現(xiàn)銅仁市比較邊遠的魚塘鄉(xiāng)白果屯,兩地相距幾十里。
楊忠華和胡小妹是表姐弟,一個是姑姑家的兒子,一個是堂舅家的女兒。在此之前,楊胡兩家已經是三代姻親,關系非同尋常。
三歲那年,楊忠華隨父親到外婆家走親戚,因與表姐胡小妹關系處得很好,玩得開心。看兩小無猜,也挺般配,在一股封建思想的支配下,楊忠華的父親便有了“讓侄女服侍姑姑”的念頭。隨后,他就把這個想法說給了舅子聽。
沒想到,舅子一家一聽說此事,當即滿口答應。于是,雙方家長一合計,一對“夫妻”就應命而成。
當時,胡家的家境沒有楊家殷實,雙方商定,胡小妹就作為童養(yǎng)媳由楊家撫養(yǎng),長大以后就作為兒媳“服侍姑姑”。
楊忠華沒有想到,就是因為一次走親戚,竟然“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娶”回了一個妻子。
“婚事”一經確定,選好一個吉日。一天上午,楊忠華的父親就用一擔籮筐,把這對“小夫妻”挑回了甕袍。
這一年,楊忠華只有三歲,胡小妹則剛剛五歲。
老婆被抓無奈當兵
成年后的楊忠華夫婦一直過著自食其力的農耕生活,農閑時,楊忠華就去打零工補貼家用,但是,他們這樣的“安穩(wěn)”生活并沒能長久地維持下去。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不僅匪患猖獗,國民黨軍隊征兵抓丁也是常事,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楊忠華夫婦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28歲那年的一天,國民黨軍隊來到甕袍抓兵,提前得知消息的楊忠華跑進深山藏了起來,最終躲過了這一難。沒過多久,國民黨軍隊再次來到村里,楊忠華因為信息靈通再次逃脫。
然而,這一次已不像前次那樣簡單了。國民黨軍隊見抓不到人,便將楊忠華的老婆胡小妹抓了起來,關在20多里外的田坪街上,同時還放出話來說,只要他去當兵,就可以放回他的老婆。
萬般無奈之下,楊忠華只好被迫當兵。臨行之前,胡小妹抓住他的手緊緊不放,但縱有千言萬語也無從開口,只是淚流滿面。
還好,楊忠華當兵的這支部隊就駐扎在都勻,離家鄉(xiāng)也就三百多公里。當時,因為軍官克扣軍餉,由于饑餓和疾病,一些士兵不能動彈,又被軍官“掃地出門”,任其病死餓死。三個月后,楊忠華也因饑餓體力不支被趕出了部隊。“那時,我們吃的飯都是用米和谷子混合煮的,難以下口呀。”楊忠華對那段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被趕出軍營后,身無分文、衣衫襤褸的楊忠華只好一路乞討著往家鄉(xiāng)走?!巴砩暇退谌思业牡静萆?身上的虱子一抓一大把?!笔奶旌?他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中。
當楊忠華敲開家門時,胡小妹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這個乞丐就是自己的丈夫。當這個“乞丐”的真實身份得以確認后,他們緊緊相抱,淚如泉涌。
總結經驗亂世謀生
死里逃生的楊忠華回到家后,為了讓老婆的生活過得好些,他開始嘗試著去賣苦力,做生意。
起初,他去做挑夫,給人家挑東西。他記憶最深的是從甕袍挑米到湖南新晃的經歷。從甕袍到新晃有40多里路,那時,他一天之內要挑著百來斤東西在兩地之間跑個來回。他有一個哥哥在兩地之間的田坪居住,哥哥曾經多次叫他去家里歇歇腳。但是,為了謀生,楊忠華不敢有半點耽擱,只好謝絕哥哥的好意,挑著擔子繼續(xù)趕路。
當挑夫不僅辛苦,而且掙錢不多。
楊忠華于是琢磨著去做生意。當時,販賣桐油是比較賺錢的買賣,他就去離家100多里的銅仁買來桐油,然后打算挑到新晃去賣。誰知,他的生意不僅沒讓老婆過上好日子,反而更讓老婆擔驚受怕。因為桐油比較值錢,故深受土匪“青睞”。第一次,他僅僅是被土匪搶去了桐油。第二次,他差點連命都沒有了。
此刻,楊忠華結合他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總結出了一套經驗:土匪不是很在意那些笨重而又不怎么值錢的東西。由此,他開始了第二次生意歷程,這一次他主要是販賣一些鐵鍋和鼎罐之類的東西。并且在不久后的一天,他的經驗也得到了印證。
