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亮
摘要:混凝土施工質量是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文章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相關因素,并對混凝土質量控制做了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鋼筋;模板
中圖分類號:TV69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06-0086-02
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發(fā)展,關系到人民生命的財產安全?;炷潦┕べ|量是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從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一、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與質量控制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極其不穩(wěn)定,對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藝有很大的影響。如水泥強度的波動,將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各級石子超粒徑顆粒含量的變化,將導致混凝土級配的改變,并影響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變化。對混凝土水灰比的影響也極大。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檢驗,全部符合技術性能指標的方可應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質,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范圍內,則會妨礙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削弱骨料與水泥石的粘結,能與水泥的水化產物進行化學反應,并產生有害的膨脹物質。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過3%,碎石、卵石超過2%,則這些極細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層,會妨礙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它們或者以松散的顆粒出現(xiàn),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機雜質的沼澤水、鹽堿水等拌制混凝土,則會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鹽霜。對混凝土集料來說,影響配合比組成變異而導致混凝土強度過大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變化和石子含粉量碎石的影響。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除經常性的檢測外,還要求質量控制人員隨時掌握其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并擬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標準要求時,應及時反饋給生產部門,并及時篩選及采取能保證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過干炒法,及時根據測定的含水率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實際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對于相同標號之間水泥活性的變異,是通過膠砂強度試驗的快速測定,根據水泥活性結果予以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和石子各性能指標必須達到規(guī)范要求。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選擇,是根據工程要求、組成材料的質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過實驗室計算及試配與調整后確定的,其所用的砂、石都是干燥的,因此,實驗室所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與實際施工條件完全吻合,或當施工設備、運輸方法、運輸距離、施工氣候條件發(fā)生變化時,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隨之改變,在施工時,為了保證按設計配合比投料,需根據施工現(xiàn)場砂、石的實際含水率進行適當修正與調整(保持水灰比不變)。因此在混凝土攪拌前,需對現(xiàn)場砂、石料含水量進行檢驗,以調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對制作好的混凝土,在澆筑前需按要求經常進行混凝土坍落度檢驗,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施工過程中,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強度,達到工程各部位對混凝土各種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摻人不同類型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學配制、優(yōu)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會取到顯著效果。如在混凝土中按要求摻入部分早強劑,會明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這會加快施工速度、加快模板周轉,其經濟、技術綜合效益十分顯著。
(三)混凝土運輸與澆筑過程的質量控制
搞好混凝土運輸方案,是保證混凝土拌和物質量的關鍵,其運輸方案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結構特點、混凝土工程量、運輸距離、地形、道路、氣候條件及現(xiàn)有設備等綜合考慮,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運輸工作應保證混凝土澆筑工作的需要。足夠的混凝土運輸量,是保證混凝土結構整體性的前提,特別是在不允許留施工縫的情況下,混凝土供給能否保證澆筑工作的連續(xù)進行,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選擇混凝土運輸機具數量和型號時,不僅要考慮混凝土的最大澆筑量和運距,而且還要考慮運輸機具與攪拌設備的配合,才能充分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
第二,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勻性,不產生分層與離析現(xiàn)象。如有離析現(xiàn)象,必須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運至澆筑地點后,應具有符合澆筑時所規(guī)定的坍落度。
第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作業(yè)時間?;炷翉臄嚢栊读系綕仓戤?,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否則會降低混凝土的質量。因此混凝土應以最少的轉運次數、最短的時間從攪拌地點運至澆筑地點,保證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后到澆筑完畢的延續(xù)時間不超過有關規(guī)定。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與技術交底工作,對模板、支架、鋼筋及預埋構件等進行檢查清理,使其符合設計與規(guī)范要求,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如下幾方面要求:
第一,混凝土傾倒時自由高度不應超過2m,以免發(fā)生離析現(xiàn)象,當自由高度較大時,應使用溜槽或串筒。
第二,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為使混凝土能夠振搗密實,澆筑時應分層進行澆筑、振搗,并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并振搗完畢,以免下層混凝土受振搗而致使結構遭到破壞。
第三,豎向結構(如墻、柱)澆筑混凝土前,底部應先墊厚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砂漿用50~100mm鐵鏟人模。澆筑墻體洞口時,要使洞口兩側混凝土高度基本保持一致,振動棒距洞邊300mm以上,并從兩側同時振搗,以防止洞口變形。
第四,粱和板混凝土一般情況下同時進行澆筑,較大尺寸的梁、拱可單獨澆筑,在澆筑與柱和墻連成整體的梁、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后,再繼續(xù)澆筑梁和板。
(四)混凝土施工成型與養(yǎng)護的質量控制
根據建筑物所處的環(huán)境、地點的不同和結構物的使用等要求,混凝土施工澆筑成型的方法有多種,這里僅以一般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為例,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常見的通病有以下幾種:
第一,混凝土澆筑前立模檢查欠缺。個別工程模板由于使用木模板且重復使用,致使有的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模板間縫隙過大,封堵不嚴,澆筑混凝土時漏漿;有的模板固定不牢固;澆筑混凝土時跑模;這些問題使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形成蜂窩,外觀幾何尺寸改變。
第二,混凝土澆筑方法不正確。在澆筑混凝土施工時,沒有根據結構物的形狀、尺寸,有針對性地制定澆筑方法。如在某工程框架結構中,柱子均未分層澆灌混凝土,下料不當,造成大多數柱子根部出現(xiàn)鼠洞,形成爛根。
第三,混凝土澆筑、振搗不到位?;炷翝仓r,沒有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甚至漏振,使成型后的混凝土造成蜂窩、麻面。
第四,混凝土成型后養(yǎng)護不好。在檢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部分澆筑成型后的混凝土沒有及時噴養(yǎng)生劑或覆蓋草袋澆水養(yǎng)護,而是直接裸露澆水養(yǎng)護或蓋砂澆水養(yǎng)護,尤其是夏季,溫度較高,容易使成型后的混凝土產生裂縫或微裂縫,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二、結論
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發(fā)展,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炷潦┕さ馁|量控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要我們在施工前進行系統(tǒng)的施工組織設計,加強施工過程中每道環(huán)節(jié)的施工管理,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對策措施,監(jiān)理和質檢人員增強責任心,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質量問題是完全能夠解決的,其通病、缺陷也是完全能夠預防和消除的。