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鋒
浩瀚廣袤的江面送走了鮮紅的落日,伴隨著最后一抹夕陽迎來了一輪皎潔的明月,江水此起波伏,月光瀉于江面,為江面披上了一件銀白色的外衣,水襯著月,月隨水動,江海相接,潮起潮落,共同編織了一幅動人的畫卷,江畔默默貯立著一個享受如此美景的人,他用丹青妙手為我們勾勒了剎那的美景,短暫的絢爛,不朽的佳作。
每每捧起詩集,每每翻到此處,每每呤頌《春江花月夜》總有一股濃烈的情感匯于丹田,總有一幅明朗的畫卷顯現(xiàn)于眼前。“春江潮水迭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有水、有月、時令是春,如此良辰美景,如此月色搖曳的晚上,如此江海共鳴的情景,綿綿相思、縷縷鄉(xiāng)愁、絲絲惆悵,共同交織,一個游子,一個漂泊的異客,面對此境,縱然有千種風情,萬種致趣,都被腦海中的無奈所淹沒,但并不是無病的呻吟,并不是無邊無盡的哀怨,而是化著了春、江、花、月、夜,哀而不傷的情調更能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匠心獨運的筆法實在讓人欽佩和驚羨。
我們讀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心中便會升騰起一股濃烈的鄉(xiāng)愁,讀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腦海中幻化出了李白浪漫豪放的面容;讀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塊,若似月輪終皎浩,不辭冰雪為卿熱”心中只會感嘆一個文武全才哀惋憔悴的呼號。而咀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多的是心曠神怡,更多的是安逸和寧靜,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對宇宙的慨嘆?!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少了幾分愁,多了幾分理智的春天,本就不是結愁的時節(jié),春天本不該滿腹牢騷,春天是一個充滿著幸福和歡笑的季節(jié),可是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并不都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并不都如預期的那么完滿,在這本不該多情多感的時候,他發(fā)出了對人生短暫的惋惜,同時也讓我們從理想的天堂中醒悟過來,誰不想永世長存,看時代變遷、看歲月輪回、看滄海桑田,然宇宙之變更、新陳代射,由出生到死亡,是我們人類所不能撐控的。江水綿延不盡的奔流,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江面還是一如從前的平靜,只是人便不再是同一個人了。他把生命的真諦提示了出來,召喚著我們珍惜生命,珍惜短暫而寶貴的人生。
一輪孤月懸掛于江面上空,引來的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是月喚醒了他心中的哲思還是心中的哲思讓世人記住了那孤月,江水曲曲折折的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閃爍;是月讓花更加的奪目,是月、讓花變得更有價值,月不但成就了水,成就了宇宙,也成就了宇宙中渺小的花。
月牽引著詩人,也牽動著我們的心,月讓詩人對宇宙有了體察,月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新的界定,月既把詩人帶進了深遂的宇宙,也把詩人領進了情的漩渦中。詩人有對宇宙深邃永恒和對自己人生如此渺小短暫的傷感,也有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更有對游子與思婦的相隔天涯相望不相聞的同情和可憐?;蛟S也是一種顧影自憐吧!“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思歸望川秋水的等待,男人不能預知的歸期,只有憑借著那輪月亮,載去的是無限的思念,載來的亦是無邊的盼望。月亮啊月亮,你孤守浩渺的蒼穹,甘愿為他們充當媒介,你是不是有些不情愿,于是你便“斜月沉沉藏海霧”百花凋謝春天就要別了,卻不能回歸故里,這樣的無奈和悲傷,連無情的明月也不愿再觀看下去,于是藏匿于茫茫海霧之中。
當明月西斜時,詩人愁了,我們也會跟著感傷,“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不知有幾人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明月和江面總算相融,詩人也戛然而止了,可是我們的思緒卻飛入這個世界,不想再走出來,只希望瞬間就在此刻定格,只希望明月能在此時收住腳步,可是會嗎?太陽的東升西落,明月的東升西斜,潮水的起與息,本已是天地定律,人的力量是無法拘留的,只能珍惜那短暫的永恒。
月已沒,詩也終,情卻沒停,理卻永存、永傳,潔白的月亮照亮了我的心扉,照亮了世人的心扉,張若虛月雖沒有張九齡月的鄉(xiāng)愁,沒有李白月的浪漫,沒有納蘭性德的凄然,可他的月卻只屬于他,只屬于那個江畔的貯立者,同時也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腦海,印入了世人的記憶,他是那樣的別具一格,淡淡的月中透出淡淡的情,淡淡的月中蘊藏深深的理,難怪聞一多先生會稱他的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月浩、理深、情更濃,一弘江面,一輪明月,一片有花點綴的原野,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一個夜晚、一幅春江花月夜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