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黎
摘要:母語在二語習得中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已經(jīng)得到人們的共同認識。筆者通過自己在外語教學中的經(jīng)歷,提出了如何利用母語促進二語習得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與能力。
關鍵詞:母語 二語習得 影響 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033-02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50、60年代,在行為主義的影響下,母語的重要性得以承認。70年代,心靈主義向行為主義發(fā)起挑戰(zhàn),母語的重要性被否認,認為母語對二語習得只有負面影響。80年代母語的重要性又重獲認識,并且獲得認知主義的全面的認可。從很多方面看,母語對二語習得存在著正面影響。但是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否認的。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既然我們不可能拋棄母語,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比較母語對二語習得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盡量把母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1 在二語習得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應適當應用母語
外語教師往往有這樣的感受:在外語學習中,多用母語會減少學習者本就有限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也會使基礎好的學生有強烈的失望的感覺。這對語言的掌握是非常不利的。還有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會受到母語很強的影響,錯誤的不斷出現(xiàn)往往是由于學習者在應用第二語言時無法拋開母語的影響而造成的。在目前我國的第二語言教學中,許多學校就要求全外語授課。然而,使用純粹的外語教學是不是就能夠抑制母語的干擾呢? 針對這個問題,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郭銘華教授的研究表明:“語言遷移現(xiàn)象始終存在,在自由討論中最為明顯,到第4學期末也不見此類錯誤滅跡。學生們常常造出一些中文式的英語,且樂此不疲?!边@表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都離不開母語的參與。正如桂詩春教授所說, 二語習得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語為起點。成人在學習外語時,母語已在其大腦中根深蒂固,所以想要撇開母語,完全用目的語思維對國內(nèi)的二語習得者是可能性不大的。對于初學外語者,在無法理解教師外語解釋的情況下,可以用母語幫助使課堂順利進行。對于有一定外語基礎的學習者,則盡量的用英語解釋。但在一些情況下也可以適當?shù)?、有控制的發(fā)揮擁有母語的優(yōu)勢,這對英語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用翻譯來作為一種練習形式來鞏固學生學習語言的成績時,或者解釋很抽象的詞和復雜的句子時,母語的使用會讓外語學習者對所學內(nèi)容更有安全感。二語習得者在課堂內(nèi)外適當運用母語也可促進外語的學習。在香港,一種很流行的方式就是中英文混合。這種方式無疑對詞匯量的增加和詞義的理解都是很有幫助的。也有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在寫作文之前利用母語思維,內(nèi)容會非常充實。甚至在自己無法正確的運用目的語表達時,用母語思維來清楚的表達以便與母語為目的語的人交流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2 二語習得課堂中,教師應準確區(qū)別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共性和差異,以幫助二語習得者掌握目的語
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都有共性,但也有差異。語言的共同特征與二語習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每個人都會不自覺的把外語和母語進行分析比較,借鑒母語的規(guī)律指導自己掌握新的語言。教師的任務在于比較母語與目的語相同與不同的部分,幫助他們借鑒母語和遠離那些由母語影響而產(chǎn)生的錯誤的句子。
2.1母語對二語習得中語音的影響
語言首先是一個“語音符號系統(tǒng)”。英語中的發(fā)音器官包括肺、氣管、喉、鼻、口。發(fā)音以氣流作為其能量來源。當聲帶的所處位置不同時,產(chǎn)生的語音又分別有清音,濁音,鼻音。許多的發(fā)音在中英文中都相似,但是不同的地方要強調(diào)。漢語中的long與英語中的long發(fā)音就不同,說明[η]是和中文中有區(qū)別的發(fā)音。在英語中常??吹絫h、sh、gh 等組合,而在中文中除了ng之外再無兩個連續(xù)輔音或以上的組合,在英語中還有[θ] [dz] [ts] [∫] [v]等音在中文中是沒有的。英語與漢語的元音區(qū)別較大,英語中有單元音,雙元音,甚至有三重元音,而漢語中則最多只有雙元音。英語中單元音有很多種,比如[∧] [ɑ:]等等。此外,有些連讀,重讀,輔音濁化等,也是課堂上必須強調(diào)要區(qū)別對待的重點。
