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剛
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多媒體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圖、聲、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其他教學媒體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它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在日常的聽課、評課以及本人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太好的現(xiàn)象,與大家共同探討。
現(xiàn)象一:多媒體教室平時冷門,評優(yōu)課時熱門
也就是說多媒體教學僅僅用于上公開課,而在平時教學中則敬而遠之。影響多媒體教學普及程度的原因無怪乎以下幾個:首先是硬件數(shù)量不足,不能做到隨時能用,想用時還要提前申請或個人協(xié)商,避免麻煩,干脆不用;其次是教師信息意識不強,沒有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主要的是相關課件資源的匱乏,個人信息技術水平不高,自制有困難。
針對這些,我們可采取以下措施解決:
一是加大投資,完善設備。
當前國家和社會都很重視教育,尤其重視電腦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政府投資力度很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每班一套多媒體設備每臺電腦都能上網(wǎng)。相信不久的將來硬件不足的問題將能得到徹底解決。
二是加強教師培訓,努力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
要讓老師認識到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qū)鹘y(tǒng)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xiàn)的教學信息轉變?yōu)槎嗝襟w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文字呈現(xiàn)信息過于抽象的問題。多媒體學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nèi)容轉變?yōu)榫唧w的形式再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xiàn)輕松愉快的學習。要讓每一位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例如Word、Powerpoint、Excel、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讓技術服務于信息,服務于教學。
三是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獲取課件、教案、視頻等資源,豐富學校多媒體資源庫。
目前,國內(nèi)面向課堂教學的課件逐漸多起來了,面向教育教學的網(wǎng)站也越來越多,學??蛇m當購買一些或成為網(wǎng)站會員,還可與兄弟學校交換使用。另外,神奇的互聯(lián)網(wǎng)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免費資源或試用資源,為多媒體進入課堂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當然現(xiàn)成的課件不一定完全適合教學需要,可利用各種應用軟件進行重新整理或組合。例如,對于ppt課件,我們可以隨時進行加工修改;而對于flash課件,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反編譯軟件先將swf文件轉化為fla文件,再利用flash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或利用snagit等抓圖軟件進行視頻捕獲,然后插入ppt中??傊?要讓課件更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
同時,學校要加強多媒體設備和教學資源庫的管理,提高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面、使用率。例如,對于多媒體教室的使用要進行登記,以便于多媒體設備以及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正常維護 ,并在每學期期末進行統(tǒng)計,了解每個教師及每門學科多媒體使用情況。多媒體資源庫可以分學科、分年級建立,讓老師們在平日注意搜集,及時積累,方便以后自己和他人的教學。
現(xiàn)象二:多媒體用上了,黑板、掛圖下崗了
在平日聽課中,甚至是一些名師的公開課中,有些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一個字都沒有,或者說干脆就沒有準備黑板。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首先是一種認識上的錯誤,是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解,認為有了信息技術這樣現(xiàn)代化的工具,傳統(tǒng)的東西就過時該淘汰了。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熱潮下,有些教師將信息技術神話了,完全是為了整合而整合,過于注重形式,而對教學效果思考不夠,甚至連教師也迷失了自我。一旦遇上臨時停電,就手足無措。其實,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板書?,F(xiàn)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jīng)脫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xiàn)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它具有即時重現(xiàn)力強,隨寫隨看,內(nèi)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等特點,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能夠激發(fā)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課件中去而產(chǎn)生許多遺憾,如果借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因此,我們不要為形式而媒體,要為目標而使用媒體。傳統(tǒng)媒體和現(xiàn)代媒體應按需要組合使用,不分先進與落后。在媒體選擇與組合時,應各展其長,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同時在使用中應當少而精,選準最佳切入點,選準最佳時機,以達到其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xiàn)象三:投影的燈光變強了,學生的視力變?nèi)趿?/p>
現(xiàn)在,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多,尤其評優(yōu)課、公開課階段,學生每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越來越長。多媒體教室窗戶往往要遮光,不易透風,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對學生的眼睛刺激很強烈,特別是長時間看著銀幕,悶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頭腦發(fā)昏,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一定的不利,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學生的視力越來越弱。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哪些地方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其次,信息技術在本節(jié)課堂教學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怎樣去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怎樣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等?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另外,一定要明確信息技術是輔助我們?nèi)ネ瓿山虒W目的。在這里,說明一點:雖然信息技術是先進的教學手段,在現(xiàn)代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們不追求“為形式而形式”的華美畫面,動聽的音樂,形式熱鬧的學生活動而沒有真正完成教學任務的“做秀課”。我們所追求的是“最優(yōu)化”這一概念。
任何手段都是為目的和任務服務的。在教學中,能用口頭語言達成教學的就不必用板書,能讓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的就不必非要教師來和盤托出,能用幻燈達成教育目的就不必非要計算機輔助教學,因為這不符合教育最優(yōu)化原理,不符合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回報這一原則。
現(xiàn)在有些老師已經(jīng)注意到這種情況,在多媒體的使用上用了一些心機,例如:在需要多媒體演示時拉上窗簾,不需要投影時打開窗簾。還有些老師在制作課件時也加入人性化設計,例如,暫時不用投影時插入一個全黑的畫面,這樣既避免了亮光對學生眼睛的刺激,又可以防止沒有用的畫面對學生學習的干擾,同時還能節(jié)省電能。
現(xiàn)象四:等腰三角形沒了,直角三角形來了
所謂等腰三角形,是指過去的一些老師,上課時什么也不帶,只憑一張嘴,兩手支在講臺桌上,之乎者也地講個不停,不和學生交流反饋,活像一個等腰三角形,這是對舊的教學模式的一種批評?,F(xiàn)在這樣的老師少了,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走動教學,深入到學生中,注意和學生交流,及時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改進自己的教學。但是隨著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三角形又回來了,只是發(fā)生了變形:老師低著頭,傾斜著身子,伸著右臂,右手操作鼠標,這不是一個活生生的直角三角形嗎?這種形象不雅暫且不談,老師只顧低頭操作電腦,又怎么和學生交流呢?又怎么能接受到學生反饋的信息呢?
針對這種情況,廣大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高熟練程度,上課時可以輕松自如控制電腦,而不是手忙腳亂。有些老師平日不用電腦,到公開課時用一下,不可避免地不斷出現(xiàn)操作失誤,甚至使用ppt時因為多點了一下,就要從頭開始,讓學生看得眼花繚亂,白白浪費時間,嚴重有損個人形象。當然,有些老師不會用電腦,上課時還要配備一個電教老師,這更是不可取的。
要避免電腦操作的不便和不雅,在制作課件時要動動腦筋,例如,可以將一些鼠標操作改成鍵盤操作,敲擊任意鍵完成鼠標功能;制作按鈕或超鏈接時,操作有效區(qū)要盡可能的大,以便操作時不用精細“瞄準”等。同時為了操作方便,可以在硬件上進行改進和升級。例如,把一般的幕布改成觸摸控制屏,購買電子教鞭,無線鼠標,安裝遙控開關窗簾等。這樣老師就可以離開電腦控制臺,深入到學生中,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對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絕對的意義,關鍵在于能否合理恰當?shù)貞?。多媒體教學應用應該說還有廣闊的探索空間,需要教育戰(zhàn)線的每一位教師不斷分析多媒體教學中的問題,總結多媒體教學的經(jīng)驗,探索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才會更加科學合理,更能體現(xiàn)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