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敏 彭洪林 王立紅
[摘要]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實施,近幾年我國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加之城鄉(xiāng)間教育環(huán)境。教育觀念、教育質量的較大差異,促使富裕起來的農民家長在縣城購買了住房,送子女進城就讀。針對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的易發(fā)問題和他們家庭教育的現狀,提出建立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加強對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
[關鍵詞]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指導
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實施,近幾年我國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一些建有企業(yè)的村、鎮(zhèn),富裕起來的農民更是有條件改善生活,他們紛紛到縣城購買住房,舉家搬到城里居住。根據我們的調查,農民家長舉家搬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考慮,就是要讓子女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當前,絕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普九”已達標,通過了國家”雙基”驗收,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特定的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諸因素的制約,與縣城學校相比,廣大農村中小學仍然普遍存在著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艱苦、教學設備簡陋、師資數量不足、教育觀念保守、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水平偏低、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城鄉(xiāng)之間教育環(huán)境、教育觀念、教育質量的較大差異,促使家長送子女進城就讀,他們希望孩子在城里接受好的教育,成長成才。
一、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的易發(fā)問題
跟隨父母進城居住、就讀的農村中小學生,處于一個全新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里,他們既緊張又興奮,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與希望。然而畢竟是有別于過去生活的環(huán)境,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容易產生以下不適和問題。
1、學習不適。由于城鄉(xiāng)教育教學多方面的差異,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學習不適問題。不適應學校的管理,不適應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方法……從而出現學習困難。學校的成就,教師的業(yè)績,城區(qū)同學的見多識廣、多才多藝,讓進城就讀的農村中小學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壓力,表現在他們身上或是膽怯、學習自信不足,或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抵觸和敵視心理。
2、交往不適。交往不適尤其表現在插班的農村中小學生身上。對他們來講,融入新的班集體有兩重障礙:一是與城區(qū)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對其他同學的眼光、言語非常敏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二是原班同學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交往圈子。如何交往,如何融進班集體,農村中小學生無所適從,他們覺得很孤獨。
3、安全問題。農村的社會環(huán)境比較單純,社會治安相對縣城要好得多,而這也使進城居住、就讀的農村中小學生缺少了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一是上下學途中的交通安全問題:二是對陌生人的防范意識不強;三是被高年級同學或社會閑雜人員索要錢物、人身侵害時不知道如何處理,自我保護能力很弱。
4、網絡問題。農村中小學生來到縣城居住、就讀,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家里購置了電腦,街道上隨處可見網吧,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新鮮、刺激。一旦控制不住,他們就會變成一個個網蟲、網迷。這是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最難把握和解決的問題。
二、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
1、加大智力投資,物質上充分滿足子女的發(fā)展需求
進城就讀的農村中小學生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孩子落后于城里孩子,首先花大力氣給子女選擇了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有的甚至還擇了班;孩子學習上的要求一應滿足,購置了電腦和各式新型的學習機、學習材料;為子女請了家教,送他們上各種輔導班??傊?,農村家長們按城里學生的標準和模式進行著智力投資。
2、重視家庭教育卻苦于不得法
由于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好,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有很大提高,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十分強烈。但受自身文化素質的制約,面對城市化浪潮和周邊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他們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力不從心、無所適從。不論是應掌握的家庭教育理論,還是家庭教育的觀念、內容、方法、能力,都明顯的欠缺,差距很大,其中甚至不乏錯誤的方面。因而他們無法跟上快速變遷的時代,有效地對子女進行教育。
三、建立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加強對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
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社區(qū)、學校共同組織的面向未成年人家長,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改善其教育行為為直接目標,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為目的的一種帶有師范性的、業(yè)余的成人教育學校。通過建立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整合社區(qū)、學校、家庭教育資源,創(chuàng)建社會、學校、社區(qū)、家庭四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指導體制,可以改善目前廣大家長缺乏科學教育子女的經驗,守著陳舊、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重教而不會教的現狀,從而有效緩解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
1、幫助家長盡快適應城里生活,充分認識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富裕起來的農民進城居住,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盡快適應城里生活的問題,只有家長找準了生活位置,才能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城里生活。由于條件的相對優(yōu)越,進城居住的家長們無需為生計整日操勞奔波,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再加之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上了輔導班,請了家教就萬事大吉,這些都會讓他們覺得無所事事。通過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開展各種活動,要讓廣大家長充分認識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性,清醒地意識到有許多知識等待他們學習,應該用好閑暇時間,抓住這難得的機會進行“補課”,比如學習營養(yǎng)配餐知識,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方法等??傊?,進城居住的家長們一定要有提升自身素質的緊迫感,通過多方面的學習,不斷破除落后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以適應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和家庭教育的需要。
2、針對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易發(fā)的關鍵問題,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農村中小學生進城就讀后易發(fā)的、棘手的因而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心理調適和網絡問題,同時它們也是農村家長最薄弱、教育能力明顯不足的兩個方面。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從這兩點入手,給家長們適時、正確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可以開展心理衛(wèi)生知識系列講座,指導家長了解孩子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當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能夠為孩子提供幫助,進行疏導交流。即使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也要做到善于發(fā)現問題、及時發(fā)現問題,從而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身處信息時代,家長應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yǎng),社區(qū)家長教育學校要在這方面給農民家長以特殊的指導,使他們學會利用網絡,分辨安全網站與不良網站,能夠教育子女遠離網上垃圾,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及早規(guī)避孩子網絡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