一次,他挑著鐵鍋和鼎罐與一個做布匹生意的人同行,在一個叫牛場坡的地方遭到土匪搶劫。當時,土匪見他的東西不值錢,就叫他挑著東西趕快離開。而賣布匹的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不僅被搶了東西,最后還被亂槍打死,其狀慘不忍睹。
就這樣,直到解放,楊忠華就是靠著他的這一套“經驗”闖蕩了十多年的生意場,足跡遍布銅仁、玉屏、新晃,乃至貴陽等地。
“那個年代不太平,生意也不好做,你要想不被土匪搶劫,就不要去買賣那些值錢的東西,還盡量不要成群結隊地行走,以免引起土匪的注意。”說起那一段生意經歷,楊忠華感觸很深。
全國解放享受幸福
解放后,楊忠華當上了村里的民兵隊長。那個時候,他經?;貞浧鸾夥徘暗目嚯y日子,一想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他做夢都會笑醒。所以,他不惜一切要去維護新的人民政權。
據楊忠華介紹,當時,甕袍村村民劉元生和楊昭兵組織了一個假農會,專門干一些危害人民政權和社會的勾當。他在“偵查”到這一情況后,連夜趕往玉屏縣政府報告了此事。最后,這個假農會被徹底摧毀,相關人員也在被抓獲后受到了嚴懲。
土地聯(lián)產承包到戶后,楊忠華夫婦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老兩口愛吃臘肉,他們每年都要喂一頭大肥豬來過年和腌制臘肉。他們想吃新鮮肉了,夫妻二人就趁著趕集買上幾斤豬肉,加食鹽熬好存放起來慢慢享用。
楊忠華夫婦有一個遺憾,就是一生沒有生育子女,但他們的生活毫無后顧之憂。因為侄孫楊昭英一直在關懷備至地照顧著他們。每天早上,楊昭英都要前往老人家中探望一下,如有需要辦理的事情則及時給他們辦好。楊昭英還是一個村醫(yī),他會不定時地去為兩位老人檢查身體。
盡管兩位老人現(xiàn)在不能下田種地了,但各級黨委政府每年發(fā)放的生活補助就能讓他們安度晚年。玉屏自治縣老齡辦主任楊榮敏介紹,現(xiàn)在,省老齡辦每年要給他們每人1200元的生活補助,縣委政府每年也要給每人1200元錢,鄉(xiāng)政府也會適當給予生活補助,這樣一來,兩位老人一年四季就衣食無憂了。
據了解,只要天氣晴好,老兩口還會互相攙扶著到村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村子里又有了哪些不同,去小賣部買一點日常生活用品。并且,楊忠華還會隔三差五地步行四公里遠去銅仁市的牛場坡趕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去了解一些新事物,看一看新變化。
如今,楊忠華還種著幾分菜地,興趣來了還要去菜園里“鍛煉”一下身體,而他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伴,偶爾還會去給他打打下手呢。
壽星檔案
姓名:胡小妹
性別:女
民族:侗
生日:1904年9月
住址:玉屏自治縣亞魚鄉(xiāng)甕袍村鄭家組
文化程度:文盲
職業(yè):農民
病史:無
長壽史:無
生活習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午休2個小時,天一黑就睡覺;一日三餐,一餐一碗飯,喜歡喝甜酒,偶爾喝點白酒;喜食甜食、蔬菜、粉蒸肉、豬肉
脾氣:溫和,善良
喜愛活動:散步,勞作
長壽秘訣:勤勞,心態(tài)好
姓名:楊忠華
性別:男
民族:侗
生日:1906年3月
住址:玉屏自治縣亞魚鄉(xiāng)甕袍村鄭家組
文化程度:讀過私塾
職業(yè):農民
病史:無
長壽史:無
生活習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午休2個小時,天一黑就睡覺;一日三餐,一餐一碗飯,喜歡喝甜酒,偶爾喝點白酒;喜食甜食、蔬菜、粉蒸肉、豬肉
脾氣:溫和,善良
喜愛活動:散步,勞作
長壽秘訣:勤勞,心態(tài)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