2.2母語對二語習得中句子結構的影響
英語和漢語的五種句子基本結構相同,都是(1)主語(S)+謂語(V);(2)主語(S)+謂語(V)+賓語(O);(3)主語(S)+謂語(V)+賓語(O);(4)主語(S)+謂語(V)+雙賓語(oO);(5)主語(S)+謂語(V)+復合賓語(OC),也都會有狀語等。在翻譯和整合句子前首先要想好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分別是什么,不能一味的按字面翻譯,結果造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難點就是外語中的從句和倒裝等。英文中有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從句中的引導詞是難點之一,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引導詞,并且有些引導詞一些情況下可用,一些情況下不可用。例如在定語從句中,當先行詞是人或物時,都可以用that引導,但是當從句前有介詞時,或者在非限制定語從句中就不能用that引導。例如:He is a teacher, which surprised me.還有一些引導詞在形容詞中要作成分而在名詞性從句中不作成分,有時作成分的是候可以省略,不做成分的時候反而不能確了它。比如在句子“That money doesnt always bring happiness is know to all. (眾所周知,錢并不總是能帶來快樂。)”中that引導名詞性從句,不作成分,但是不能省略。但在句子“This is the topic(that) we have talked about.(這是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的話題。)”中,that作成分,作about的賓語,但是可以省略它,因為that在定語從句中作賓語時可以省略。而且英語還有一些倒裝句,主謂一致,時態(tài)要注意。虛擬語氣的時態(tài)就更要注意,這些都是漢語中不需要注意的。但是都有規(guī)律可循。準確告訴學生這些規(guī)律,是造出正確句子的關鍵。
2.3母語對文化的影響
除了母語對語言本身的影響外。還要注意其對文化的影響。有一些詞在中文和英文里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中文里常有“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這之類用狗作比喻的句子。說明在中文中對于“狗”這個詞持一種貶義的態(tài)度。但在國外,人們認為狗是一種非常忠實勇敢的動物。因此,用到dog這個詞的大多數(shù)是非常好的句子。像我們常見的“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此外,對很多事的態(tài)度中國人和西方人也都會有不同的反應。當被人稱贊時,中國人的反應都是非常不好意思,有時會說“沒有,沒有”、“哪里,哪里”之類的話。而英語國家的人的反應會非常開心的說“Thank you”。類似的不同的文化和習慣非常之多,需要我們總結。甚至母語對寫作的標點都會產(chǎn)生影響。在作文時,常??梢钥吹健啊薄丁贰5葮它c符號,這些是不正確的。在英語寫作中,我們用‘代替“”,用斜體字表示書名,用“.”代替“?!弊寣W生了解這些區(qū)別的重要性,提起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學生自己就會看很多的書以便避免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錯誤了。
3 結語
Elsa Auerbach 說過“用母語教學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并借助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已有知識來幫助新的語言的學習,同時也能使其大膽地開口表達自我。這樣學生才愿意去冒險、去嘗試、去使用英語來表述,從而克服怕犯錯誤的心理,達到外語學習的目的?!比绻谕庹Z學習中有效地結合母語學習的經(jīng)驗 ,那么外語學習的效果就會出現(xiàn)很大改觀 ,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而自然。我們只有對比分析了兩種語言與文化的不同之處,有針對性的增加學生對兩種語言結構和文化知識的了解,通過不斷的課后練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武.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語用遷移與失誤[J].陜西工學院學報,1997,(1).
[2]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主教育出版社,1985.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Elsa Auerbach.Reexam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 [J].TESOL Quarterly,1993,27(1).
作者簡介:賈黎,2003年英語教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 2008年順利通過中山大學高校教師在職研究生考試。目前在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外語系任教。研究方向為語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