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曉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水平男子場地自行車一公里運動員的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歸納總結,并根據自己的運動實踐和本人從事自行車專業(yè)訓練10多年及教練四年的一些自身感悟,與從中得到的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學習心得,對場地男子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運動員的專項耐力的訓練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并對今后的訓練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專項耐力;訓練方法
前言: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競技體育越來越顯得殘酷激烈。奧運會自行車比賽項目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九項增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18項。因此,現在世界上各國均把自行車運動列為競技體育中爭取奧運會獎牌的重點項目,自行車比賽是一項對抗和競爭激烈的典型周期性運動項目。近年來我國自行車運動發(fā)展迅速,水平逐步提高。我國男子場地自行車一公里計時項目,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創(chuàng)造好成績。男子場地一公里計時賽是自行車競賽項目中要求綜合素質較高的項目,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等多種素質的綜合能力。男子場地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從開始到結束僅需一分多鐘,主要依靠無氧供能代謝。在該項目中,無氧非乳酸功能系統只是在工作的一開始參與工作,時間十分短暫。無氧供能系統是工作時供能的主要供能系統。運動員在場地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比賽時所產生的乳酸代謝物是很高的,若沒有很強的耐乳酸能力,難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也就是說一名優(yōu)秀的場地男子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運動員必須具備很高的耐乳酸能力,它是運動員專項耐力的保證。
因此,如何采用更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我國男子運動員場地一公里計時賽的專項耐力的能力是提高該項目成績的基礎。
1 提高男子場地一公里計時賽專項耐力近幾年的主要訓練手段和方法
專項耐力應當理解為,運動員在可能長的時間區(qū)段內表現出自己最大限度速度的能力。男子一公里計時賽的專項耐力綜合表現是運動員的騎行速度,運動員的專項耐力可根據運動員保持最大限度的騎行速度時間予以測定。提高男子一公里計時賽中專項耐力的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無氧代謝能力,訓練時的心率可在150-200次/分的范圍進行,提高運動員專項耐力的訓練方法可以在一公里內任何距離以接近比賽的速度完成,但不超過自己的最快速度。一公里計時賽自行車運動員的專項耐力主要有無氧能源的貯備和強度所決定的。運動機體是在無氧條件下工作。這種專項耐力本質上取決于運動員的力量和速度素質。其決定因素是在保證工作肌耗氧的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的機能能力。工作肌利用氧的效率,糖酵解無氧代謝的供能能力。這些因素不僅依賴專項耐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主要也要依靠在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的訓練中得到提高。選擇專項耐力的訓練手段,主要模擬比賽時的強度練習,時間一般為1-2分鐘,傳動比的選擇要適當,運動員的負荷可比比賽時略低,關鍵是掌握和控制好間歇時間和組間休息時間,練習間歇時間可采用固定不變或可變間歇的方法。一個訓練內容的時間應在1-2分鐘內,每次練習的次數可以根據運動員當時的身體狀況和水平而定。隨著運動員訓練量的逐漸增加,機體能量代謝方式將逐漸變?yōu)橛醒醮x,這時訓練乃采用可變間歇,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體乳酸無氧能力,這種安排可以使每次練習機體所產生的乳酸不被氧化掉,并使其逐漸堆積??梢员WC肌體在訓練中始終處于很高的乳酸狀態(tài),血乳酸含量越高,對肌肉刺激程度越深,從而訓練效果更好。這種訓練方法一次訓練課安排4-6組,每次的間歇時間有等份的減少,組間休息時間為15分鐘到20分鐘,練習的總組量可根據運動員當時的體力狀態(tài)、身體情況而定。訓練時要保證機體工作的最大強度為85%-95%。這種訓練方法的原理,在于血液中乳酸含量出現的最高值,并盡可能使上一次練習所產生的血乳酸逐步堆積。因此訓練強度不斷增加,間隔時間逐漸縮短。訓練和比賽成績證明,(每次練習后血乳酸含量最高值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接近于練習結束的時刻,所以下一次的開始時間就應逐漸向上一次練習結束時靠攏。組間休息時間延長是為了產生必要的恢復,以保證下一次的工作強度)。這種訓練方法是提高專項耐力的有效手段。
提高專項耐力的另一個因素是,在訓練中準確的專項技術動作運用,專項耐力訓練要求運動員有較大的心理緊張,需克服病理的感覺,這種感覺與肌肉中乳酸增長有關。在訓練內容的幾次重復以后,運動員的速度通常會下降,但這時運動員還有能力保持速度,由于乳酸的堆積,運動員產生心理疲勞。這時可采用縮減間歇時間的間歇訓練法來進行,以減少運動員疲勞感覺時間。專項耐力的提高要以自行車運動員比賽的特殊條件下形成高水平心里穩(wěn)定性為前提,這些專門的意志品質訓練隊專項耐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練員應在訓練中對運動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男子場地一公里計時賽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多采用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專項耐力的力量訓練課安排以"金字塔"訓練為原則。原地不離座起動訓練手段對提高一公里計時賽運動員的耐乳酸能力和專項耐力比原地起動練習手段效果明顯。
第八屆全運會前的一公里計時賽的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和手段單一,成績多年停歇不前,影響了我國男子地場地一公里計時賽成績的提高。第八屆全運會后對傳動比的使用開始重視并在訓練手段的改進,男子場地自行車一公里計時賽近年來在多次的國內外比賽中不斷創(chuàng)造好成績,是主要因素。
2.2 建議
八屆全運會后通過交流學習請進來送出去,引進世界上高水平自行車先進的訓練理論和訓練方法。采用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改變了近幾年我國在該項目停歇不前的現狀,運動員成績明顯提高,縮短了與世界高水平國家的距離。
應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制定計劃、安排專項耐力訓練內容,使運動員的專項耐力訓練真正做到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在訓練和比賽中,對傳動比的運用應進一步深入研究,注意與傳動比使用相關的能力培養(yǎng),如基礎力量和專項力量等。
參考文獻
[1]蘇)特.阿.波利休克主編.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M].延峰譯.北京.中國自行車協會.1989年.
[2]茅鵬主編.運動訓練新思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3]馮煒權,翁慶章.血乳酸與運動訓練-應用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4]繆素、王素云.我國優(yōu)秀自行車運動員的有氧和無氧能力的評定[J].中國應用生理學,1987,3:198-203.
[5]李正華.賽場自行車1000米計時賽優(yōu)秀運動員最佳模型的研究[J].第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1987,12.
[6]鄭建國.對短距離自行車項目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的調查研究.南京體育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10.
[7]商永江等.一公里自行車計時賽運動員的生理生化特點與訓練.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2,4,29-32.
[8]李昕、韓繼玲.對我國場地自行車男子1km計時賽現狀的分析[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7,12,9,4.
[9]吳炎.把握訓練方向,力爭我國場地自行車在2008年奧運會上取得突破[J ]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4 , 24,1.
[10]連建華.血乳酸在自行車訓練監(jiān)控中的應用.山東體育科技,2004,3,41-42.
[11]吳冶等.自行車運動員的個體無氧閾值觀測.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5,12,2,78-79.
[12]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5-6)(37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