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敏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運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使當前教師通過學生發(fā)展性評價,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法進行積極地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英語學習;習慣培養(yǎng)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于是,我們的實驗在學生課堂表現(xiàn)評價的基礎上,延伸到對學生日常英語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尊重個體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及時對其行為進行評價。學生根據(jù)評價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逐步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優(yōu)生越來越好,差生慢慢變好。學生的聽說讀寫各項能力也在此習慣的培養(yǎng)中不斷得到發(fā)展。
一、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中其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體現(xiàn)出來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已成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一部份。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并積極投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評價內容主要由學生先對自己一節(jié)課的行為進行自評,再由同桌評,周末由班委寫出評議并總結,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評價地位。根據(jù)評價的內容,學生明白了該怎樣糾正自己的課堂行為。在班上實行課堂評價后,英語課堂上的氣氛空前高漲,每個人上課時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學生上課習慣逐漸好轉。
新課程教學評價要求評價既要體現(xiàn)共性,又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又要關心過程,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氣質等,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依靠成績的測驗,還包括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興趣、行為等方面的考查。用一句話說,就是多維視角的評價內容和結果??偟膩碚f,新課程需要的是一個能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改變以學業(yè)成績?yōu)閱我辉u價內容的狀況,通過各種形式收集學生資料,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知識掌握、意志情感等全方位的評價。
二、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圍,需要學生、教師、家長共同關注,并參與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改變教師作為單一評價主體的狀況,實施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為主,家長及其他評價為輔的評價方式,對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采取學生自評、同桌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朗讀、聽寫、閱讀、詞匯、預習等情況主要由組長進行評價;口語運用由學生和好友評價;英語作品由組長和教師評價;而英語信件由教師私下評價。
英語教學多元評價,強調評價主體間的溝通協(xié)商,鼓勵評價主體和被評價者之間展開互動與合作。這樣可使學生由被動受試者變成評價的主動參與者,教師由評價的權威變成評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家長由評價的旁觀者變成評價的參與促進者。學生互評可使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提高人際交往能力?;ピu中,學生可以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并欣賞他人,更加清楚同伴和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學會信任、誠實、公正對己和對人,對培養(yǎng)自我內省大有益處。
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評價的快樂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智能差異和學習風格設計適當?shù)脑u價活動。例如,要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和學習策略,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日常觀察記錄加采訪面談的方法,或者采用成長記錄袋的方法。低年級學生的自我內省水平較低,需要教師啟發(fā),而且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較弱,用口頭表達更恰當;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日常觀察記錄加問卷調查或對話日志的方法,因為他們已有相對較高的自我內省水平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師也可采用形象評價法,形象化的手段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體味成功愉悅;鼓勵評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贊揚和鼓勵,恰當運用體態(tài)語言,向學生傳遞關愛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情,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更熱烈;延遲評價法,當學生出現(xiàn)讀詞不準,用詞不達、不當?shù)儒e誤時,就適當?shù)匮舆t評價,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碰到這類情況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而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言語,給予調節(jié)空間。
四、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評價標準既要有以課程目標為參照的統(tǒng)一標準,又要有以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為參照的個人標準,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標準,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平均發(fā)展,學生的天賦千差萬別,簡單劃一的評價標準很難適應客觀實際需求,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和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不同層次的標準,進行以人為本的評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進步與成功的喜悅。
在評價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去評價。對優(yōu)秀的學生提高標準評價,對水平相應較差的學生要降低標準評價,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讓優(yōu)生變得更好,差生慢慢變好,評價時,要用不同的標準、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xiàn)的機會。課堂上一定要根據(jù)活動的難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
五、多元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找到自信
任何一種評價語言使用太久都會讓學生感覺疲倦,沒有新鮮感,起不了激勵作用。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評價語言,盡量做到親切、真實,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要使用不同的語言評價。通過多元化評價語言,強化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使其感覺到自己在教師和同學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從而找到學習自信。利用多元化評價語言,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導航作用,用英語對學生進行評價,既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到自信,同時也可以在評價中學會更多的英語表達。
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中心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克服膽小害羞的毛病,幫助他們利用各種場合,抓住每一次開口鍛煉的機會,大膽講英語。為了形成一種良好的學講英語的氛圍,我把英語課堂變成英語劇場,上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對話、小品等,而這些對話和小品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并會設有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
綜上所述,在整個評價活動中,評價不是目的,而是要通過評價這種手段,促使學生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能力得以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們的評價關注的一定是活動過程,對于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自始至終都要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